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蔡英文聲望回升至五成四 公投跟兩岸是考驗

兩岸

蔡英文聲望回升至五成四 公投跟兩岸是考驗
兩岸

兩岸

蔡英文聲望回升至五成四 公投跟兩岸是考驗

2021年10月26日 18:29

台灣民意基金會10月份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聲望迅速回升,五成四基本上贊同蔡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蔡現已脫離5月疫情風暴,但這樣好景能維持多久?距離年底4項公投不到2個月,她和她的執政團隊能不能通過年底公投嚴酷的考驗,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而兩岸關係空前緊繃,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性升高,已引起世界主要國家高度關注,是近期另一個觀察的重點。  

他也說,從整體民意角度看,顯然蘇「內閣」下台已經不再是急切的問題,蔡蘇體制將會繼續維 持一段時間。  

關於蔡英文聲望,最新民意顯示,五成四基本上贊同蔡英文處理「國家」大事的方式,三成五不贊同,贊同者比不贊同者多 19.9 個百分點。這項發現顯示,10月蔡英文聲望重新躍上5字頭,她的執政表現重新獲得明 顯過半數公民的認可,儘管仍有三成五的公民不認可。這意味著她已經完全脫離五月疫情風暴所帶來的執政困境。 

游盈隆分析。造成蔡英文聲望峰迴路轉,迅速脫離5個月的低潮,歸納起來有四大因素:第一,優異的防疫表現。5月疫情風暴前後半年,已宣告結束,確診與死亡人數近期已雙雙降低到個位數或歸零。疫情指揮中心即將宣佈調降為一級警戒,大幅鬆綁各 項管制措施;政府防疫表現,相對於世界主要國家,受到人民高度肯定,自然也有助於蔡英文聲望的提高。本次調查發現中,八成一公民願服從政府各項管制措施,可資佐證。 、 

第二,及時修正原本問題叢生的疫苗政策。肇因於蔡政府起始的疫苗政策所導致的5月 「疫苗之亂」,當蔡英文在巨大壓力下決定改弦更張,大量接納日、美等外國捐贈疫苗,以及更重要地,在6月中決定接納民間企業與宗教團體主動協助政府購買德國 BNT/輝瑞疫苗1500 萬劑,而在根本上解決疫苗嚴重短缺的問題,因而安定了廣大社會人心。如果6月中蔡英文仍堅持錯誤的政策,執意等待台產疫苗量產, 讓人民希望落空,歷史將會改寫,而此刻她的聲望恐怕早已一落千丈, 不知伊於胡底了。  

第三,政府花大錢,每人五千元的五倍券起大作用。總數花費將近 1300 億元新台幣的 蘇「內閣」五倍券,10 月 8 日起陸續開放民眾領取,每人五千元,這一政策措施儘管外界仍有批評聲音,但根據官方統計,截至10月18日有超過1800萬人領取五倍券,各部會加碼券有多項皆超過一千萬人登記,形成另類「全民遊戲」,顯示社會大眾給予正面肯定。由此形成的整體社會氛圍對蔡蘇民望自然大有助益。  

第四,「辣台妹」重出江湖。今年雙十蔡英文的演說看來是有備而來的,先撇開其他內容不談,她非常罕見地直稱對岸「中國」,並提「四個堅持」,首次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讓許多民進黨支持者,尤其是年輕人,感覺 「辣台妹」又回來了。  

關於蘇貞昌「內閣」施政表現的民意反應,最新民意顯示,五成一基本上滿意蘇貞昌「內閣」的整體施政表現,四成一不滿意。滿意的人比不滿意的人多10個百分點。這項發現表示,蘇貞昌「內閣」整體施政表現重新獲得過半數台灣公民的肯定與支持,已徹底脫離5月疫情風暴的衝擊、晦氣與低潮。  

游盈隆表示,從5月開始,民意顯示,滿意與不滿意蘇「內閣」施政表現的人各佔四成五,之後經歷 6、7、8 三個月多數「國人」不滿意蘇「內閣」施政表現,於是社會輿論責難、非議、與倒閣的聲浪四起,蘇「內閣」因此渡過了一段艱難時光。如今又重新獲得超過半數民眾的接納與肯定。這充分顯示,民意並非流水毫無規律,而是緊緊地隨政府作為好壞而有高低起伏,人民的理性與感覺最後決定了執政者民氣高低與禍福。 

往下看更多文章

謝鋒指對「台獨」沒妥協餘地 促美落實一中原則

2024年01月10日 08:37 最後更新:08:37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

謝鋒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台獨」與台海和平水火不容,對於「台獨」分子,中國政府沒有妥協的餘地。美方應該以實際行動遵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將美國領導人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把台灣問題作為遏制中國工具的表態落到實處,與中方一道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大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應邀在卡特中心紀念中美建交45周年研討會上發表視像演講。中國駐美大使館網站圖片

在談到中美關係時,謝鋒指中美關係從來就是建立在承認彼此不同和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分歧差異不應該成為阻隔中美交流合作的攔路虎。競爭應該是講規則的公平競爭,而不能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惡性競爭,更不能以競爭為名剝奪他國正當發展權益。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應該是田徑賽,而不是拳擊賽。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