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莫斯科年輕人抱怨住97呎劏房 看起來比香港的好多了

博客文章

莫斯科年輕人抱怨住97呎劏房 看起來比香港的好多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莫斯科年輕人抱怨住97呎劏房 看起來比香港的好多了

2021年10月23日 10:46 最後更新:10:54

在莫斯科,不僅房價不斷上漲。新冠疫情帶來的大封鎖結束後,房產出租價格也在上漲。MIEL網絡房地產平台統計顯示,今年8月的租房需求比7月增加150%。

安娜·坎德拉季耶娃2015年從土耳其回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工作,兩年後,她在2017年購買了一套面積僅26平方米的公寓(280呎)。

更多相片
9平方米公寓。

在莫斯科,不僅房價不斷上漲。新冠疫情帶來的大封鎖結束後,房產出租價格也在上漲。MIEL網絡房地產平台統計顯示,今年8月的租房需求比7月增加150%。

微型公寓內部。

莫斯科的9平方米公寓(97呎)等如香港的100呎劏房,但它們都有窗,通風比香港劏房好,也見到日光。

公寓一般只有一扇窗戶,但比香港的劏房好多了。

公寓里的一切擺設都經過維羅妮卡的深思熟慮,全屋只有5件傢具:衣櫃、櫥櫃、鞋櫃、床和沙發床。「房間里沒有什麼是多餘的,我會充分利用每一平方釐米的空間。」此外,維羅妮卡還會利用鮮艷的牆面顏色和鏡面來擴大房屋的視覺效果。

年輕人走在莫斯科街頭。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被寵壞的莫斯科人的平庸抱怨,但我真的常常覺得我就住在牢房裡。」 安娜難以理解這樣的小公寓變得越來越流行,快搬離小公寓時,她發現周圍工地正在建設20平方米的公寓,「我當時覺得很荒謬,這些建築都該被禁止!」

日本的膠囊公寓。

房產公司新建築部主管克羅伊托也指出,「對於Y世代(1980-1995年出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在蘇聯式的老房子里長大,由於這種生活經驗,他們對住房的舒適性沒有太過誇張的要求。他們更加強調地點的便利性,因此,小型公寓會成為這些人的選擇。」

「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這是一個方便又便宜的選擇。」 安娜那一年29歲。

事實上,在當時的莫斯科青年中,安娜的選擇並非主流。不過當時間推移到4年後,人們會發現,香港叫「納米樓」的微型公寓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購買,且面積越來越小——莫斯科的房產市場上已經出現了9平方米公寓的戶型(97呎)。

2021年10月初,莫斯科房產公司Metrium在其官網發佈了位於莫斯科東部維什尼亞基住宅區的售房信息,小區一共包含四棟住宅樓,主推16平方米的公寓,其中,最小的面積僅為9平方米,售價約為300萬盧布(約合33萬港元)。

「利用每一平方釐米的空間」

根據戶型圖可以看到,這間9平米左右的公寓整體呈長方形,包含2.3平方米的衛生間,以及0.8平方米的開放式廚房空間,剩餘的6.2平方米用作起居室。

9平方米公寓。

9平方米公寓。

莫斯科的9平方米公寓(97呎)等如香港的100呎劏房,但它們都有窗,通風比香港劏房好,也見到日光。

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對這一創下莫斯科最小紀錄的9平方米住房感到驚訝,認為這是一種非常荒謬的設計。但居住在15平方米(162呎)公寓內的維羅妮卡卻認為,「微型公寓之所以受歡迎,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好,而是解決了切實的住房問題。」

維羅妮卡的家鄉在俄羅斯西南部城市烏法,距離莫斯科約330公里。她在莫斯科讀完大學後就在一家公司從事計算機工作,租了4年房子後,她在2019年開始考慮買一套自己的住房。那時候,有莫斯科的親戚建議維羅妮卡考慮購買公寓,理由是「一套公寓的價格低很多,買了之後不用陷入長期還貸的束縛中」。

維羅妮卡很喜歡這個建議,並最終選中了一間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公寓,「到獵人商行(莫斯科最著名的三個購物中心之一)只需要20分鐘,紅場、古姆(國家百貨大廈)也都步行可達。」

