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

摘要:12位中央軍委委員中,除了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是元帥。如果劉少奇、周恩來拒絕元帥還可以理解的話,鄧小平在軍中掛名,無論如何應該是元帥吧?

  1.沒軍銜,與朝軍聯手抗美有不便

1950年7月4日,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部長的羅榮桓說:總幹部管理部準備進行軍銜、獎勵的準備工作。同年9月,朱德總司令在總幹部管理部會議上明確提出:「建立軍銜制度,盡量爭取在第二年的服裝上把軍階標出來。」當時,中央軍委為何這麼著急?這是因為沒有軍銜,在戰鬥中就容易發生扯皮現象,所以早在1948年,中央軍委就討論過軍銜的問題。

1950年12月30日,總幹部管理部把籌備軍銜列為該部在1951年的任務。不過,由於受抗美援朝的影響,該工作暫時停止,但這更堅定了中央軍委實行軍銜制的決心。因為在中朝軍隊的協同作戰中,朝鮮人民軍有軍銜,而我軍無軍銜,這在確定指揮關係上帶來了諸多不便。

報中,彭德懷說,由於長期無官階的制度,一時評定官階是困難的,目前宜採取過渡辦法。

1951年10月,中央軍委指示全軍展開幹部評級工作。1952年4月,彭德懷回國治病,中央決定留他在北京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彭德懷對幹部評級的工作抓得很緊,當年基本結束。

 2.蘇聯顧問幫著出主意

1952年冬,總幹部管理部討論軍銜的等級設置,請總政、總後、軍務部和蘇聯顧問卡蘇林等對軍銜工作進行了研究,設計出幾套方案,11月26日上報中央軍委。初步計劃軍銜分6等20級:大元帥,國家元帥,兵種元帥三級;上將、准上將、中將、少將四級,這個方案除准上將外,基本與蘇聯的軍銜一致。

1953年1月9日,中央軍委發佈《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如果可能的話,擬於今年7月全軍實行軍銜制度(後中央軍委決定延遲)。」1月20日,總幹部管理部下發《關於軍銜鑒定工作的指示》,規定軍銜鑒定的內容、基本要求及進行的方法。11月1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1954年實施軍隊改革的決議,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四大制度:徵兵制、薪金制、軍銜制、勳章獎章制。

1953年12月7日至1954年1月26日,全國軍事系統高級幹部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為適應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需要,實施軍銜制、幹部薪金制、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

1954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成立軍銜實施委員會,由總參謀部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為主任,第三副總參謀長黃克誠、總政治部副主任蕭華為副主任。

1954年10月21日,在第三次中央軍委會議上,確定1955年開始實行軍銜制,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大改革。中央軍委任命宋任窮為總幹部管理部第一副部長,協助部長羅榮桓,負責授銜和頒發勳章、獎章等。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和《關於頒發勳章獎章工作的指示》,軍官軍銜分5等15級。因為蘇聯顧問建議,根據他們的經驗,首次授銜應盡量壓低,所以評定軍銜的標準相對較嚴。

3.鄧小平堅持不當元帥

1955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名義公佈。元帥分大元帥和元帥兩種,大元帥軍銜的五角星有一圈麥穗,元帥軍銜則是黃底國徽和五角星。

8月下旬,毛澤東對彭德懷和羅榮桓說:「你們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

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都表示不參加評定軍銜。按照1954年9月組成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看,12位中央軍委委員中,除了毛澤東和鄧小平,都是元帥。如果劉少奇、周恩來拒絕元帥還可以理解的話,鄧小平在軍中掛名,無論如何應該是元帥吧?但由於鄧小平的堅持,他沒有被授予元帥軍銜。

  4.周恩來主張陳毅當元帥

1954年9月,作為上海市市長的陳毅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和鄧小平一樣,掛著中央軍委委員的名,但已經完全轉業。比照鄧小平,陳毅也是不應該授銜的。

