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路軍「百團大戰」打破日軍「囚籠」圍困 指揮者彭德懷為何遭黨內批判?

歷史長河

八路軍「百團大戰」打破日軍「囚籠」圍困 指揮者彭德懷為何遭黨內批判?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八路軍「百團大戰」打破日軍「囚籠」圍困 指揮者彭德懷為何遭黨內批判?

2021年11月23日 10:00 最後更新:11:14

「百團大戰」是中共在抗戰期間發動的最大規模主動攻擊作戰,在總長近千公里的破擊線上,毀交通,炸橋梁,拔據點,奪關隘,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百團大戰之前,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一直以小規模的遊擊戰著稱。為什麼到1940年八路軍會發動大兵團作戰的百團大戰呢?

更多相片
戰鬥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

「百團大戰」是中共在抗戰期間發動的最大規模主動攻擊作戰,在總長近千公里的破擊線上,毀交通,炸橋梁,拔據點,奪關隘,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日軍修建大量炮樓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封鎖包圍。

首先,是為了遏制險惡的妥協投降與分裂逆流。1940年,日本急於將侵華戰爭告一階段,以集結更多的兵力南下,奪取英法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地。為此,日軍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 汪精衛政權。一方面扶植汪精衛偽政權,加緊與蔣介石政權和談;另一方面在桂南、粵北、河套、鄂北、鄂西發動新的攻勢,對重慶進行持續半年多的大轟炸, 並揚言要攻打重慶、昆明、西安。

百團大戰中彭德懷在前線指揮戰鬥。

其次,是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至1940年夏,日軍在華北地區建立了3000餘個據點、1萬多個碉堡、5000餘公里鐵路、3萬餘公里公路。這種嚴密而便捷的軍事網絡,使兵力有限的日軍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因此,劉伯承把日軍的上述部署稱之為「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八路軍拆除鐵路路軌。

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到1941年1月下旬(一說1940年12月5日),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集中了大部分主力,發動了對日軍交通線的破襲戰(指破壞或襲擊敵人交通線、通信設施、據點基地等的戰鬥),由於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兵力約27萬人,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

八路軍及民眾拆除日軍炮樓。

在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八路軍繼續掃除了交通線兩側和深入革命根據地內部的敵人據點,並粉碎了敵人大規模的報復「掃蕩」。

戰鬥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

戰鬥中的八路軍機槍陣地。

首先,是為了遏制險惡的妥協投降與分裂逆流。1940年,日本急於將侵華戰爭告一階段,以集結更多的兵力南下,奪取英法在東南亞和南亞的殖民地。為此,日軍採取威逼利誘的方式拉攏蔣介石、 汪精衛政權。一方面扶植汪精衛偽政權,加緊與蔣介石政權和談;另一方面在桂南、粵北、河套、鄂北、鄂西發動新的攻勢,對重慶進行持續半年多的大轟炸, 並揚言要攻打重慶、昆明、西安。

中共極其擔憂蔣、汪「統一投降、統一反共(毛澤東1940年7月6日語)」、「中日聯合『剿共』(毛澤東1940年11月9日語)」,希望通過八路軍的英勇抗戰事跡激勵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減少蔣介石政權投降的可能性。

日軍修建大量炮樓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封鎖包圍。

日軍修建大量炮樓對敵後根據地進行封鎖包圍。

其次,是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至1940年夏,日軍在華北地區建立了3000餘個據點、1萬多個碉堡、5000餘公里鐵路、3萬餘公里公路。這種嚴密而便捷的軍事網絡,使兵力有限的日軍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把抗日根據地與其他地區、根據地與根據地之間隔離開來。八路軍被日軍封鎖在各個窮鄉僻壤,生存和發展極其艱難。因此,劉伯承把日軍的上述部署稱之為「以鐵路為柱,以公路為鏈,以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

由於日軍的據點相互呼應,要打破這種「囚籠政策」,就不能只在部分地區發起攻擊,而必須在比較廣闊的地區同時發起攻擊。八路軍總部決定從1940年8月20日起,在華北敵後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

百團大戰中彭德懷在前線指揮戰鬥。

百團大戰中彭德懷在前線指揮戰鬥。

從1940年8月20日開始到1941年1月下旬(一說1940年12月5日),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集中了大部分主力,發動了對日軍交通線的破襲戰(指破壞或襲擊敵人交通線、通信設施、據點基地等的戰鬥),由於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兵力約27萬人,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到9月10日,是百團大戰的第一階段,八路軍拔除了敵人在華北各主要鐵路、公路上的無數大小據點,提出「不留一條鐵軌,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橋梁」的戰鬥口號,他們把路基一段一段挖掉,把枕木燒毀,使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網完全陷於癱瘓。

八路軍拆除鐵路路軌。

八路軍拆除鐵路路軌。

在戰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八路軍繼續掃除了交通線兩側和深入革命根據地內部的敵人據點,並粉碎了敵人大規模的報復「掃蕩」。

