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香港搞人民幣國際化 應對澳門競爭

博客文章

香港搞人民幣國際化   應對澳門競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香港搞人民幣國際化 應對澳門競爭

2021年10月09日 11:25 最後更新:14:36

特首林鄭月娥10月6 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建議就容許「港股通」南向交易的股票以人民幣計價進行可行性研究,或者許多人都未想到,原因之一是應對來自澳門的競爭。

9 月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爐,方案特別強調發展現代金融業,雖然未提及「澳門證券交易所」,但這並不是表示不會設立,只是時機未到,據稱,澳門積極爭取成立全球家離岸人民幣證券交易所。

香港雖然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但股票以人民幣交易一直未有大發展,中央關心的是多層次資本市場,若香港一直發展不起來,那澳門來做也十分自然。

香港金融市場對比澳門雖然有很大優勢,但若澳門成功建立以人民幣交易的澳門證券交易所,雖或未至於衝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一定會有感覺得到的影響。

因此,擴大人民幣在香港股市交易中使用的聲音近期多次響起,8月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提出 : 希望港股市場可以引入人民幣,投資者可選用不同貨幣買入和賣出恆指 成分股,借助離岸市場推進 : 香港具有最完善的離岸人民幣基礎設施,人行樂見其成。10 月《施政報告》就正式提出 研究”南向通”股票同時以人民幣計價及交易的可行性。

從市場條件及硬件基礎來看,目前香港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逾8000億元人民幣,在離岸人民幣外匯交易中處於領先地位,全球逾七成的人民幣支付通過香港處理。

香港的人民幣基礎設施的水平在離岸市場中也較為領先。從2007年6月開始建立人民幣RTGS系統(又稱“人民幣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通過該系統的每日成交額已超過1.5萬億元,超過港幣交易額 ; 香港的股票與債券清算和結算系統,也已經具備處理人民幣交易的能力,兩者都與人民幣RTGS系統掛鉤。

股市是香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人民幣在該領域的使用,有助推動相關人民幣外匯、衍生品或融資活動,進一步豐富香港人民幣產品。

在現時的中美關係形勢之之下,中概股如選擇回歸港股,並選擇部分使用人民幣計價及結算,亦有一系列優勢 : 可更客觀地反映其業務價值、避過匯率及外國監管風險、及減低美元周期性流向的擾動等。所以,無論金融基建和宏觀環境,香港發展人民幣交易的股票市場,都是有利及一定程度上必須的。

事實上,港交所於2011年已推出用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交易制度,並擁有“人民幣單幣IPO”以及“雙幣雙股”兩種模式,“雙幣雙股”指的是使用人民幣與港幣在港交所分別掛牌並各自交易,但發行價相同,不同則體現在兩種貨幣的匯率變動上。

不過,推出10 年以來市場反應冷淡,目前以人民幣計價發行普通股的上市公司只有兩家:一家是以人民幣單幣發行,主營內地地產業務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匯賢產業信託(87001) ;另一家則是使用“雙幣雙股”發行的灣區發展-R(80737) ,並伴有港幣股的灣區發展(00737) ,成交亦不活躍。

股票以外,多家ETF如領航全球中國股票指數(港元:03169)(人民幣:83169)亦設有相關交易,港元證券與人民幣證券可互相轉換。

推出10年卻未能蓬勃發展,部份原因是這段時期內人民幣匯率波動性較大,香港人民幣資金池也曾經縮減。另一方面,亦由於股份交易涉印花稅,ETF產品交易豁免印花稅,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流通量不足及價格差異問題,而這也解釋了人民幣ETF較多的原因,因此,豁免人民幣計價證券的交易印花稅,或是推動市場交易的政策性工具之一。

今年首8個月,滬港通的日均成交額為160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3%;債券通同期日均成交260億元,按年增長34%。

目前在滬深港通機制下,內地投資者買賣港股時,支付和收款時使用人民幣,購買港股以港幣計價,以人民幣資金兌換港幣買股,但匯率要在收市後才確認。若人民幣匯率波動,就涉及額外匯兌風險,北水投資者現要為此多付交易金額3%作按金,令交易成本增加。

因此,內地投資者買賣港股通股份,如能以人民幣報價及交易,不但配合港股交易增加使用人民幣的政策目標,亦有助降低北水南下的匯兌風險和成本。

不過,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提及,在設計人民幣計價股票時,應分別由發行人和投資者的需求考慮,亦要確保港元和人民幣股份價值相等,以及避免出現市場碎片化(market fragmentation),即市場著重其中一種貨幣計價的股份,另一貨幣計價股份卻不受重視。如何締造兩邊需求、確保價格統一乃個中關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上旬表示:有關建議原則上可取,但需考慮實際操作。目前香港市場主要面向國際,投資者大多以美元為主。同一隻股票如果用港元和人民幣計價,中間可能出現“套戥”行為,造成兩個資金池而互相影響,操作上要考慮。政府正積極研究,希望未來順應人民幣的發展大趨勢,做好準備,以掌握機遇。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港交所

往下看更多文章

特首政策組外判研究多數公開 高人:多做研究比拍腦袋決策好

2024年04月16日 21:50 最後更新:22:35

立法會今天(4月16日)召開的財委會特別會議,會上選委會界別議員江玉歡及工聯會梁子穎均關注,特首政策組進行的研究不對外公開的做法,認為並非所有報告都不能公開,除了一些敏感話題報告外的成果理應公開,對香港市民或企業也有幫助。江玉歡又指,一些研究如旅遊巴泊位的研究用了90多萬元去做報告,做完研究但仍有旅遊巴擾民的問題。

高人話,外界或許有點誤解,以為特首政策組的研究都是保密的,其實並非如此。特首政策組一年外判的研究費用2000多萬元,當中很多研究是公開的。他們選題時也有和政策局溝通,確保做出來的研究政策局能用得著。

高人形容,政府決策前多做研究,了解情況,然後才作出決定,比拍腦袋決策科學得多。但事實上不能說做了一個旅遊巴泊位研究就馬上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但做了研究可以讓政策局有更多數據和科學分析,以供參照。

他說,特首政策組有部分研究不公開,涉及費用大約1000多萬,包括就不同問題做的民調,以及其他合約研究,保密的研究有兩大類,主要是和施政報告相關的前期研究,以及就政府內部醖釀中的政策作研究,例如了解外界有無其他可行的政策選項,或者作為「紅隊」,挑戰現有構思中的政策,找出其中漏洞。由於這些研究和政府即將推出的政策緊密關連,故有保密的需要。

高人分析,特首政策組的預算和過去差不多,但本屆政府謀劃的新項目很多,涉及眾多未來的規劃,以有限資源完成更多工作,協助政府作科學決策,殊非易事。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