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1868-1940)

中國現代教育制度的創建者。1916至1927年,蔡元培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提倡學術自由,科學民主,使北京大學成為當時中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

更多相片

蔡元培(1868-1940)

梁啟超(1873—1929)

黃興(1874-1916)

秋瑾(1875-1907)

王國維(1877—1927)

李叔同(1880—1942)

周樹人(1881-1936)

蔡鍔(1882-1916)

蘇曼殊(1884~1918年)

梁啟超(1873—1929)

青年時期參與和領導了通過清朝光緒帝進行資產階級改良的「戊戌變法」運動,失敗後東渡日本,廣泛宣傳君主立憲制。1918年後轉向學術研究,在哲學、史學、法學等領域成就斐然。

黃興(1874-1916)

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曾兩次被推舉為同盟會總理,但他始終不願取代並堅定地支持孫中山。

秋瑾(1875-1907)

中國第一位為民主革命犧牲的女革命家。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的骨幹成員之一。她把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與革命運動結合在一起,為推動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國維(1877—1927)

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在美學、文學理論、史學等領域均有重要成就。他的學術思想既集古典大成,又融合西方思想、開中國學術先河,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李叔同(1880—1942)

中國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他最早將西方油畫、話劇等引入國內,且擅長書法、詩詞、繪畫、音樂等。1918年皈依佛門,將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相結合,成為一代高僧,被尊稱為「弘一法師」。

周樹人(1881-1936)

以筆名「魯迅」著稱於世,中國新文化運動主將之一。他立志以文藝“改變中國國民精神”,深入思考並批判中國傳統封建文化弊端、中國人劣根性等。他在小說、雜文等多個領域的成就,對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但也由於其鮮明的風格受到爭議。

蔡鍔(1882-1916)

曾領軍響應辛亥革命,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到來。1915年,他發動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軍起義,維護了民主共和國政體,被尊稱為「護國大將軍」。

蘇曼殊(1884~1918年)

早在1902年他便參加了留日學生的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1903年削髮為僧後,仍與革命人士來往頻繁,並積極宣傳辛亥革命。1909年革新派文學團體南社成立,他很快參加,詩作影響甚大。此外,他在佛學、翻譯上成就也很突出。

陳寅恪(1890-1969)

中國現代史學大家。青年時遊學世界,35歲時受聘於中國清華大學國學院。他提倡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將中國傳統治學方法與西方文明結合,開拓出新的學術路徑,在史學領域成果尤其豐碩。英國牛津大學1939年曾聘請陳寅恪擔任漢學教授,終因戰亂和眼疾未能成行。

周裕隆為這組照片命名《我的》(1912年是中華民國元年)。他說,「在這裏‘1912’不僅僅是指具體年份,可以廣義理解成它所代表的那個革命年代。」當曾在20世紀初激蕩一時的“歷史人物”再次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與這些人物相關的那段中國歷史也彷彿具有了與當下血脈相連的多重可能。




老照片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