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浸大發現新石珊瑚及海蛞蝓物種 大杯筒星珊瑚潛伏本港海域

社會事

浸大發現新石珊瑚及海蛞蝓物種 大杯筒星珊瑚潛伏本港海域
社會事

社會事

浸大發現新石珊瑚及海蛞蝓物種 大杯筒星珊瑚潛伏本港海域

2021年10月25日 15:30 最後更新:15:40

本港海域棲息約6000種海洋生物,亦有不少常見卻未被命名,浸會大學生物學系研究團隊,在進行食筒星珊瑚海蛞蝓的研究時,發現其中一個採集的珊瑚樣本,有別於同屬珊瑚,便就其珊瑚進行研究,證實其為從未被命名的新品種珊瑚,因其擁有結構最大及最複雜的珊瑚杯,便將其命名為「大杯筒星珊瑚」。

大杯筒星珊瑚的骨骼隔膜,部分呈「ψ」型,有別此前發現的七種同屬珊瑚。

大杯筒星珊瑚的骨骼隔膜,部分呈「ψ」型,有別此前發現的七種同屬珊瑚。

此前世界只發現七種筒星珊瑚,新發現的大杯筒星珊瑚的形態、外觀均與已發現的筒星珊瑚相近,故誤認為是現有品種,進行基因排序後,證實其屬全新品種,率領研究的該系教授邱建文指,大杯筒星珊瑚在本港及大灣區海域生活,雖然分布不廣,卻是常見珊瑚品種之一,但過往未有人仔細觀察研究,令其至今才於生物學界上「被發現」,「這亦反映生物分類學研究員不多,及業界青黃不接的現況。」

更多相片
大杯筒星珊瑚的骨骼隔膜,部分呈「ψ」型,有別此前發現的七種同屬珊瑚。

本港海域棲息約6000種海洋生物,亦有不少常見卻未被命名,浸會大學生物學系研究團隊,在進行食筒星珊瑚海蛞蝓的研究時,發現其中一個採集的珊瑚樣本,有別於同屬珊瑚,便就其珊瑚進行研究,證實其為從未被命名的新品種珊瑚,因其擁有結構最大及最複雜的珊瑚杯,便將其命名為「大杯筒星珊瑚」。

新發現的大杯筒星珊瑚,以微生物及小蝦為食物,是現存珊瑚杯結構最大最複雜的筒星珊瑚。

此前世界只發現七種筒星珊瑚,新發現的大杯筒星珊瑚的形態、外觀均與已發現的筒星珊瑚相近,故誤認為是現有品種,進行基因排序後,證實其屬全新品種,率領研究的該系教授邱建文指,大杯筒星珊瑚在本港及大灣區海域生活,雖然分布不廣,卻是常見珊瑚品種之一,但過往未有人仔細觀察研究,令其至今才於生物學界上「被發現」,「這亦反映生物分類學研究員不多,及業界青黃不接的現況。」

「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一如其名,以角孔珊瑚為食物,壽命只有短短兩個月,其卵塊呈橙黃色。

團隊成員、主責記錄該珊瑚特徵的碩士研究生姚景峰指,大杯筒星珊瑚的骨骼隔膜(septa),有別於現有七種同屬珊瑚的條條分明,部分呈「ψ」型,而生物分類學常依靠過往文獻及地方普查所歸納的生物形態進行分類,因此撰寫研究論文投刊時,為讓專家認同結果,亦把珊瑚樣本寄給對方,「他們都覺得神奇,表示將檢視過往因隔膜不同,而被劃分為其他品種的珊瑚中,會否存在筒星珊瑚屬的珊瑚,為其正名。」

團隊在實驗室的十字牡丹珊瑚上,發現的新品種海蛞蝓「褐帶背鰓海蛞蝓」。

同時,浸大生物學系亦發現兩種全新品種海蛞蝓(俗稱海牛),均屬於此前世上只有九個物種的「背鰓海蛞蝓屬」,其中一種寄生於角孔珊瑚上,以珊瑚組織為食物,因該海蛞蝓背部長有白色圓形的小駝峰,與角孔珊瑚嘴部相似,加上每片珊瑚上只有一至兩個該品種的海蛞蝓寄生,故此前未被發現,團隊將其命名為「食角孔珊蝴背鰓海蛞蝓」。

