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方式 發動西方國家地方政府反抗各國對華政策

博客文章

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方式 發動西方國家地方政府反抗各國對華政策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方式 發動西方國家地方政府反抗各國對華政策

2021年12月09日 11:21 最後更新:11:30

中美兩國關係近年來雖然迅速惡化,從白宮到國會,美國聯邦一級的政界領袖在中國問題上所持的反華立場高度一致,但是在地方一級的州、市政府中,對中國的態度很多時候卻迥然不同。

中國明白西方國家政體多元和去中心化的特點,正有系統地拉攏各國地方政府,從次國家層面對抗、瓦解各國的反華政策。

中國外交部上星期同美國地方州市及工商界代表舉行視頻交流對話期間,副部長謝鋒建議美國地方政府官員「發聲出力,仗義執言」。他明確表示,希望他所說的朋友們「推動拜登政府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停止對中國企業的打壓和制裁,阻止國會通過‘創新與競爭法案’等涉華法案」。

中國在歐洲也是如此。德國中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在上個月發表題為「小池塘裡的大魚:中國在歐洲的次國家級外交」的報告,當中提到,中國的歐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繞過了歐盟機構和國家層級政府,穩步擴大了與以下各級的聯繫,與數不清的地區和城市建立了各類夥伴關係。」報告說,這導致了中國投資、研發合作以及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增加,使歐洲的地方政府和城市基本上對北京持歡迎態度。

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的研究報告說,對美國而言,美中博弈遠遠不僅局限於聯邦政府層面,中國的戰略佈局對象還包括了美國各州和地方的政府,在美國目前正在出臺一系列反制中國的法案之際,中國更是加緊向地方政府施壓。

中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曾指出,在50位州長中,只有6位對中國態度強硬,但明確對中國示好的州長多達17個。

「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南森.皮凱西奇(Nathan Picarsic)說,中國智庫的研究方法論過於簡單,完全基於公開聲明去判斷美國州長的取態,但是,它說明了中國「將地方政府關係視為對華盛頓施加影響的潛在工具,北京期待的是,在短期內,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向聯邦政府施加壓力;從長遠來看,北京將地方官員視為未來的國家領導人。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初曾強調說,在推進對外開放中要注意「凡是願意同我們合作的國家、地區和企業,包括美國的州、地方和企業,我們都要積極開展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開放合作格局。」

2015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西雅圖訪問。

2015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西雅圖訪問。

「捍衛民主基金會」的報告說,中國著力對美國地方政府施加影響力的策略由來已久,其具體做法包括推動中美關係的各種活動和論壇——友好城市、網際網路論壇,省州長論壇等等。報告舉例並分析了中共領導人習近平2015年對西雅圖的訪問,稱那次西雅圖之行充分展示了中國在美國施加影響力的戰略方向、目標和多樣化手法。

儘管在國家層面,美國政界跨黨派的輿論近年來普遍對中國持嚴厲批評態度,但美國全國州長協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有關中國的表述卻相當正面。該協會在一份新聞稿中援引肯塔基州州長馬特·貝文(Matt Bevin)的話說,美中「當一方告捷,另一方也得勝。中國強大了,對美國有利。」 而「雙贏」一直是北京最熱衷宣導的概念。

「捍衛民主基金會」資深研究員皮凱西奇說:「你可以看到,我們的民選州長在為中國所說雙贏唱讚歌,在美國為中共的路線背書。」

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戴雅門(Larry Diamond)舉例說,美國的紐約州還曾在中國建國70周年大慶前通過決議,將十月一日定為「中國日」。他說:「這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這些是中國求之不得的象徵性大外宣的勝利,中國相信這還可以為其他事情奠定基礎。」

美國《外交官》雜誌上個月的一篇文章透露說,紐約州通過這一決議時正值美中因貿易爭端而急轉直下,在特朗普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的同一天,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總領事黃屏應邀到紐約參議院「見證決議通過」。該決議的共同提案議員強調說:「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並認識到,無論我們在聯邦層面看到什麼,我們都需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量來維持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問題專家們指出,中國對美國地方政府滲透的另一管道是建立所謂的“姐妹”或“友好”省州和城市關係。

中國的官方統計顯示,北京和華盛頓的關係雖然跌至谷底,雙方的「友好城市」的數量卻在增加,即使在去年新冠大流行令兩國關係跌至谷底的情況下還新增加了4對,使兩國所謂的“友好省州、友城”已分別達50對和231對,就在上個月,中國的福州市還與美國檀香山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簽字儀式以線上方式舉行。

在西方國家政治體制中,制定外交政策的權力雖為中央政府所掌控,但是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國內政治往往很難和外交政策完全切割開來,各國政府的對華政策往往也會波及地方利益。在美國,儘管州政府無緣對華政策制定,卻可以間接地影響聯邦政府決策,也可以在聯邦框架下獨立發展對華經貿關係。

