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天真牧師」遊走監倉 交心囚友拯救靈魂  

社會事

「天真牧師」遊走監倉 交心囚友拯救靈魂  
社會事

社會事

「天真牧師」遊走監倉 交心囚友拯救靈魂  

2021年11月09日 04:30 最後更新:12:29

監獄司鐸一職或專稱為「專職教士」,是獄中很特別角色,他能夠穿梭獄中如飯堂、工作場所等地方接觸囚犯,跟他們輔導傾談,以及在許可下舉行宗教儀式。現時本港只有一百名監獄司鐸,全部必須由特首委任。現年七十歲人稱「天真牧師」的李健明便是其中之一。根據香港法例《監獄規則》第一六七條,明確確立監獄司鐸的權力,「行政長官所委任的各教派專職教士,得在任何合理時間內與囚犯接觸。專職教士得在合適日子在其主管的監獄內主持宗教儀式」。若然司鐸獲悉監獄內有任何不當行為,亦有責任向懲教署作出報告。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天真牧師」李健明記得十年前,甫踏進監獄,懷着複雜的心情,「我以前坐監是被懲教員帶入監倉,現在重回監獄,我居然可以周圍走,輔導囚友」。今天他是一個牧師,年少時卻犯案纍纍,共有八次案底三次坐監,他年輕時加入黑社會,是慈雲山十三太保首領陳慎芝的門生,後來二人也信教從良。他憶述,「一九六九年我持刀打劫的士司機,之後還偷走的士駕駛。當時我染上毒癮,靠搶劫偷來的錢買白粉」。他曾在又一村兒童院、域多利監獄服刑,一次他跟院友打架,被對方謾罵「天真」,卻從此成為他行走江湖的綽號。

「我試過在獄中犯事,坐過『水飯房』,以前監倉內一頓飯只供一碗飯、一杯漱口盅盛載的水、以及一點鹽,所以被稱為水飯房」,現在水飯餐已被取消。過往不堪入目的經歷,天真牧師以「過來人」的身分,倒有助他與囚友交心。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位於清水灣道的壁屋懲教所,李每星期去探訪青少年囚犯,他留意到近兩年多了一批少年犯,「一來是社會事件,二來是毒品案件」,他指出「白手」(意思是新人,之前沒有定罪記錄),「其實他們內心很內疚,覺得連累家人,每天總是要山長水遠,專登請假來探望他們」。

新人進倉按慣例要負責洗廁所,李指,「進倉頭數天晚上,他們不習慣偷偷啜泣,不敢告訴家人。也有人要抱怨要洗廁所,我便立刻說,我以前坐監,同倉共有三個人,我負責搬運和清洗馬桶,這是必然的經歷」。一星期會探監四至五天,赤柱監獄和石壁監獄的囚友,是他十年來重點跟進的對象。面對窮凶極惡甲級重犯、殺人如麻連環殺人犯、持槍行劫悍匪,對於他來說,「只是普通人一個」。獄中術語探訪為「拜山」,早已與外界斷絕聯繫的長期囚犯,便被稱為「死火山」,「其實佢哋好想找人傾偈,他們沒有家人探訪,那我便坐下來聆聽他們的心事。」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能夠由監犯成為監獄司鐸,李健明許下諾言,希望能侍奉牆內的囚友,「原本打算只做十年,但終身監禁犯人大都沒有確實出獄刑期,我希望陪他們跑到最後」。如是者,每逢農曆,天真牧師不是與家人團圓,而是馬不停蹄到各大監獄探訪,他數一數手指,「年初一最重要,盡量探到其多得幾多。早上去塘福懲教所的大飯堂,逗留一個半小時,之後趕去石壁監獄。中午搭車出去赤柱監獄,囚友當日不用工作,可以睇電視。大概五時左右去到荔枝角收押所。」年初二他便去壁屋探望少年囚犯,近十年來,風雨不改。

天真牧師李健明以「過來人」的身分,有助他與囚友交心。

天真牧師李健明以「過來人」的身分,有助他與囚友交心。

往下看更多文章

報評會夥懲教院辦在囚人士課程 助明辨真偽多角度辨析真假資訊

2024年03月26日 21:49 最後更新:22:52

虛假失實訊息充斥各媒體及社交網絡平台,為提升在囚人士辨析真偽資訊的能力,香港報業評議會首度與懲教署合作,為在囚人士舉辦「明辨真偽拒 FakeNews」課程,從技能、知識及價值觀三大層面,培養在囚人士的資訊素養,裝備他們在重返社會後不受騙,成為守法及負責任的數碼公民。