1941年1月下旬,百團大戰以八路軍取得勝利而告結束。據中共資料指出在這次戰役中,八路軍一共進行了1800多次戰鬥,拔除敵人據點約3000個,擊斃擊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敵人1.8萬多人,並且繳獲了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也付出巨大代價:陣亡5890人,負傷11700人,中毒21182人,失蹤307人。

八路軍及民眾拆除日軍炮樓。

八路軍及民眾拆除日軍炮樓。

中共內部對於百團大戰的評價因歷史進程而先後出現過一定的出入。百團大戰剛勝利時,中共中央對此十分肯定,毛澤東還要求彭德懷有機會再多組織幾次。但在1941年、1942日軍大掃蕩導致八路軍極端困難後,彭德懷一度受到毛澤東等人的批評,被指責沒有完全執行毛澤東的抗戰相持時期的軍事戰略(即「山地遊擊戰為主,可能條件下進行陣地戰,避免決戰」),打成了大規模的「消耗戰」,過早的暴露和不必要的犧牲了中共領導的一些抗日力量。

自1945年在延安召開的華北工作座談會開始,到廬山會議,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彭德懷背上「擅自發動百團大戰」,不遵循中央軍事方針的罪名,受到批判和迫害。

往下看更多文章

得齊秦兩地就如「高屋建瓴」 韓信幸留一命

2024年04月22日 20:00

「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史記.高祖本紀》,當中有言:「⋯⋯田肯賀,因說高祖曰:『陛下得韓信,又治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朝滅亡後,楚漢相爭以項羽江邊自刎為標誌落下帷幕。劉邦建立了「漢」政權,便厚厚賞賜了在戰爭中立下功勞的人。就以韓信為例,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其功勞固然不可多得:聲東擊西虜魏王豹、強勢突襲相夏說、背水一戰大破陳余⋯⋯因此,劉邦便把韓信封為楚王。可是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殺身之禍。韓信沒當上楚王不久,馬上就有人散播韓信謀反的謠言。劉邦聽後雖不知事情真偽,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就和身邊諸將商議對策。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楚漢之爭歷時3年多,戰爭規模之大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網上圖片)

當時不少將領建議征討韓信,而謀士陳平就這樣向劉邦說:「陛下,韓信武藝高強,恐怕朝中將領都不是他對手。既然強攻不能制服韓信,不如使用計謀去對付他。」說罷,陳平就在劉邦耳邊獻上了一計⋯⋯

翌日,劉邦就向眾人宣報自己將到雲夢澤巡遊一事。恰好,韓信就在離雲夢澤不遠的陳縣。因此,韓信便召見了諸候,早早的守在大路旁,恭迎劉邦。可誰知,劉邦一到,韓信就被劉邦安排好的將士們給拿下了。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雲夢澤,又稱雲夢大澤,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北省江漢平原,推斷面積最廣時曾有4萬平方公里。今多已成為陸地,僅留零星水體如洪湖。(網上圖片)

聽說劉邦把韓信收歸天牢,想為韓信說情的大夫田肯就急急忙的進宮面見劉邦。可是田肯一見劉邦,卻笑著說道:「可喜可賀啊,陛下!」劉邦一楞,問道:「可有什麽值得祝賀的?」見劉邦一臉茫然,田肯就娓娓道來的說著:「值得道賀的事情可是有好幾件。第一樁喜事當然是韓信束手就擒;第二樁喜事便是陛下您已經牢牢掌控了關中秦地。秦地地勢險要,山河環繞。像這種的優越的地理位置,即便百萬軍隊來襲,秦地哪怕只有兩萬兵馬都能抵擋住。憑著秦地這片有利的軍事要地,要對諸侯用兵簡直就像在高高的屋檐上倒下一瓶水那麼簡單!而且,陛下您東有齊地瑯琊、即墨等富饒之地,南有泰山作後盾,西有黃河,北有渤海。有著這樣的地勢,我們只需二十萬兵馬就可以抵擋敵方的百萬軍隊!所以說,齊地與秦地就好比東秦和西秦,陛下現在得此要地,難道不值得祝賀嗎?」

高祖劉邦聽完田肯的一席話,就明白田肯是在變相地為韓信求情,因為他所說的秦地、齊地是韓信的功勞。若不是韓信領兵征戰,他劉邦怎能擁有如此關鍵的齊秦兩地呢?劉邦略一沈吟,對田肯說:「你所言不無道理。」便下令賞賜田肯黃金五百斤。隨後,劉邦赦免了韓信。韓信雖幸留一命,卻難逃被貶為淮陰侯的命運。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韓信被貶。(網上圖片)

後人由此提煉出「高屋建瓴」這個成語,比喻居高臨下,勢不可當。在現代漢語中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