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深圳經驗」更新

大灣區

「深圳經驗」更新
大灣區

大灣區

「深圳經驗」更新

2021年10月15日 00:45 最後更新:05:30

一提到深圳,不得不說下這座城市的「速度」和“執行力”。

10月12日,深圳市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佈會舉行,為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實施再添實質性進展,這也意味著首批授權事項清單中的第31條「深圳先行先試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機制」順利落地。

更多相片

一提到深圳,不得不說下這座城市的「速度」和“執行力”。

深圳市福田中心區(深圳市委宣傳部供圖)

深圳市南山區「後海超級總部基地」(南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圳前海石公園(前海管理局供圖)

初露芳容的深圳前海(前海管理局供圖)

深圳市福田區梳理145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形成900餘項公共服務標準,打造基本公共服務「福田標準」(福田區委宣傳部供圖)

深圳市福田區政府與深圳市政數局聯合創建了「福田區政務數據開放創新實驗室」。(福田區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深圳此次在香港簿記建檔發行的5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是內地地方政府首次發行離岸人民幣政府債,發行期限為2、3、5年期,募集資金用於普通公辦高中建設、城市軌道交通和水治理等項目,獲得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等國際投資人和中資投資人普遍關注和踴躍認購。此舉作為深圳金融開放“先行示範”的重要舉措,將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香港金融市場互通互聯、外匯管理便利化”。

2020年的今天(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帶來了黨中央「深入研究」後的重大決定——推進實施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圳再次被委以重任。

如今歷經一年探路,已有過半任務落地見效。從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實施一周年進展成效新聞發佈會上公佈的數據來看,截至目前,首批40個授權事項清單中,22條已經正式落地、取得實質進展,其他18條事項正在有序推進。「深圳經驗」正在不斷更新。

深圳市福田中心區(深圳市委宣傳部供圖)

「經驗」領跑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發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之所以「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是因為深圳在規劃探索路上,創造性地解決了錢、地、人等城市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經濟特區成立之初,深圳便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並敲響了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的「第一槌」,為我國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帶來了先行實踐。

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規模加速擴張,深圳還啟動了一系列人才計劃,展現出強大的人口吸納能力。2010年,深圳啟動「孔雀計劃」,納入該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可享受160萬至300萬元獎勵補貼,並享受居留和出入境、落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險等方面的待遇政策;2016年出台的《關於促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包含了每年44億元人才工作預算、81條人才新政和178個政策點,讓“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口號深入人心等。

據數據顯示,過去40年間,深圳常住人口增長了42倍,GDP增長了1.4萬倍,堪稱「圳」撼。而深圳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也成為了國內城市競相學習對標的樣板。

隨著《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綜改方案》)的落地實施,深圳在土地管理、引才用才、資本市場、民生普惠等方面將擁有更多自主權,也將繼續在改革創新路上跑在前面。

深圳市南山區「後海超級總部基地」(南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以土地管理為例,有過率先改革經驗的深圳已經在《綜改方案》深化探索土地管理制度的政策支持下,著力推進在建設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別設立使用權,並以市場化機制,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盤活存量和低效的工業用地,從增量和存量上為豐富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土地資源供應問題帶來解決之道。

可行性「複製」

2019年,同樣是沿海城市的青島在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正式提出了「學深圳、趕深圳」的城市對標方向,並在過去兩年多時間裡先後派出6批幹部赴深圳體悟實訓。如今,越來越多的「深圳經驗」正化為“青島實踐”。

「政府和市場是有邊界的,不能把兩個對立起來,也不能把兩個混在一起,要做有為的政府、有效的市場。」在深圳市委改革辦副主任孫華明看來,深圳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還是處理好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深圳前海石公園(前海管理局供圖)

在「學深圳、趕深圳」的過程中,青島逐步將市場化思維融入到機構改革,在與市場關聯度較高的經濟部門裏設立市場配置促進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服務型、效率型“三化三型”的政務服務環境;同時激活市場活力,推動成立國內首個橫跨雙城的商會組織——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激發企業家投資青島的熱情,推進“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政策。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1年之際,「深圳經驗」從國家層面又有了重大更新。今年7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關於推廣借鑒深圳經濟特區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的通知》,首次系統性總結了十八大以來深圳經濟特區的創新舉措和經驗做法,並以正式通知的形式下發全國,喊話各地學習深圳經驗,同時要求深圳經濟特區協助支持各地做好推廣借鑒相關工作。

對於國家的這一舉動,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這既凸顯了國家對深圳創新探索及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

這份受國家「蓋章」的深圳經驗主要包括建立“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建立健全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構建以規則機制銜接為重點的制度型開放新格局、創新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供給體制、創新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5方面共計47條具體內容,目前已在多地掀起新一輪學習熱潮。