元帥和大將的人選由中央書記處提名,中央政治局審定。周恩來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他從北戴河打電話給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說蘇聯的布爾加寧在地方工作,也有元帥銜,平時不穿軍服,必要時再穿。由於周恩來的建議,於是陳毅穿上了元帥服。

1955年9月23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出元帥的標準: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領導戰役軍團作戰,建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可以授予元帥軍銜。

 5.三名元帥缺席,而非兩名

1955年9月16日,周恩來將十大元帥的名單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同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2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簽發命令:「1955年10月1日實施軍銜制,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元帥軍銜。」

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的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元帥授銜典禮。毛澤東將元帥命令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授予朱德等七位元帥,林彪、劉伯承、葉劍英三人缺席。當時重病的林彪正在青島療養,劉伯承身體不好,又忙于軍事學院的種種事務,分別請了假。

近年來,很多記述授銜、授勛典禮的文章、書籍都採用了「八大元帥」出席授銜典禮的說法。有的文章甚至繪聲繪色地“描寫”葉劍英在授勛現場的幽默談吐。

然而,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據曾在葉劍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中央軍委決定1955年下半年在遼東半島舉行大型抗登陸演習,由葉劍英擔任總指揮。由於這是解放後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葉劍英8月就到大連緊張籌備,所以走不開。為此,葉劍英特地向中央寫報告,表示不能參加典禮。經中央軍委批准,工作人員代葉劍英領了元帥服。

  6.林彪資歷倒數第二

十大元帥平均年齡57歲,年齡最小的林彪只有48歲。他們憑什麼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脫穎而出?當然他們在長征初期就都有不朽功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都擔任過中央軍委副主席。但這既不全是論資排輩,也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綜合平衡的結果。

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1928年4月在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支武裝紅4軍的軍長。1930年,他擔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翌年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朱德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

位列第二的彭德懷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德。他先後擔任紅三軍團軍團長,第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從平江暴動到抗美援朝,彭德懷一直在第一線指揮作戰,授銜時他正在主持軍委工作。

位列第三的林彪在紅軍時期就擅長打仗。他接朱德的班,從紅四軍軍長升到紅一軍團司令員。長征中他率領的部隊一直保護著毛澤東和黨中央,毛澤東提名他當紅軍大學校長。抗日戰爭中,他出任115師師長,指揮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中,他出任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率領第四野戰軍從東北打到海南島。在元帥中他資歷倒數第二,但戰功第一。

 7.羅榮桓讀過大學,學歷最高

劉伯承曾留學蘇聯,長征時任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129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解放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他在軍事學術上有很高造詣,對中國軍隊正規化的影響最大。

賀龍是南昌起義總指揮,紅二方面軍總指揮,120師師長,晉綏軍區司令員,解放後任西南軍區司令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

陳毅是惟一沒有參加長征的元帥,紅軍長征時,他留在南方領導遊擊戰爭。後來,他先後擔任新四軍軍長兼山東省軍區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解放後出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市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

羅榮桓在元帥中學歷最高,讀過大學。紅軍時期任紅八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政委,第四野戰軍第一政委,與林彪搭檔,解放了東北和華北。解放後擔任總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黃埔一期畢業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建國後擔任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聶榮臻曾到法國勤工儉學,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他先後任紅一軍團政委,115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司令員。解放後,他擔任北京市市長,代總參謀長,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科學小組組長,國防科委主任。

葉劍英,黃埔軍校的籌建者之一,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和劉伯承。長征中他接替劉伯承任紅軍總參謀長,解放戰爭任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總參謀長。解放後,他擔任軍事科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國防部部長。

軍銜制度是解放軍邁向正規化的重要一步。不過,到了1964年11月,中央辦公會議討論同意軍銜薪金改革小組提出的《關於取消軍銜制度的意見》。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決定取消軍銜制度。因為當時認為軍銜制「不利於幹部和士兵打成一片」。1988年,中央軍委決定恢復軍銜制,但是沒有設元帥和大將的軍銜。




現代秘史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