「捍衛民主基金會」的研究報告說,「在美國政治中,除了白宮和國會,還有另一種決定性的角色:州長。」

中國「民智國際研究院」的報告說,美國除了有50個州、一個哥倫比亞特區外,還有3042個縣,約81900個市、鎮和學區。雖然美國憲法規定,聯邦政府對外代表國家主權,但各聯邦成員也在聯邦憲法允許的範圍內享有一定的外交獨立性,可以與其他外交主體簽訂一些協定,部分聯邦成員單位也可以以聯邦成員身份參與各個國際組織。

2017年,美國特朗普政府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但是加州獨自與中國簽署了擴大綠色技術的協議。時任州長布朗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一次閉門會議,並稱美國的州政府將填補聯邦政府在該問題上留下的空白。

「美中省州長論壇」被稱為兩國地方間務實合作的開創性舉措,為兩國地方政府和企業間進行經貿、投資等領域合作提供一個重要的管道。

但「捍衛民主基金會」卻批評,過去十年的種種事件無疑表明,這些交易往往損害了美國的繁榮和安全。該基金會舉例說,僅在2011年的首屆論壇上,在雙方達成的一系列專案中包括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總部位於加州的NuvoSun公司就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達成協議; 亞洲矽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 和總部位於新罕布什爾州的多晶矽廠商GT Solar達成意向合作;作為浙江省代表團成員之一,中國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宣佈計畫「開一張十億美元的支票」,作為與一家專注於半導體和太陽能相關晶片產品的密蘇裡公司合作的一部分。

該智庫說,這些交易為中國最終挖空了美國可再生能源行業提供了必要的立足點。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中國是日本小林製藥海外第二大市場,多款「網紅」産品在國內大賣。經歷今次紅麴成分保健品事故,消費者是否還會像過去那樣信任這家「百年老字號」?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日本小林製藥22日大阪新聞發佈會上,社長小林章浩落淚致歉。AP圖片

3月28日,小林製藥對外表示,服用公司旗下紅麴成分保健品「紅麹膽固醇顆粒」而死亡的病例已達4人。此前一天,這個數字分別爲2死、106人住院。死亡病例具體細節並未公布,「醫生稱是由於腎臟受損」。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Hideaki Karaki認爲,住院人數可能還會在現有基礎上「高出數倍」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小林製藥「紅麹膽固醇顆粒」等3款産品被召回。NHK報道截圖

3月22日,小林製藥首次公告稱,有消費者在服用公司旗下含有紅麴成分的保健品後,出現腎臟功能不良的情况,並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內外市場召回「紅麹膽固醇顆粒」「以紅麴爲原料的减內臟脂肪+降膽固醇顆粒」「納豆激酶清爽顆粒GOLD」3款産品。

這三款産品都是以含有紅麴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爲主要賣點,在日本的普通藥妝店都可以購買。在中國多家電商平台,也有小林製藥官方店鋪在銷售其産品。

小林製藥公告。

小林製藥公告。

據小林製藥中國方面表示,召回産品是因爲「在部分紅麹原料中可能含有非預期的成分」;自主召回的三款産品均未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市銷售,相關産品「通過跨境渠道銷往中國大陸」。

有媒體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諮詢小林製藥在天猫、京東、拼多多的官方客服,對方均表示已下架紅麹膽固醇顆粒,如果在店內購買過的消費者可申請退款退貨。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澎湃新聞報道截圖

另據央視新聞援引日媒報道,2023年小林製藥生産紅麴原料約18.5噸,其中2.4噸自用與保健品生産,餘下約16.1噸銷售給其他食品、妝品企業及批發商等。其中,可能致人健康受損的産品集中在2023年9月之後的批次。

引發服用事故的産品核心成分爲「紅麴」,這是一類常見的食品、保健品原料。在國內,大衆最爲熟知的可能是紅麴酒和紅麴豆腐乳。

由於用途較廣,各國、地區監管部門都對這類原料做出過相關監管要求:比如2022年,歐盟就發布關於紅麴類保健品的管理要求稱,相關産品有效成分的每日攝取量應控制在3毫克以內;在中國,國家藥監局也曾在2010年發布規範要求,紅麴推薦量每日暫定不超過2g。

有從事保健品研發工作的行業人士對內地媒體「36氪」介紹,紅麴有效成分是他汀類藥物類似物,用於保健的作用包括降固醇、降血脂、降壓等。不過,紅麴原料製作爲産品時需要一步發酵過程,産生的次級代謝産物桔青黴素具有腎臟毒性,用量不當可能會産生毒副作用。因此,如果發酵該過程存在污染,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但多數情况下,相關産品「基本都是安全的」。由於小林製藥並未對外公布其生産環節,因此究竟是哪一步的問題導致這種原本很安全的原料出現致死案例,仍然很難說。

