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歷史長河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中國古代神秘巫蠱術 古籍記載製蠱法有多殘忍?

2021年12月01日 12:15 最後更新:14:35

巫術早在商周時期就有,當時被尊稱為「國術」多用於占卜,比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就是統治者「占卜」的結果,目的就是以此維護社會穩定。

在中國歷史中,巫是不登大雅之堂,起初統治者也不格外箝制。但到了西漢時期,宮室發生一場與巫蠱相關的政治事件「巫蠱之禍」,漢廷牽連死亡的人很多,連太子劉據都在這場禍事中丟了性命。這時起,政府嚴厲禁止巫術,只要有百姓敢養蠱蟲,這戶人家就要下獄,輕則流放,重則滅族。在政權打壓之下,這遠古巫蠱之術,現時只有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間流傳。

巫術、蠱術合稱巫蠱。

巫術、蠱術合稱巫蠱。

「蠱」是象形字,從字形上看就很恐怖,據說蠱蟲是「毒蟲」,能控制人的感情,製造幻覺,還能置人於死地。至於字下那個「皿」就是裝毒蟲的甕。至於製蠱法古籍有載,南宋鄭樵《通志·六書略上》載:「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為蠱。」,即先將一百多隻蟲子放在蠱中,不給任何食物,並將甕密封。蟲子為了生存就會自相殘殺,吃自己的同伴,當只剩下一隻白胖的蟲,就是殺光吃光了所有的蟲子後存活下來的,它就被稱之為「蠱」。而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有相似記載:「……取百蟲入瓮中,經年開之,必有一蟲盡食諸蟲,即此名為蠱。」

一些古書中還記載過另一種製蠱的方法:將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等毒蟲放在甕裡密封,十天後開罐檢查,存活下來就是最毒,飼養一段時間,就成為「蠱」。在古時社會落後,有些迷信之人對製蠱著迷。據說有人會將「蠱」放在想害的人糧食或投入飲用井水中,蠱蟲進了受害人的肚,吸取其所有元氣精華,此人就會虛弱而死。還有有些女人為了挽回丈夫的心,不惜用巫蠱操控男人情感,讓男人離不開她。

苗疆蠱蟲是真實存在的。

苗疆蠱蟲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現在看回西漢武帝對巫蠱事件這麼震怒是有原因,因為當時宮廷充斥著各類神巫、方士,教後宮嬪妃如何躲避災難,如何討好皇帝,所以很多人都在寢宮內埋上木頭人施法祭祀。後宮嬪妃爭寵,經常告訴漢武帝,有人如何詛咒他、罵他,漢武帝當時年老,疑心又重。據載,有次他夢到好幾千個木頭人手持棍棒襲擊他,此後他身體越來越衰落,記憶力也大不如前。

西漢時期的巫蠱之禍 。

西漢時期的巫蠱之禍 。

此時江充不希望劉據登基,因為劉據不喜歡自己,於是利用漢武帝迷信心理,說他的病是有人用「巫蠱」害人造成,漢武帝就派江充去查,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處挖掘木頭人,偷偷灑上血跡,污衊他們用邪術害人,要對皇帝不利。事情一發不可收拾,長安城是百姓也被牽連,為了保命大家都指控別人是用巫術害人,一時間長安腥風血雨。劉據和衛子夫成了這件事主要受害者,而衛青的長子和衛子夫的女兒諸邑公主都被牽連其中,公孫賀父子下獄,家族被滅族,自從漢宮衛氏家族的勢力都被打壓。

漢武帝畫像 (網上圖片)

漢武帝畫像 (網上圖片)

自此,巫蠱之術就大大被禁止,自此不再中原流行。而詞語「蠱惑」亦表示「蠱的迷惑」,或是「蠱的誘惑」之意。東漢王符《潛夫論·潛嘆》曰:「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成為了貶義詞,而在粵語中「蠱惑」有另一意思,即調皮、多計、善於欺騙等。

巫蠱歷代流行於中國西南部的少數民族。清代張泓《滇南新語》載:「蜀中多畜蠱毒,以金蠶為最,能戕人之生,攝其魂而役以盜財帛......」至今當地那些少數民族,也有人懂製作使用蠱毒。

往下看更多文章

張璪作畫「雙管齊下」 山水松石驚艷眾人

2024年03月25日 20:00 最後更新:11:31

「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是出自於唐代朱景玄所寫的《唐朝名畫錄》,在卷九十七有提及:「惟松樹特出古今,能用筆法。嘗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

唐代畫家張璪不但擅長文學,其畫技還十分高超。當朝宰相劉晏很欣賞他的畫,還特意邀請他去京城,舉薦他擔任檢校祠部一職。可是後來張璪因事獲罪,被相繼貶為衡州司馬以及忠州司馬。由於張璪在官場上鬱鬱不得志,以至於他把更多的心思和時間都放在畫畫上。他山水松石畫中激越的筆勢、颯爽英姿吸引了時人的目光,甚至連當時有名的畫家畢宏都問他到底師從何人。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曾畫有《松石圖》、《寒林圖》、《松竹高僧圖》等作品,並著錄於《宣和畫譜》,但其實多數作品已失傳。(網上圖片) 

張璪善畫山水,尤精松石。雖然他的技法受到王維水墨畫的影響,但他也有自己獨創的技法和風格。因為他的松石畫常常透露出獨特的意象,所以總是引起京中的猜畫風潮。每當畫成,人們都會爭相搶購。

建中三年,張璪作畫於長安。聽說當時張璪手執兩筆,同時作畫。更人驚訝的是,兩支筆可以畫出不同的景象。一支畫出鮮活的松枝,另一支畫出幹枯的樹幹,氣勢超然。要是張璪畫到得意之處,更是會以手醮色,直接揮塗。可別小看張璪的指畫,他可以單憑手指就把山石的凝重,泉水的徑流,表現得活靈活現。凡是看過他作畫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他那雙管齊下的本事,甚至後來王默的「腳蹙手抹」也是受到張璪指畫的啟示。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雙管齊下 (網上圖片)

面對畢宏的提問,張璪僅回答了一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當中的「造化」指的就是大自然,「心源」也即作者的內心感悟,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大自然是藝術的根源,而畫師們就該師法自然。可是自然之美能不能轉換成藝術之美,還是得看藝術家的內心情思和作畫構設。張璪的這句話是中國美學史上「師造化」理論的代表性言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雙管齊下」這個成語,成語中的「管」字其實就是筆的意思,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事同時兩個方面進行或同時使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