贊助課程的全國政協委員、通善壇義務行政總裁葉永成指出,在囚人士接觸資訊較為單向,期望課程能助他們在重返社會前,了解社會上虛假失實資訊的情況、問題及影響,學懂明辨以及查核真假資訊的方式,以應對社會新挑戰。

葉永成認為報評會提供的課程,能助更生人士學懂明辨及查核真假資訊的方式,應對重返社會的新挑戰。

葉永成認為報評會提供的課程,能助更生人士學懂明辨及查核真假資訊的方式,應對重返社會的新挑戰。

懲教署監督(特別職務)林賜良指出,早前邀請香港報業評議會到沙咀懲教所為在囚青少年舉辦資訊素養講座及工作坊,發現成效理想,成功引發他們對真假資訊的思考及討論,並即場學會查核資訊真偽的技巧。

林賜良坦言,不少人被虛假資訊誤導、欺騙、利用,加上欠缺法律知識,做出不法行為導致入獄,影響一生,教導及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刻不容緩;他透露,香港報業評議會提供的「明辨真偽拒 FakeNews」課程,將於不同的成人及青少年院所進行,希望不同年齡層的在囚人士,也可以受惠。

葉永成形容,懲教署是「無名英雄」,協助無數在囚人士成功更生,為社會增添勞動力的同時,亦令社會受惠:「一人入獄影響全家,若成功助他們改過自新,整個家庭亦可重過正常生活,社會亦能獲益。」

葉永成認為報評會提供的課程,能助更生人士學懂明辨及查核真假資訊的方式,應對重返社會的新挑戰。

葉永成認為報評會提供的課程,能助更生人士學懂明辨及查核真假資訊的方式,應對重返社會的新挑戰。

葉永成表示,與懲教署的關係始於 70 年代,當年父親好友、同為中醫的「一代獅王」夏國璋,邀請父親加入通善壇,協助發展會務,當時通善壇在西貢白沙灣興建了一所安老院,但山邊雜草叢生,衍生不少衛生問題,後獲壁屋懲教所協助,派出青少年在囚人士幫忙清理雜草,更助他們將安老院後山建設成「晚趣園」花園供長者使用,期間壁屋懲教所更邀請在囚人士的父母,一起到安老院服務長者。

葉永成指出,青少年在囚人士難得在服刑期間,可跟父母一起做社會服務工作,場面感動非常,而與懲教署的合作自此展開,期望全力協助、支持更生工作,用以貢獻社會、安穩社群。

此次支持香港報業評議會向在囚人士提供課程,葉永成指出,社會上實在有太多不良或虛假訊息,容易令他們做出錯誤判斷,由資深傳媒人、法律專家等對真偽資訊清楚了解的人士作為導師,教育他們如何防範虛假資訊,可說是最專業最稱職,期望課程能令在囚人士重返社會後能適應社會轉變、辨析資訊,令他們重過正常生活。

香港報業評議會早前到沙咀懲教所為在囚青少年舉辦資訊素養講座及工作坊,主席彭韻僖律師向在囚少年講述發布失實資訊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懲教署提供相片)

香港報業評議會早前到沙咀懲教所為在囚青少年舉辦資訊素養講座及工作坊,主席彭韻僖律師向在囚少年講述發布失實資訊可能帶來的法律後果。(懲教署提供相片)

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彭韻僖表示,報評會近年積極為中、小學學生、老師及家長舉辦傳媒資訊素養教育課程,而懲教署近年的更生工作愈趨全面及多元化,是次把課程服務伸延至懲教署轄下各不同的成人及青少年院所,是順應社會需要、新聞及各類真假資訊透過網絡及社交平台大量傳送的變化,課程共分五個單元,從不同層面包括私隱、AI 新科技、法律、資訊操守等角度,教育在囚人士掌握辨析資訊能力以及發放資訊時應注意的操守,讓他們重返社會後,能做個精明守法的數碼公民。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