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密件揭英政府派間諜煽動印尼屠殺華人 英官員誇耀:用最低成本6個月內推翻政權

博客文章

密件揭英政府派間諜煽動印尼屠殺華人 英官員誇耀:用最低成本6個月內推翻政權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密件揭英政府派間諜煽動印尼屠殺華人 英官員誇耀:用最低成本6個月內推翻政權

2021年10月19日 14:50 最後更新:14:56

談到間諜的破壞性,香港人或許不太熟悉,但英國外交部近期就公開一批機密檔案,揭示英國情報部門人員在印尼反共排華大屠殺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煽動印尼的知名人士要「切除共產主義毒瘤」。

回望50至60年代的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向共產主義靠攏,1965年印尼共產黨黨員總數更加達到300多萬。1965年9月30日,蘇加諾的親信、總統衞隊營長翁東「發動政變」,綁架並殺害了7名右翼軍方將領。時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的蘇哈托,則於逃脫後趁機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蘇加諾政權。

蘇哈托上台後,從當年10月開始在全國策動反共大清洗,除導致大批共產黨員被殺,也出現排華慘劇,造成許多華人被當作共產黨黨員而處決。據估計,在1965年至1966年之間,至少50萬被懷疑與印尼共產黨(PKI)有關聯的人慘遭屠殺。

毛澤東與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右)會面。網上圖片。

毛澤東與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右)會面。網上圖片。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英國外交部否認自己參與了反共排華大層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英國《衛報》10月17日報道,解密檔案指出,印尼前總統蘇加諾當時反對前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建國而作出敵意行為,包括自1963年起派軍隊到馬來西亞邊境引發小型衝突及武裝入侵。英國外交部資訊研究部門(IRD)遂派出多名專業宣傳員到新加坡,對蘇加諾政權及支持蘇加諾的印尼共產黨(PKI)進行黑色宣傳。

英國《衛報》本月17日的報道。《衛報》官網截圖。

英國《衛報》本月17日的報道。《衛報》官網截圖。

報道續指,英國外交部資訊研究部曾在1965年派負責宣傳的官員前往新加坡,在當地製作一份新聞簡報,並以印尼移民的名義,提供給陸軍將領等具社會影響力的人士。一年間,這份報紙被印上2萬8千份,當中讚揚印尼軍警的傑出工作,將印尼共產黨形容為希特勒或成吉思汗,堅稱「軍方開啟的工作必須繼續並增強」。另外,英國外交部資訊研究部還協助建立一個由馬來西亞人運營的宣傳電台,向印尼進行廣播,以煽動印尼軍方將領和其他反共人士。

蘇哈托政權下,大批印尼人到處搜尋共產黨黨員。網上圖片。

蘇哈托政權下,大批印尼人到處搜尋共產黨黨員。網上圖片。

1965年10月,大屠殺開始時,英國官員繼續煽動反共仇恨,稱應該「消滅印尼共產黨和所有共產主義組織」,「只要共產黨領導人逍遙法外,共產黨人不受懲罰,印尼就會處於危險之中」,「拖延和三心二意只會徹底摧毀印尼」。

解密檔案提到,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不單止攔截和讀取印尼政府的通訊,而且在新加坡設立監視站,追蹤參與鎮壓印尼共產黨的陸軍部隊的進展。

蘇哈托政權下,大批印尼人到處搜尋共產黨黨員。網上圖片。

蘇哈托政權下,大批印尼人到處搜尋共產黨黨員。網上圖片。

最終,這場大屠殺被英國官員視為「一次最成功的宣傳勝利之一」。在大屠殺發生後的數年,時任外交部宣傳特使諾曼 · 雷德達威(Norman Reddaway)不但毫無悔意,反而引以為榮,還在信中誇耀稱,對偏向共產主義陣營的時任印尼總統蘇卡諾的抹黑迅速取得了成功。諾曼指蘇卡諾的抵抗令英國每年多花了2.5億英鎊。憑藉英國外交部資訊研究部的研究和技術,英國在6個月內便用最低成本解決了事端。

英國政治分析專家斯科特 · 盧卡斯 (Scott Lucas) 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機密檔案證明,英國二戰後的海外行動「依舊存在情報部門和黑色宣傳」,「即使這種影響力不能被公開承認,但對於英國來說,這是一種相對便宜的投射影響力的方式」。

由此可見,外國間諜對任何社會的破壞性都不容忽視。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