召回事件發生後,外界詬病小林製藥明明在今年1月中旬就接到醫患報告,發現首個疑似健康危害的病例,但直到2個月後才召回産品,此間「沒有向政府提供任何信息」。

有日本消費者團體代表批評稱,小林製藥公布信息太晚,沒有立即回收問題商品令受害者增加,隱瞞不報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據「鳳凰網」,日本社團法人食物溝通指南代表森田滿樹接受採訪說,小林製藥公布得太晚了,這令出現健康問題的人增多,應該在得知有人健康受損時就自主回收(保健品)。

鳳凰網新聞截圖

鳳凰網新聞截圖

小林製藥回應表示,這是因爲確認其紅麴成分産品是否真的存在危害「需要時間」。但目前爲止,小林製藥只確定了已出現的腎病患者病例食用的是「同一批原料製成的産品」,這些産品中可能存在公司未預料到的成分,雖尚未確定該成分是什麽,但並未檢測到桔青黴素。

與此同時,由於公司原料供應廣泛,召回事件波及的主體範圍不斷擴大。

據官方數據,自2021年4月起,日本全國藥店和優購電已出售約100萬件「紅麹膽固醇顆粒」;共有170家公司正在銷售由小林製藥生産的紅麴酵母製成的産品,官方正在考慮是否讓國立健康科學研究所參與調查,確定如何處理這些産品。

據日媒統計,截止26日晚7點,其餘主動召回紅麴酵母成分産品的企業數量已達25家,涉及食品及調味料、酒類等多個領域。

3月27日,第2例死亡事件被披露後,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死亡事件是否與産品相關正在調查中,並「真誠向遺屬表示哀悼」。

及至目前,相關病例僅出現在日本國內。但召回事件的發生及發酵,或將影響中國消費者對這一日本老牌網紅保健品牌的認可度。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小林製藥工廠。AP圖片

在中國,小林製藥的名字其實算不上家喻戶曉,但這家憑藉利基市場打造爆款單品策略而實現業績騰飛的日本企業,其實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及至2023年,小林製藥銷售額突破1734.55億日元(約合89.6億港元),同比增長4.3%;營業利潤257.8億日元(約合13.3億港元),實現26年連增。

國內消費者對小林製藥的認知則是隨著海外代購風潮興起而開始的。憑藉這種方式,2015年時,小林製藥在日本面向中國游客的銷售收入就達到了43億日元;近些年,跨境電商的興起,讓小林製藥旗下更多並未在中國開展銷售的保健類産品爲更多國人熟知,如本次召回的3款改善膽固醇類保健品、激素調理産品「生命之母」等。

此外,品牌旗下的一次性使用懷爐系列「暖寶寶」、退熱冷貼系列「冰寶貼」、馬桶清潔産品「波樂清」等,也都是備受中國消費者歡迎的「網紅款」。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小林製藥産品圖示意。圖源:小林製藥官網

强大的購買力在前,中國因此成爲小林製藥近年來急於拓展的海外市場之一。

2017年,小林製藥就開始規劃向中國投資,計劃在3年內斥資300億日元在以中國爲主的海外市場收購當地企業,擴大産品的海外銷售;2018年,小林製藥正式在中國設立製藥總公司的同時,宣布收購中丹製藥,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藥品品類的在華銷售額提升至40億日元。

從實際表現來看,據小林製藥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的五年間,其在中國的銷售收入由84億日元增至136億日元。公司雖並未對具體銷售品類做出說明,但從體量上來看,中國已經成爲小林製藥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海外市場。爲進一步擴大銷售,小林製藥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今年3月中旬,小林製藥在中國的最大生産基地,小林日用品綠色智能化生産基地二期竣工儀式剛剛在合肥高新區完成,主要用於生産醫用退熱貼、一次性取暖片暖寶寶、芳香劑産品等單品,預計達産後年銷售達3.4億元左右。

但在召回事件影響下,國內消費者是否還會向過去那樣信任小林製藥的系列産品,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36氪」注意到,在一些有紅麴類保健品銷售的綫上平台,有消費者已經在留言稱擔憂這類産品的安全性問題。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有網民在X表示,小林製藥在知情的兩個月內沒有提供相關信息,負有重大責任。

今次有日媒也在分析召回事件發酵時格外提到,以中國、韓國等爲代表的游客購買需求爲小林製藥的境內收入(指日本)貢獻頗高,由此對其國內業務表現造成影響。

3月27日,小林製藥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召回事件對業績産生的影響正在審查中。小林製藥將在3月28日召開董事會,3月29日在日本大阪召開記者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