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指標,又稱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是用來分析身體重量是否適中的最常用方法,計算方法是以體重(公斤)/身高(米)。目前本港衞生署以體重指標界定十八歲以上成年人肥胖:體重指標大過或等於二十五屬於肥胖,二十三至二十四點九屬於過重,十八點五至二十二點九屬於適中,少於十八點五屬於過輕。不過,用這種方法來衡量是否體重適中,容易出現誤差。早於十多年前,醫學期刊《刺針》雜誌已有文章提出質疑,指體重指標並非衡量身體重量是否適中的準確方法。

最近美國天普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肥胖研究與教育中心科研人員指出,由於體重指標只是採用「體重」和「身高」兩者來做比較,組成身體重量的物質,包括脂肪、骨骼和肌肉量等,並沒有計算在內,這是體重指標是否構成健康風險的迷思。舉例說,一名欖球運動員身高五呎十吋,體重二百二十磅,他的體重指標計算為三十一點五,屬於肥胖。但事實上,這名球員的肌肉成分十分高,而且僅得百分之六的身體脂肪比例,顯然是一個十分強壯的運動員,他被界定為肥胖的體重指標,根本不會帶來健康風險。

體重指標的起源來自約二百年前,由比利時天文及統計學者計算出來的一個指標。到七十年代由生理學者基爾斯把這個指標用來計算肥胖衍生的健康問題,由於全球人類出現肥胖,從公共健康推廣而言,體重指標可以說是最簡單方法讓市民大眾知道自己的體重是否適中,所以世界各地健康機構都採用了。至於體重指標是否準確,公共衞生專家過去十多年來都有爭議。最近英國出現二型糖尿病與體質指數的研究發現,不同種族及文化背景的人,採用體重指數來界定二型糖尿病的健康風險,數值上確有所不同。

在本港,體重指標和量度腰圍都是常用衡量體重是否適中的工具。衞生署建議成年男士及女士的腰圍,分別不應高於九十及八十厘米,超出上述指標則屬於中央肥胖,健康風險大大增加。總體而言,目前健康專家認為,不論體質指標、量度腰圍或腰圍比等指標,只屬於初步參考。一但超出建議範圍,應該進行身體檢查,包括量度血壓及血脂三高等問題,及早解除身體健康風險,才是維持健康的對策。請謹記維持健康的四寶:恆常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及壓力處理。健康的身體並非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健康行為來維持。雷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