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疫情漸見緩和,惟仍未恢復對外通關,前有商界請願盡快開關,後有外資金融業組織跟隨。在剛剛過去的周末,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去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促請港府放鬆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往來歐美、英國等主要國家的防疫限制。該會提及,若持續高壓防疫,將會嚴重收窄本港金融機構的營商環境。


  彭博報道,ASIFMA在周末去信陳茂波,敦促港府放寬與防疫相關的限制,強調目前過緊的防疫規則,有可能導致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競爭力以及經濟復甦陷入危險之中。


  報道指出,疫情之下,一些金融公司正在轉移業務出香港,目前來看數量並不多。然而,若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愈長,金融公司就愈難在港保留相關職位。


  ASIFMA曾對包括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30家會員機構作出調查,結果顯示73%跨國公司在吸引和留住人才上遇到困難,其中三分之一形容為「重大挑戰」。同時,約九成會員認為,在港業務受防疫措施影響,程度為「中度」或「顯著」。另有48%的會員考慮將員工或職能部門遷出香港,並已有少數會員決定撤出香港。


  ASIFMA認同香港在抗疫工作上毋庸置疑地取得成功,但倘若香港持續採取高壓的防疫措施,將會令金融機構難以繼續在港經營。除了損害香港的金融樞紐地位,不利於中國長期利益和資本市場的開放外,ASIFMA還提及對經濟復甦造成的風險。該會預計,雖然本港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強勢反彈6.5%,但對長期經濟運行感到憂慮,強調國際金融服務業對香港經濟產出的貢獻佔21%。


  報道又指,在信件上ASIFMA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以幫助改善現狀,包括放寬旅行限制,例如分階段撤銷21天隔離制度,特別是針對總部在美國、歐洲和英國等地區的金融機構,為走出「清零」政策設下時間表。ASIFMA還提議收窄對輸入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定義,並接受最終需要「與病毒共存」。


  資料顯示,ASIFMA是一個獨立的區域交易協會,由來自金融市場上買方和賣方的150多家金融機構組成,成員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專業服務公司和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協會的使命是發掘金融行業的共同利益,以推動亞洲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發展。


  此外,對於通關政策,華資證券業組織的觀點或有所不同。香港證券商協會主席陳柏楠指,面對疫情,國際上倡議「與病毒共存」,而內地的態度則是「零容忍」,這導致本港處於兩難境地,亦難兩邊同時通關。港府需判斷哪種情況帶來的影響更加嚴峻,而作出取捨,只能選擇一個方向通關。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王國安則認為,中港金融交往愈發頻密,港府考慮同內地通關更為重要,亦希望政府積極與內地合作推行健康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