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資審委無因政治而開刀

博客文章

資審委無因政治而開刀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資審委無因政治而開刀

2021年11月19日 21:58 最後更新:22:14

立法會選舉臨近,身兼資審會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宣佈,在 154個立法會參選報名者當中,有153人成功入閘, 唯一被裁定無效(DQ)的是功能組別醫療衛生界參選人劉子進, 他是「香港護士協會」(護協)中委,被DQ的原因是受僱於政府部 門,不符合選舉法例的要求。

據《立法會條例》第39條,任何人如屬司法人員、 訂明的公職人員或立法會公職人員, 即喪失在選舉中獲提名為候選人及當選為議員的資格,而「 訂明的公職人員」是指受僱於政府部門或政策局的人員, 不論該職位屬永久或臨時性質。

而劉子進有政府非公務員兼職僱員身份,屬「訂明的公職人員」, 故被取消資格。

事件相信是參選人不熟悉選舉相關法例所致。

有人問劉子進被DQ是否因為他的護協背景, 因為護協是一個支持泛民的組織。除了看法例規定外, 即使退一萬步看選情分析,也看不出政府DQ劉子進有政治動機。 在完善政制後,醫生和護理界合併,今次有6個人報名參選醫護界功 能組別。除了劉子進之外,「護協」的另一名中委何崇漢也有參選。 這個界別其他參選人還有西醫林哲玄、中醫陳永光、 藥劑師龐愛蘭和護士陳子中。「護協」有兩人參選, 本來會分薄了票源,如今劉子進被DQ, 支持護協的選票會集中到何崇漢身上,反而對「護協」有利, 對建制派候選人不利。所以,看不到政府有何政治動機去DQ劉子進 。

今年8月,資審會公佈選委會選舉參選人的審查結果,當時DQ了兩 個參選人,一個是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 另一個是保險界參選人因為沒有登記成為地方選舉選民, 因而不符合資格。鄭松泰的確是因為政治原因而被DQ, 國安委認為鄭松泰不符合擁護《基本法》 和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條件。但今次卻沒有因為政治原因被DQ的 個案。

其實,只要分析一下新的立法會選舉制度, 就會了解參選人因為政治原而被DQ出局的機會比較細。 參選人必需在選委會的5個界別內, 每個界別都要拿到至少兩張提名票,合共至少有10個提名, 才可以入閘成為候選人。

選委提名別人的時候,都會相當審慎,慎防提名了一些不擁護《 基本法》和不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候選人,最終被DQ出局, 提名者亦會被視為「有眼無珠」,相當「大鑊」。特別是選委會第5 界別,即人大、政協和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更是一個「把關」 界別,他們完全清楚阿爺的政治要求。候選人不符合資格, 應拿不到第5界別的提名票。

所以,按現時的機制,能夠拿足5個界別至少10張提名票入場的參 選人,雖然林林種種,什麼類型的人都有,也包括了泛民人士, 但他們在阿爺眼中,都是不反對「一國」的參選人, 才可以拿到足夠的提名票入場。若最後有人因為政治原因被DQ, 主要的可能是在提名之後,在公佈審核結果之前, 被政府發現新證據,證明該參選人並不擁護《基本法》 和不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才會出現成功拿到足夠的提名之後被DQ 的情況,這是很例外的情況。 至於部份泛民參選者如參加九龍中直選的譚香文,見到攞夠提名, 應該估到她不會被DQ,政府希望寛鬆處理(九龍中其他參選人包括 李慧琼及楊永杰)。

激進派今選擇放棄參選, 有些反對派人士因為拿不到足夠的提名票要無法入閘, 提名票變成篩選的第一關,資審委也無需再動刀,DQ如鄭松泰那些 政治上不符合資格的人。

這次選舉,共有153個參選人獲確認參選資格,爭取立法會90個 席位,每個組別都有競爭,無自動當選。 或許選舉的激烈程度略為下降,但參選者的多元化程度就大大提升, 吸引了很多過去不會參選的人士入場,令人對新的立法會滿有期望, 希望不會再上演那種天天打架日日拉布的鬧劇。