「拿出更多務實創新的改革舉措,探索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是深圳先行示範的使命擔當。但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再加上不同城市發展階段、功能定位不同,所以這就要求各地在向深圳取經的同時,要深入結合本地實際,而非簡單的“拿來”和“粘貼”。

初露芳容的深圳前海(前海管理局供圖)

繼續探索

隨著「十四五」開局,改革又到了一個新關口,被「複製」的深圳未來的路怎麼走成為關鍵。

《綜改方案》的提出,為深圳持續不斷地貢獻經驗,讓其他地方少走彎路,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條件。這也是黨中央首次為一座城市量身訂做的新時代改革總綱領,首次採取「實施方案+授權清單」滾動推進的全新方式授權改革,首次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地方在重要領域和關鍵改革環節上更多的自主權。

據悉,首批40項授權事項清單涉及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科技創新體制、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制、生態和城市空間治理等六方面,其中有20多項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近百項具體法律法規和政策條款需作出調整。

經過一年的探索,一批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陸續下放,深圳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在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有力地補齊了短板弱項。

深圳市福田區梳理145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形成900餘項公共服務標準,打造基本公共服務「福田標準」(福田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首創性表現上,深圳成為了全國首個允許個人破產的城市,僅在個人破產領域就創造了「四個第一」,即出台首部個人破產法規、成立首家個人破產事務管理機構、上線首個個人破產一體化辦理平台、受理首批個人破產案例。此外,深圳還出台了《數據條例》《科技創新條例》《綠色金融條例》等首創性地方法規,成為全國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在資本市場等關鍵改革領域,深圳則牢牢抓住了自主權和主動權。比如,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以資本化手段拓展投融資渠道,盤活城市基礎設施中的優質存量資產,以降低基礎設施資產負債率和實體經濟槓桿。目前,由深圳市發改委上報的博時招商蛇口產業園、紅土創新鹽田港倉儲物流,以及協助上報的富國首創水務等3個項目已順利發行,約佔全國首批試點項目數的三分之一。

深圳市福田區政府與深圳市政數局聯合創建了「福田區政務數據開放創新實驗室」。(福田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引才」方面向來不遺餘力的深圳,過去一年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國家實驗室等落地為契機,探索“不定編製、不定級別、社會化用人”新型科研機構管理模式,成功承接外籍高端人才認定權。

「香港與深圳毗鄰,兩地在醫療衛生專業人才領域卻是不同的評價體系。」但不久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拿到了由深圳認定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這也意味著他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獲得手術、科研教學等項目資質。截至目前,已有118名港澳籍醫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並可在深長期執業。而除衛生專業資格破冰試點外,稅務、建築、規劃領域免試跨境執業也已在深圳落地。

不僅如此,深圳還致力於補足醫療和教育方面的短板弱項。據深圳市委改革辦資料顯示,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點啟動的「港葯通」計劃,已將港澳上市的9個藥品和2個醫療器械獲批引進;粵港澳大灣區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正在順利推進中,隨著1+X證書制度改革、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等試點鋪開,深圳現代教育競爭力將得到提升。

深圳龍華一企業研發的外賣無人配送車(龍華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一張白紙」到“精彩演繹”,深圳用41年時間詮釋了“敢為天下先”的敢闖敢試精神。如今,我國經濟已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改革也來到了深水區,更多共性問題將進一步凸顯。

《綜合改革》方案的提出恰逢其時,這既是政策「大禮包」,讓深圳持續發揮特殊功能優勢,同時也是新階段的“任務書”,時刻督促深圳以先行示範之姿,為共同發展帶來更多普適性的經驗做法。對於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在過去一年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國家發改委表示,「實施方案+授權清單」是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對全國以及其他地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已初步顯現。

往下看更多文章

第二批約100名廣東省護士陸續抵港於多間公院交流

2024年04月18日 14:03 最後更新:15:00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年初陸續抵港,在多間公院展開交流。除老人科和內科,今次新增深切治療、胃手術科、眼科和內窺鏡科,為期10個半月。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右三)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醫管局提供)

醫管局總護理行政經理唐華根表示,參加今次交流計劃護士來自14個廣東省城市,交流期2025年1月完成。他說,廣東護士來港交流不會加重本港醫護人員負擔,下一批交流將有130名廣東省護士來港,醫管局稍後亦會安排本港護士到廣東省醫院交流。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右一)說,交流期間參與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讓廣東省護士了解本港醫院收症流程,感受到他們態度積極、求知欲強,他亦學習到內地醫院的護理程序。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律敦治及鄧肇堅醫院副顧問護師陳正郴(右二)表示,在深切治療部交流是以「一帶一」形式進行。 (醫管局提供)

來港交流的北京大學深圳醫院護士莫敏華說,交流期間參與了很多深切治療部的工作,包括與醫生一起為病人插喉等,形容與香港醫護人員合作愉快,亦讓她加深對香港醫療體系的了解。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第二批約100名參與「大灣區專科護理知識交流計劃」廣東省護士 (醫管局提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