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學者發文揭露BBC故意抹黑中國 趙立堅:BBC被中國網民稱為偏見廣播公司

博客文章

美國學者發文揭露BBC故意抹黑中國 趙立堅:BBC被中國網民稱為偏見廣播公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學者發文揭露BBC故意抹黑中國 趙立堅:BBC被中國網民稱為偏見廣播公司

2021年12月08日 17:50 最後更新:17:58

部分西方媒體抹黑中國已成常用伎倆,英國廣播公司(BBC)除了在中國炮製各類假新聞之外,這家媒體還把「黑手」伸向了替中國仗義執言的外國學者。

近日,美國政治學者黛博拉·布勞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在所供職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非研究所網站官方網站上發表題為《BBC曲解我對於「債務陷阱外交」的看法》,揭露BBC通過惡意剪輯曲解其原意從而抹黑中國的醜陋行徑。

布勞蒂加姆文章截圖。

布勞蒂加姆文章截圖。

針對所謂「中國債務陷阱」的問題,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BBC Radio4)的王牌時事類節目《今天》(Today)電話採訪了黛博拉·布勞蒂加姆。採訪中,布勞蒂加姆列舉了大量駁斥「債務陷阱」的例證,認為這是不存在的。但被BBC播出後的節目完全曲解了她的觀點。

布勞蒂加姆將這段不愉快的經歷寫在文中,並於12月1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她在文中表示,11月30日,她接到了BBC記者從倫敦打來的電話,說是想了解她對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看法。

她同意了,並向對方概況地講述了為什麼「債務陷阱」沒有根據。她列舉了黑山、肯尼亞、贊比亞和其他地方的例子,媒體大肆宣揚這些恐懼,卻沒有證據支持「債務陷阱」的說法。此後,採訪者表示,另一位記者會在一個小時內打電話並記錄採訪。一個小時後,一位女士給布勞蒂加姆打電話稱,希望她能夠就幾個方面作簡單回答,包括:快速解釋一下何為「債務陷阱外交」?敘述有關斯裡蘭卡或其他地方的例證以及為何證據不支持這些觀點?

布勞蒂加姆在文中說,接受採訪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1日早上,她收到了英國同事的消息,提醒她接受採訪的錄音「似乎經過剪輯,聽起來你可能支持『債務外交』的觀點。」在親自收聽BBC「經過剪輯」的錄音報道後,布勞蒂加姆驚恐地發現,BBC從採訪中提取的唯一錄音是她對「債務陷阱外交」的「想法」和「常規」的解釋,而對她提出的關於為什麼「公眾認知」不正確的所有證據完全置若罔聞,就像沒發生過一樣。對此,布勞蒂加姆表示非常氣憤,於是將上述經歷寫成文字發表。

布勞蒂加姆(右)是美國專門研究中非關係的學者。

布勞蒂加姆(右)是美國專門研究中非關係的學者。

黛博拉·布勞蒂加姆是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專門研究中非關係的學者,著有作品《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她本人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是BBC的忠實粉絲,但這次的經歷讓她對BBC非常失望。布勞蒂加姆在文中說,負責報道的記者顯然已經想好了要表達的觀點,因為被剪輯的片段以一個她從未被問過的問題開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對抗這種情況?」布勞蒂加姆在文中說,「這一切讓我頗為沮喪地想起,人們錯誤地認為中國人正在從非洲獲得大量土地種植糧食作物並運回中國。對此,我花了三年時間實地研究,並寫了《Will Africa Feed China?》(《非洲喂養中國?》)這本書予以揭穿。如今,已經沒有人再提出這種說法了,但我想這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一種更浮誇的『威脅論調』已經『深入西方媒體』。這真是讓人嘆息!」

布勞蒂加姆在文中還透露了一個細節:BBC不僅丟棄了她提供的所有能夠揭穿「債務陷阱外交」的證據內容,還邀請另一位嘉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的顧問卡琳·馮·希佩爾(Karin Von Hippel)對BBC想要的「債務陷阱外交」論的內容進行細致的闡述。

布勞蒂加姆的文章在其個人社交媒體上發表後也引發了網友熱議,有網友評論稱:「這樣的事情常常發生,他們(BBC)只是挑選他們想要的內容,盡管(很多事情)證據確鑿,但他們還是為自己的說法辯護。」「BBC基本上由英國情報機構運營,所以他們只會發表與英國情報機構敘述相符的內容,而忽略任何與之相反的內容。」

12月2日,布勞蒂加姆更新了此事的後續進展,稱BBC聯系她並向她道歉,稱「剪輯上的差錯是由於制片人缺乏經驗」造成的。布勞蒂加姆對此表示懷疑。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中方也注意到了布勞蒂加姆揭露BBC的文章,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天(7日)指出,關於所謂債務陷阱問題,中方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在事實面前任何抹黑攻擊都是徒勞的,只會暴露抹黑者、攻擊者的不良用心。個別西方媒體炒作的所謂債務陷阱是假,要挑撥中國同相關國家關系是真。在這個問題上,凡是抱著公正的態度,都會得出客觀的結論。

趙立堅說BBC被中國網民稱為「偏見廣播公司」,在炮制涉華虛假信息方面是出了名的,希望BBC能以實際行動盡早摘掉這頂帽子。

實際上,無論是中國還是非洲國家都曾在多個場合駁斥所謂的「債務陷阱」論調。然而,西方媒體掩耳盜鈴 ,「只聽想聽的,不聽真實的」。甚至還刻意作手腳抹黑中國。

在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訪非之旅中,尼日利亞外交部長奧尼亞馬表示,尼日利亞沒有隨便借款,債務佔GDP的比率仍然很好。尼日利亞要實現工業化,必須解決基礎設施赤字,中國提供了機會。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國「產能過剩」?分析:美國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

2024年04月18日 13:02 最後更新:13:18

美國財長耶倫16日再次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聲稱解決產能過剩和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失衡問題,有助中國經濟發展。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內地觀察者網注意到,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耶倫本月4日至9日訪華,是今年首位訪華的美內閣成員。8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雙方就發展中國家債務處理、世界銀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治理改革、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全球性挑戰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同意在多邊渠道下就相關問題繼續保持溝通與合作。

廖岷表示,中美達成以下新的共識成果:一是由兩國財政部牽頭,在中美經濟工作組框架下就兩國及全球經濟平衡增長議題進行交流。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牽頭,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等議題持續開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介紹,所謂「平衡增長」,包括許多議題:各國如何平衡自身的供給和需求,如何平衡自身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利益,如何平衡自身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等。

「平衡增長」一詞同樣暗示了美國的兩面性。呂祥認為,美國既想要借中國市場發展自身,又要打壓中國高新技術和優勢產能的崛起,這種兩面性對華政策預計會經歷一個長期過程。

至於耶倫等美國政客近期炒作「產能過剩」,呂祥表示,此舉實質上是希望中國給美國留時間。同時,「這些話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以配合現任總統拜登的連任競選。

去年9月,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重要共識,根據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與耶倫達成的共識,中美雙方商定,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包括「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

「經濟工作組」由中美兩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金融工作組」由中國人民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級官員牽頭。兩個工作組將定期、不定期舉行會議,就經濟、金融領域相關問題加強溝通和交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