已報名的候選人名單請參閱:https://www. elections.gov.hk/legco2021/ chi/nomination2.html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不讀書,就輸在起跑線

2024年04月18日 18:35

我認識很多家長經常在探求如何為子女考進名校的方法,以為進了名校,就可以贏在起跑線,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我愛做田野調查,有時與一些成功人士吃飯閒聊時,總會了解一下他們成功的因素是什麼,發現成功人士是否出身名校只是一半一半,讀普通學校甚至「雞校」的名人,所在多有。另一個有趣發現,成功人士通常都很有好奇心,知識面廣博,較多人有一個特性,就是都喜愛讀書。

第一,犬父無虎子。很多家長認為入名校可以確保成功,經常講「阿仔阿女,你要勤力啲讀書,考間好學校」。但爸媽講這幾句話時,可能自己正在打機或煲劇。亦有很多父母一放假就去旅遊玩樂,但就逼子女讀書。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們模仿的主要對象,那怕是多反叛的孩子,很諷刺地他們只是在重複父母的行為模式。不愛讀書的爸媽,怎能叫孩子讀書呢?

第二,大學小學化。智能手機普及,令讀書的風氣銳減,因為用手機作各種消閒娛樂的時間大幅增加,人總不能靜下來,更沒有興趣看書。20年前我曾在大學兼職教書,已經發覺當時學生開始無甚好奇心,上堂提問的只是少數。學生不帶著問題進課堂,能夠從課堂拿到東西走的人就很少了。

現在大學生可以對老師評核,老師為了遷就學生,就用學生最適應的方法,不只上課有PowerPoint(簡報),而且寫得極其詳盡,還將詳細的PowerPoint發給學生, 課堂上包括什麼書本的知識,PowerPoint有一兩版介紹重點,大學生不用讀原著,考試前只要背好PowerPoint,就可以攞A。更有甚者,由於學生不提問,有大學老師為了鼓勵提問,就會向提問的學生派貼紙,下課時就叫學生把貼紙貼在名單上,就可以加學生上課的參與分。提問派貼紙,恐怕是一種對小學生的教學方式,但這就真實地出現在本港著名大學的課堂當中。我不怪老師,他們也只是適應現實,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大學小學化,的確是一個嚴重問題。

學生讀書少、知識水平低、思想深度淺,將來不要說成功,就想解決工作時遇上的實際難題,也不容易。因為要破解真實的難題,和上學背PowerPoint攞高分的方式很不一樣。我就聽過真實的例子,即使拿一等榮譽的名牌大學畢業生,開始工作時也是完全手足無措,因為他根本完全沒有解難的經驗,亦都很不適應不是背書就可以攞A的實際工作環境。

第三,好奇就會贏。人類進步源於有好奇心,想改變現有的生活,所以研究改善現有生活的方法。猩猩知道椰殼裏有很好味的椰汁椰肉,但椰殼很堅硬,不知道怎樣打開它。不知從哪時開始,一隻猩猩發明了用石頭硬敲椰殼的搵食方法,成功吃到美味的椰子肉,其他猩猩爭取倣效。之後代代相傳,用石頭敲碎堅果,就是小猩猩成長時可能要花幾年才學習到技巧。第一隻打破椰殼的猩猩真的很有好奇心,其他猩猩靠的是學習。

我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那時候心中經常問兩個問題,第一,為何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可以成功,中國1898年的百日維新卻失敗呢?第二,為何中國共產黨被國民黨兩次圍剿,人數所剩無幾,最後竟然可以以少勝多,成功打敗國民黨解放全中國呢?我看很多書籍,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

我讀大學的時候,中大學生會在一本送給學生的記事本的封面上,印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相信現在已經很少人有這種情懷,但總可以「為成就人生而讀書」。

政府已經將4月23日定為「全民閱讀日」,由20號開始就有一連串「香港悅讀周」活動,希望爸爸媽媽 可以和孩子一起,拿起一本書,一起讀一讀。孩子的成功人生,將會由閱讀開始。成年人當然還可以有N種愛讀書的理由。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