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港社會接連受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情緒病個案數字持續上升,患者不單要面對病情,更要應付他人的歧見和目光。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一項調查顯示,九成半港人認為香港社會歧視情緒病患者,對藥物治療亦有不少負面觀感,有醫生呼籲社會正面認識情緒病,患者也不要因藥物副作用而諱疾忌醫。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調查以網上問卷訪問4340名成年港人,當中最多人認為壓力(97%)屬於情緒病成因之一。調查更發現香港社會仍有歧視情緒病患者的情況,調查中有40%受訪者表示自己有時有、1%受訪者指經常有歧視情緒病患者,回答完全沒有的只有16%。當問到受訪者認為「香港社會」是否有歧視情況時,有九成半人也認為香港社會經常有和有時有歧視情緒病患者。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是次調查亦有探討受訪者對情緒病治療的看法,但當中不少人對藥物治療傾向負面,31%受訪者同意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如令人昏昏欲睡、變得呆滯、成癮、沒法工作、不能停藥。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主席、精神科專科醫生王明爍表示,這些歧見會對患者造成進一步壓力,希望社會能正面認識情緒病,而近年醫學進步,藥物已有不少改善,或者不應因為對藥物誤解而對治療卻步。

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一項調查,揭社會存在歧視精神病患問題。

香港生物精神醫學會一項調查,揭社會存在歧視精神病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