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人為啥爭當「太空常住人口」?

兩岸

中國人為啥爭當「太空常住人口」?
兩岸

兩岸

中國人為啥爭當「太空常住人口」?

2021年10月17日 22:34

隨著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位航天員已奔赴中國空間站,他們將在太空中工作生活6個月。在我國,常住人口的統計時間標準為半年,即一年內在某地住滿半年即為該地常住人口,按照這一標準,這3位航天員就是中國首批「太空常住人口」。 這也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執行長達半年的空間駐留任務。

這不禁讓人感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進步之速:2003年10月15日,浩瀚太空才迎來第一位中國訪客楊利偉;僅僅18年後,中國人就建起了空間站,實現了太空常住。

太空居,大不易,首先需要很高的成本。已經運行了20多年的國際空間站,每年維護費用高達40億美元,光太空人平均每人每天花費約750萬美元。如此高成本,為啥中國人還要爭當「太空常住人口」呢?

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太空常住是探索未知的需要。

可以常住的空間站,本身就是非常難得的微重力實驗室。在地面上創造的微重力實驗環境每次只能持續幾秒鐘,而空間站長期太空飛行所提供的近乎無限時的微重力科研條件,可以得出在地面得不到的實驗結果。研究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物理和化學過程,能給基礎科學帶來前所未有的發現;利用微重力環境,可製備在地麵條件下難以獲取的新物質、新材料;微重力環境下的細胞生長也與地球不同,能讓我們更深切地認識生命科學的基本問題。

空間站不僅提供了微重力環境,還可以幫助我們長期觀測地球,同時獲得空間站運行軌道內的太空輻射和電磁場長期數據,可以研究其對人類身體、各種儀器和材料的影響等。

見多才能識廣。浩瀚宇宙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寶庫,空間站是通往寶庫的橋頭堡,太空常住人口就是橋頭堡里的先遣軍。中國人不能缺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那就必須要有自己的「太空常住人口」。

太空常住是星辰大海的起點。

探索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進步發展的永恆動力。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積累,我們才能監控預測氣候變化,拓展生存空間,從行星文明邁向星系文明。

未來,將有更多中國人進入更遠的太空,現在,我們需為此積累經驗、做足準備。中國空間站有人類長期在軌生活並進行空間技術實驗,這是為將來更長距離、更大規模星際旅行展開的預演。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各種創新技術的試驗場,集成各領域的高、新科技成就,同時又給各領域發展提出新的要求,繼而推動和促進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太空常住是我們邁向星辰大海目標的起點,中國空間站也將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必將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獨特貢獻,中國的「太空常住人口」也必將越來越壯大! (作者 佘惠敏)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