雖然只有15平方米,但她認為對於一個人居住來說,這樣的公寓已經足夠寬敞,「我的床放在了二層,一樓有工作區、廚房、浴室,甚至會客室。」

微型公寓內部。

微型公寓內部。

公寓里的一切擺設都經過維羅妮卡的深思熟慮,全屋只有5件傢具:衣櫃、櫥櫃、鞋櫃、床和沙發床。「房間里沒有什麼是多餘的,我會充分利用每一平方釐米的空間。」此外,維羅妮卡還會利用鮮艷的牆面顏色和鏡面來擴大房屋的視覺效果。

「我不喜歡攢著舊東西,從不隨身攜帶任何過去的回憶,我會把它們扔掉或捐贈出去。在我的衣櫃里,你也不會發現10年前買的衣服」,維羅妮卡表示。

和莫斯科很多人普通青年一樣,維羅妮卡大部分時間在公司,「我在公寓里的時間並不多,會做簡單的飯,我有一個電炒鍋,沒有買焗爐。做飯的時候我會打開抽油煙機,避免有氣味。」

維羅妮卡在莫斯科生活了5年多,「我不記得有哪一天我會完全待在家裡,除非我生病了。節假日我在家時間比較長,但我也並不會覺得有什麼讓我不舒服的地方。」維羅妮卡表示,「我的公寓小而舒適,還有一點好處就是,由於空間不大,打掃起來只需要15分鐘。」

但安娜的感覺不一樣,她購買莫斯科的小公寓後,去辦公室的路程變得輕鬆了,但生活卻變得艱難。

從土耳其回國後,安娜和父母住在距莫斯科西部24公里的奧金佐沃市,「我在莫斯科市中心工作,每天要乘坐過度擁擠的電車,然後轉乘地鐵,單程至少要一個半小時。」安娜說,「也許現在電車條件要好得多,但2015年的時候電車上還沒有空調,由於時間表不准,我經常遲到。」

當時父母並不想讓安娜離家居住,如果買房,安娜可支配的只有手裡的400萬盧布(約合44萬元港元)積蓄,「我知道我將不得不購買非常小的公寓,我已經為此做好了心理準備。」

最終在房產經紀人的帶領下,安娜購買了一套26平方米的公寓(280呎),雖然上班時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通勤變得輕鬆,但居住體驗卻讓安娜難以接受。

「從家裡搬到公寓,我扔掉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在新公寓里,我冬天只有一件外套,我給自己定下規則,衣櫃里的衣服買一件就必須扔一件。」安娜說。

此外,由於冰箱很小,安娜只會購買當天的食物,「看看同一棟公寓樓里的鄰居如何安排生活也很有趣,比如有些鄰居沒買冰箱,他們會在天氣冷的時候把食物掛在窗外。」

最讓安娜難以忍受的是通風問題,「由於公寓只有一個朝南的窗戶,夏天非常炎熱,無法通風,我甚至覺得在房間里更適合穿著泳衣生活。」

公寓一般只有一扇窗戶,但比香港的劏房好多了。

公寓一般只有一扇窗戶,但比香港的劏房好多了。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被寵壞的莫斯科人的平庸抱怨,但我真的常常覺得我就住在牢房裡。」 安娜難以理解這樣的小公寓變得越來越流行,快搬離小公寓時,她發現周圍工地正在建設20平方米的公寓,「我當時覺得很荒謬,這些建築都該被禁止!」

早些年,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米哈伊爾·德利亞金也曾對這種小公寓持反對態度。他將這種公寓描述為「罐頭房」,並指責銷售這種緊湊住房的開發商「過於貪婪」。

「許多人罵這樣的一室公寓,但對於那些沒有足夠錢購買體面住房的人來說,擁有自己的迷你公寓比租房更好,起碼不會遇到醉酒的鄰居。」 維羅妮卡表示。

房產分析師羅曼·羅迪奧瑟夫也認為,微型公寓是莫斯科城區最實惠的選擇。

「此類公寓的出現及需求不斷增長與首都房價的急劇上漲有關,「他透露,在莫斯科,2021 年第三季度的平均住房成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

新冠疫情期間,莫斯科的房價不降反增。根據莫斯科最大的房地產租賃和銷售平台ЦИАН的數據顯示,2021年9月,莫斯科平均每平方米價格在28.5萬盧布(約合3.14萬港元),即2900港元一呎,比 2020 年 9 月同期增加 30%。

