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亞洲企業今年第三季吸納427億美元(3330億港元)資金,雖然增長比不上北美和歐洲,但為2018年第二季度以來最多,而且頭三季吸資總額已超過2019年全年和接近去年總額。當中尤以天使和種子資金按年增幅最大,高達139%,其次是初期投資資金。記者 伊莎


今年頭三季,亞洲區公司共獲1061億美元融資,去年及2019年則分別為1095億美元和982億美元,但與2018年1499億美元盛況相比仍有距離。單就上季而言,區內公司吸資按季和按年分別增29.6%和43.5%。雖然融資額大增,第三季完成的融資交易,較第二季僅增兩宗報1224宗,按年跌6.7%,意味是上季的融資規模增加,推高初創公司的估值。


  上季流入各階段企業的資金按季和按年均錄增長,當中升幅最大是天使基金或種子階段的融資,按年大增139%,其次是早期階段融資,按年增近一倍。亞洲區種子和早期階段公司上季融資總額,均為2018年第三季以來最多,前者錄15億美元,是2018年同季的18億美元以來最高,流入早期階段企業的115億美元資金,也是繼2018年同期令人側目的160億美元之後最多。


  期間,獲得最大筆早期融資的是中國電動車電池物料公司蜂巢能源,於8月B輪融資籌得16億美元(102.8億元人民幣),投資者包括已宣布開發電動車的小米,令該公司估值攀至362.85億元人民幣。


  上季區內融資額高企,交易量卻未顯著增加,種子資金融資個案至少是2018年前以來最少,僅610宗,按季和按年分別減6.3%和18.1%。早期企業融資數目414宗,按季及按年分別增8.1%和10.4%。區內後期階段及科企所獲得的融資亦步亦趨,上季來自創投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後期階段企業融資額292億美元,為2018年次季360億美元以來新高,按季和按年分別升23.4%和27%。不同於早期階段投資的是,期間的交易數目穩步增加,按季升6.4%至200宗,按年增4.2%。


  上季最令市場矚目的融資要數印度網購平台Flipkart獲36億美元(約280億港元)私人投資,該網站效法亞馬遜模式經營,初期投資者包括騰訊和微軟,2018年獲沃爾瑪收購逾81%股權,現是印度最大電商。南韓旅遊科技獨角獸Yanolja上季得到日本軟庫(Softbank)願景基金2(Vision Fund 2)青睞,獲17億美元融資;印度外賣平台Swiggy亦在J輪融資籌得13億美元。


  除卻Flipkart和Swiggy,印度企業第三季吸資按年增145.4%至162億美元,遠勝第二季的66億美元,並且是去年第二季以來首次壓倒中國。投資者上季似乎對內地企業稍卻步,或與針對新上市公司出台的新規管有關,期間發生例如滴滴出行6月在紐交所掛牌不到48小時,即遭內地監管部門實施網絡安全審查。中國上季企業融資雖然按季和按年分別大減12%和8.7%,仍錄得120億美元。


  同期區內其餘3個獲得最多企業融資的國家依排序為新加坡、南韓和以色列,當中新加坡和南韓分別按年勁漲291.1%和407%。


  儘管今年區內企業融資額未必達到2018年近1500億美元水平,但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受控和對內地企業投資相對冷靜情況下,區內特別是印度的飛躍增幅,讓亞洲整體融資維持不俗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