姚景峰(左)、邱建文(右)。

另一個新品種「褐帶背鰓海蛞蝓」以十字牡丹珊瑚為食,其白色身體帶有棕色條紋,在同色同圖案的珊瑚中,是極皆的保護色,團隊指是從其為研究珊瑚白化機理所培植的十字牡丹珊瑚上,觀察到被生物噬吃痕跡及卵塊而發現。

新發現的大杯筒星珊瑚,以微生物及小蝦為食物,是現存珊瑚杯結構最大最複雜的筒星珊瑚。

新發現的大杯筒星珊瑚,以微生物及小蝦為食物,是現存珊瑚杯結構最大最複雜的筒星珊瑚。

團隊成員、主責記錄該珊瑚特徵的碩士研究生姚景峰指,大杯筒星珊瑚的骨骼隔膜(septa),有別於現有七種同屬珊瑚的條條分明,部分呈「ψ」型,而生物分類學常依靠過往文獻及地方普查所歸納的生物形態進行分類,因此撰寫研究論文投刊時,為讓專家認同結果,亦把珊瑚樣本寄給對方,「他們都覺得神奇,表示將檢視過往因隔膜不同,而被劃分為其他品種的珊瑚中,會否存在筒星珊瑚屬的珊瑚,為其正名。」

「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一如其名,以角孔珊瑚為食物,壽命只有短短兩個月,其卵塊呈橙黃色。

「食角孔珊瑚背鰓海蛞蝓」一如其名,以角孔珊瑚為食物,壽命只有短短兩個月,其卵塊呈橙黃色。

同時,浸大生物學系亦發現兩種全新品種海蛞蝓(俗稱海牛),均屬於此前世上只有九個物種的「背鰓海蛞蝓屬」,其中一種寄生於角孔珊瑚上,以珊瑚組織為食物,因該海蛞蝓背部長有白色圓形的小駝峰,與角孔珊瑚嘴部相似,加上每片珊瑚上只有一至兩個該品種的海蛞蝓寄生,故此前未被發現,團隊將其命名為「食角孔珊蝴背鰓海蛞蝓」。

團隊在實驗室的十字牡丹珊瑚上,發現的新品種海蛞蝓「褐帶背鰓海蛞蝓」。

團隊在實驗室的十字牡丹珊瑚上,發現的新品種海蛞蝓「褐帶背鰓海蛞蝓」。

另一個新品種「褐帶背鰓海蛞蝓」以十字牡丹珊瑚為食,其白色身體帶有棕色條紋,在同色同圖案的珊瑚中,是極皆的保護色,團隊指是從其為研究珊瑚白化機理所培植的十字牡丹珊瑚上,觀察到被生物噬吃痕跡及卵塊而發現。

姚景峰(左)、邱建文(右)。

姚景峰(左)、邱建文(右)。

往下看更多文章

浸大校長:有意遷入北都「大學教育城」 已向教育局表達意向

2024年02月15日 15:48 最後更新:18:20

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表示,現時浸大校園地方相當小,校方有意將浸大遷入北部都會區的「大學教育城」,無論是整間學校或部分校園搬遷都有興趣,校方去年8月已與教育局及教資會會面表達意向,期望日後北都校園要交通方便,地方要比現時九龍塘校園大、愈大愈好,並預留地方供將來擴建之用,亦希望政府提供搬遷資助,至於九龍塘校園如何處置,就需要再與政府商討。

對於浸大建議改組校董會,方案包括校董會人數會由36人減至28人,校外校董比例由50%增至68%,學生校董代表由現時學生會會長出任改為由全日制本科生互選產生。衞炳江說,校方沒有討論過如果沒有學生參選的情況,他個人反對委任,認為學生校董代表應該由學生選出。

他又說,不擔心《基本法》23條會影響吸引海外教育人才到浸大任教,亦見不到影響學術自由。

浸會大學校董會下月將審議文學院和社會科學院的合併方案,浸大社科院院長黎永亮表示,合併後學生可更容易跨學系選科,浸大早前舉行了多場諮詢會,有教職員提出疑慮和意見,但印象中沒有教職員表示十分反對合併,系主任亦向他反映學生和校友都沒有很大反對聲音。

浸大副校長兼署理文學院院長周偉立表示,兩院合併後行政工作會減少,教職員升遷機會將會增加。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