如果在莫斯科市內,購買50平米的住宅需要1425萬盧布(約合156萬港元,呎價1446港元)。而對維羅妮卡來說,她的儲蓄還不到這個數字的零頭。

「危機期間,人們對最經濟實惠的住房需求一直在增長,現在尤其如此,」房產分析師羅曼·羅迪奧瑟夫指出,「過去兩年俄羅斯房價一直呈上漲趨勢,而盧布不斷貶值更是一次次打擊著俄羅斯人的錢包和購買力。」

目前俄羅斯物價也正在經歷大規模通脹,截至10月4日的1個月間,國內食品通脹率達到 9.5%,為6年來的最高水平:麵包價格上漲7.9%,麵粉價格上漲9.5%,蕎麥價格上漲 17.3%,雞肉價格上漲1.6%。

由此,莫斯科一家房產公司新建築部主管安德烈·克羅伊托認為,在新冠疫情背景下,16-25平方米的公寓在大城市將更受歡迎,尤其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由於買家希望降低購買價格,那麼在有限的資金下,只能縮小面積。」

「當然,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在食物上。過去俄羅斯從牛奶到蕎麥,所有東西都是按公斤(1kg)賣的,現在每袋只有700-900克。」安德烈·克羅伊托表示,「即便是同樣的價格下,也只能獲得更少的商品和服務。」

儘管房價高企,但更好的薪資和職業發展機會仍舊讓俄羅斯年輕人對首都莫斯科充滿嚮往。

俄羅斯新聞網站Lenta不久前發起了一次網絡投票,受訪者被問到:「如果價格相同,你會買什麼樣的公寓?」三種方案分別是:莫斯科城區面積為20-25平方米的公寓、環莫斯科城區30-35平方米的公寓以及莫斯科州45平方米的公寓。

投票結果顯示,接近一半的受訪者 (43%) 投票支持購買莫斯科城區的小公寓,此外,還有25.5%受訪者支持購買莫斯科州45平方米的公寓,只有不到18%的調查參與者選擇了新莫斯科同等成本的公寓。

主辦方因此分析認為,全國各地的年輕人正在繼續努力前往莫斯科,以便更快地上班並融入「大都市生活的核心區」。

年輕人走在莫斯科街頭。

年輕人走在莫斯科街頭。

房產公司新建築部主管克羅伊托也指出,「對於Y世代(1980-1995年出生)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在蘇聯式的老房子里長大,由於這種生活經驗,他們對住房的舒適性沒有太過誇張的要求。他們更加強調地點的便利性,因此,小型公寓會成為這些人的選擇。」

他還認為,這類房屋更加適合三類人群:準備離開父母過獨立生活的年輕人;不需要額外生活空間的獨身者;希望出租公寓進行投資的投資者。

「在莫斯科如此高的消費之下,儲蓄變得越來越難,很多女性朋友來我的公寓做客之後,都放棄了持續多年的儲蓄念頭,轉而考慮購買公寓。」維羅妮卡表示。但她也相信,「我們不會終生被困在這裡。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將節省一些錢,將公寓置換成大一點的房子。」

在公寓里居住兩年後,安娜賣掉了小公寓,買主是一對父母,他們買給在莫斯科上大學的女兒。如今,安娜一家三口生活在莫斯科的一間兩居室里,「一旦人結了婚,有了孩子,在公寓生活起來會更加局促。」

Metrium公司合作人瑪麗亞·利蒂涅茨卡婭指出,微型公寓在全球發達地區很常見。從2005年左右開始,巴黎、紐約、香港等大城市都能買到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公寓。

「這沒有什麼不好,人們可以住在大城市的中心,租用專門的箱子來存放季節性物品,節省去辦公室或學習路程的時間,盡情參觀博物館和展覽。在東京,5-6平方米的住宅也很常見,有時,那裡的生活空間等於一張床墊。「瑪麗亞·利蒂涅茨卡婭表示。

日本的膠囊公寓。

日本的膠囊公寓。

但安娜對這種趨勢只感到恐懼,她表示,「不知道未來莫斯科是否會出現韓國、日本那樣的膠囊公寓,我只知道讓人住在混凝土的小盒子里是不人道的。」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