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醫學院135週年 院長梁卓偉:新教研設施2027年前陸續落成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135週年 院長梁卓偉:新教研設施2027年前陸續落成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大醫學院135週年 院長梁卓偉:新教研設施2027年前陸續落成

2021年11月20日 20:51 最後更新:21:04

港大醫學院今日(20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向今年畢業班同學頒授1242個學位,同場亦為醫學院135週年慶祝活動正式揭幕。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發表院況咨文,指人才資源發展是來年的重點,又回顧醫學院近期重要成就,其中包括有歷來最多學者入選「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梁卓偉表示,卓越成就並非單靠數字為指標,以人為本的同理心才是真正體現當中的價值。

更多相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20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向今年畢業班同學頒授1242個學位,同場亦為醫學院135週年慶祝活動正式揭幕。

梁卓偉指人才資源發展是來年的重點。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發表院況咨文,指人才資源發展是來年的重點,又回顧醫學院近期重要成就,其中包括有歷來最多學者入選「年度最廣獲徵引研究人員」。梁卓偉表示,卓越成就並非單靠數字為指標,以人為本的同理心才是真正體現當中的價值。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此外,港大醫學院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創新高,晉身全球20大,梁卓偉指這全賴過去百年來的醫學院師生與及研究員,致力對卓越科研的追求:「今天的港大醫學院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全賴有我們的成員,由前人孫中山,以至今天的未來科學大奬得主,多年來為醫學院開闢康莊大道。」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梁卓偉亦闡述醫學院未來計劃和願景。為回應醫學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培育更多的醫護專才,港大醫學院的校園正進行擴展。項目包括位處沙宣道3號,預計2022年中開幕的新大樓,將為護理學院及中醫學院提供更多全新教學設施;另外新的教學及研究設施亦會在2027年前陸續落成。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同場亦為醫學院135周年慶祝活動正式揭幕,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歷任院長、校友和現屆學生代表合力打開書型道具,象徵知識傳承,並由不同年代的師生,攜手為醫學院發展揭開新一頁。醫學院將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包括邀請世界知名學者擔任主講的學術研討會、遊歷港大醫學院發展的導賞團、運動及電子競技賽等等。此外,還會以藝術形式演繹醫學院多年來的焦點研究,成品將進駐校園作為常設展品。

梁卓偉指人才資源發展是來年的重點。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梁卓偉指人才資源發展是來年的重點。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此外,港大醫學院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創新高,晉身全球20大,梁卓偉指這全賴過去百年來的醫學院師生與及研究員,致力對卓越科研的追求:「今天的港大醫學院可以飛得更高更遠,全賴有我們的成員,由前人孫中山,以至今天的未來科學大奬得主,多年來為醫學院開闢康莊大道。」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梁卓偉亦闡述醫學院未來計劃和願景。為回應醫學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培育更多的醫護專才,港大醫學院的校園正進行擴展。項目包括位處沙宣道3號,預計2022年中開幕的新大樓,將為護理學院及中醫學院提供更多全新教學設施;另外新的教學及研究設施亦會在2027年前陸續落成。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同場亦為醫學院135周年慶祝活動正式揭幕,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歷任院長、校友和現屆學生代表合力打開書型道具,象徵知識傳承,並由不同年代的師生,攜手為醫學院發展揭開新一頁。醫學院將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包括邀請世界知名學者擔任主講的學術研討會、遊歷港大醫學院發展的導賞團、運動及電子競技賽等等。此外,還會以藝術形式演繹醫學院多年來的焦點研究,成品將進駐校園作為常設展品。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今日舉行第205屆學位頒授典禮。港大醫學院fb圖片

港大醫學院及工程學院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創新篩選平台,可快速評估新冠病毒變異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新方法比傳統方法速度提升39倍。

港大醫學院

港大醫學院

研究人員亦專注了解病毒變異如何影響「合胞體」形成,即受感染細胞與未感染細胞融合的過程,這有助識別可能對公共衞生構成重大風險的新興病毒變異株。

通過研究刺突蛋白及其突變,研究人員發現某些變異株,如 Delta變異株,與病毒原始株相比形成較大的合胞體,團隊發現單個K854H突變可將Omicron 變異株轉變為具有高融合能力的變異株。研究又發現一些變異,系統可預測出它們與Omicron和Delta等現有變異株具有相近的變異機率,顯示這些新變異應受監控,因可能在未來病毒演變中出現。

為提高篩選效率,團隊開發了一種根據細胞大小篩選的策略,在更大範圍上將融合和未融合的細胞進行高速篩選;與傳統方法比較,新方法精確度超過80%

團隊還確定兩種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可減輕疾病嚴重程度。倉鼠模型實驗顯示,藥物可抑制由刺突蛋白誘導的合胞體形成,並有潛力緩解病情。

團隊認為,新系統不僅有助快速追蹤新冠病毒變異並找出治療方案,還可廣泛應用於各種與細胞融合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包括癌症免疫療法。而細胞互作平台可系統分析多種病毒的合胞體形成能力,包括愛滋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疱疹病毒科、新冠病毒和其他誘導合胞體形成的冠狀病毒。

團隊期望從這項研究中獲得嶄新方法和深入知識,為治療新冠病毒病症和其他涉及細胞融合的疾病提供新策略。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