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大推算50年後襲港颱風破壞力倍增 登陸時間延長5小時

社會事

中大推算50年後襲港颱風破壞力倍增 登陸時間延長5小時
社會事

社會事

中大推算50年後襲港颱風破壞力倍增 登陸時間延長5小時

2021年12月27日 16:01 最後更新:17:05

早前熱帶氣旋「雷伊」襲港,成為自1961年以來首個在12月於南海出現的超強颱風,情況非常罕見。中大今日(27日)公布研究,指全球氣候若持續變暖,大約50年後即2075年至2099年,吹襲本港,以及中國內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地區的颱風會變得更強,持續時間增加,颱風整體破壞力或較現時增加一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有關研究由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譚志勇領導,為深入了解及預測颱風為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地區帶來的影響及其變化,譚志勇的研究團隊聯同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深圳氣象創新研究院),透過風暴路徑數據,分析了1979至2016年期間的颱風及其影響。研究發現過去40年,颱風登陸時的強度普遍上升,風暴持續時間平均延長2至9小時,移入內陸的距離平均增加30至190公里,其中越南河內及華南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研究進一步利用氣候模型推算,假設溫室氣體濃度路徑(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維持在8.5的水平上,即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保持在高水平的情況下,預計到本世紀末,颱風登陸時的風速將較現時增加每小時7.2公里,其持續時間延長約5小時,移動距離再向內陸增加約92.4公里,意味颱風對陸上的破壞力將會增加一倍。

研究指出,過去40年颱風在亞洲東部及東南部地區造成的破壞力明顯增加,若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研究推算到本世紀末(2075年至2099年),吹襲該區的颱風會變得更強,持續時間增加,颱風整體破壞力或較現時增加一倍,內陸地區將面臨更大威脅。

熱帶氣旋「雷伊」是自1961年以來首個在12月於南海出現的超強颱風。資料圖片

熱帶氣旋「雷伊」是自1961年以來首個在12月於南海出現的超強颱風。資料圖片

譚志勇表示,根據研究團隊利用高精度氣候模型的預測,氣候變化會繼續並加劇影響颱風的活動及其對內陸地區的影響。基於氣候變化,未來更多亞洲內陸地區可能面臨更嚴峻的颱風相關災害。因此,有需要加強這些地區的備災及抗颱風能力的長期規劃,以應對與日俱增的颱風威脅。有關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學術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圖表A-C 展示的數據,是根據不同的風暴路徑數據,計算自1979年起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對陸地影響的變化。中大圖片

圖表A-C 展示的數據,是根據不同的風暴路徑數據,計算自1979年起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對陸地影響的變化。中大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天文台料6月風季開始 約5至8個熱帶氣旋進入500公里範圍

2024年03月21日 15:26 最後更新:19:45

天文台預計,本港有機會在6月或之後踏入風季,10月或之後結束,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數目正常至偏多,約5至8個。

陳栢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陳栢緯。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天文台台長陳栢緯在記者會上表示,天文台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的發展情況、氣候模式預報和其他客觀指標後,得出上述預測。陳栢緯又說,隨著氣候持續暖化,預計今年全年平均氣溫較正常高,進入最高氣溫紀錄首十位的機會高。而全年雨量接近正常,介乎2100至2700毫米,但本港仍有機會受暴雨影響。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他又說,天文台下半年會推出「月預報」加強氣候預報服務,內容包括每月平均溫度和總雨量等級,並將進一步加強惡劣天氣下的信息發放,在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天文台將每小時簡報,大帽山天氣雷達亦已經完成更換,並即將投入業務運作,監測各類惡劣天氣,包括雷暴、暴雨和熱帶氣旋等。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