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網購催旺「先買後付」 千禧後易陷債務危機

社會事

網購催旺「先買後付」 千禧後易陷債務危機
社會事

社會事

網購催旺「先買後付」 千禧後易陷債務危機

2021年12月28日 09:08 最後更新:09:19

臨近年尾,市民大眾的消費意欲特別旺盛,年輕一代更會花錢於交換禮物,使費自然增多。有網上金融平台及虛擬銀行看準商機,近期在網上平台賣廣告推廣「先買後付」消費方式,以靈活分期付款作招徠,吸引大批千禧世代用家使用。惟有理財社工認為,「先買後付」與使用信用卡預支消費分別不大,這新型消費模式只是舊酒新瓶,若理財不當,容易墮入過渡消費陷阱,更甚者負上債務。有學者預料,「先買後付」模式如虛銀一樣掀起熱潮,但此風氣能否持續,需視乎商戶在催谷消費同時,是否甘願繼續讓利。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消費方式近年在歐美大行其道,受惠於疫情下網購盛行,變得愈趨普及。其分期付款的概念,與使用信用卡免息分期的方式不盡相同,主要針對網上及小額消費,分期的期數也較短。這消費模式近月開始擴展至亞洲地區,本港多家虛擬銀行也陸續推出「先買後付」服務,讓用戶自訂分期付款的期數。

市民大眾在年尾的消費意欲特別旺盛。資料圖片

市民大眾在年尾的消費意欲特別旺盛。資料圖片

星「先買後付」用戶月增2成

翻查資料,多家新加坡金融初創於3年前已推出「先買後付」服務,早前有數據顯示,「先買後付」的電子消費模式佔新加坡3%,有望於2024年增長至13%。當地傳媒報道,個別平台於當地已積存10萬名用戶,並以每月20%的速度增長。據知,有關用戶的年齡層,以18至35歲的消費者為主。其中較為大型的新加坡支付服務平台Atome自去年起進軍本港市場,至今已與本地五百個綫上及線下商戶合作。

申請信用卡往往設有入息門檻,但使用「先買後付」方式前,基本上只要在支付服務平台的手機App或網站申請,於平台綁定虛擬扣帳卡或信用卡,之後在綫上綫下購物時便能選擇分期付款。網上消費愈趨便利,固然方便消費者,惟從事青少年服務的社工憂慮,年輕人更容易出現情緒性消費,即非理智地在瞬間進行網購,「很簡單地撳個掣就可以購物。」

電子支付失「肉痛」感覺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認可理財社工張子恒分析指,疫情下愈來愈多人使用電子支付方式,消費時會出現「金錢疏離感」,即失去使用實體貨幣時,所產生的「肉痛」感覺。從理財角度而言,他認為「先買後付」背後的消費概念,與信用卡分期付款相似,「現時很多年輕人都習慣先享受,之後才付款。」

從事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的社工莫先生(化名)認同,「先買後付」與信用卡消費模式無異,形容只是舊酒新瓶,擔心此模式一旦普及,消費者容易陷入不同的債務危機。他指出,以其服務的中心為例,近年接獲關於信用卡債務的求助個案雖有回落趨勢,但與二綫及三綫財務公司有關的債務問題個案,卻有所增加,他認為兩者存有關係,「求助者大多都是向這類財務公司借貸後,用作交還卡數。」

設計圖片

設計圖片

二三線「財仔」普及 欠債個案增

莫先生留意到,求助人以30至40歲的中年人士為主,他們的債務大多從畢業後積存起來,故他認為有必要及早做好理財教育工作。他提到,二線及三線財務公司日漸普及,加上不時請來明星宣傳,令市民容易陷入與消費相關的信貸陷阱。

張子恒亦表示,以其接觸的個案,不少年輕人雖有使用信用卡,但對還款的概念薄弱,很多時以為只要償還最低還款額便可,「他們不知道自己一直在償還利息,而沒有償還本金。一些過度消費的個案甚至會以卡數蓋卡數,或將卡數分期支付。」

臨近年尾聖誕節及除夕等大時大節,張子恒留意到,不少大型商戶都有推出限時優惠促銷,年輕人往往為了「應節」買禮物予朋友及伴侶等,以電子產品、名牌手袋等為主,但通常不會使用現金結帳,「主要以18歲至30歲為主,如果他們沒有大型理財目標,如結婚、置業等,會較易花光薪金,成為月光族。」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節日購物優惠多「使大咗」

莫先生亦指,假如消費者購物時失去理性,變成感性消費時,便很容易「使大咗」,情況於節日期間更加明顯。為減低過度消費的機會,有社工建議減少使用電子消費,盡量以現金支付,同時可於購物後進行記帳,從而掌握自己開支分布,作出理財規劃。他續說,消費者若採以「先買後付」方式付款,事前需了解其利息或手續費收費。

「先買後付」在千禧世代掀起熱潮,有支付服務平台更邀請韓國知名男團出任代言,甚至有虛擬銀行推出開戶現金獎賞等,圖吸引更多用戶申請使用。不過,城大市場營銷學系高級特任講師譚桂常表示,「先買後付」的消費模式與虛擬銀行一樣,雖然會掀起一輪熱潮,但在優惠及回贈完結後,往往難以留住客戶。

不論實體零售,抑或網店,近期很多商戶都貼上「先買後付」的支付服務廣告,反映有關平台的合作商戶愈來愈多。目前提供「先買後付」服務的平台需向商戶收取手續費,譚桂常認為,此消費模式能否普及,除了視乎消費者的付款習慣,亦需視乎商戶是否「讓利」,否則此風氣難以持續。

受惠於疫情下網購盛行,「先買後付」應用程式愈出愈多。

受惠於疫情下網購盛行,「先買後付」應用程式愈出愈多。

往下看更多文章

內地春假後「痔瘡膏」銷量翻3倍成上班族新寵 原來關「假期病」事

2024年02月22日 10:20 最後更新:11:40

內地春節長假後,打工仔復工意外令「痔瘡膏」銷量翻3倍,成為上班族的新辦公室好物,原來和假期作息有關。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據《紅星新聞》報導,內地春節假期結束後,一家電商平台舉辦的促銷活動意外引發了「痔瘡膏」的熱賣潮,銷量增加了3倍,成為許多人在恢復上班時的「不能說的秘密」,引起了不少打工人的共鳴,也引發大家對假期後的「隱疾」頻發的好奇和討論。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原來由於春節期間飲食不規律和作息混亂,導致很多人出現了痔瘡的症狀,因此痔瘡膏成為了辦公桌上的新寵。

示意圖片

示意圖片

據悉,過去痔瘡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然而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和作息改變,「有痣青年」在中國社會中逐漸增多,發病的年齡層也有所降低。特別是在春節期間,暴飲暴食和熬夜等不良作息導致痔瘡的發病率升高。回到職場後,痔瘡膏成為了打工人們的新寵。

GETTY圖片

GETTY圖片

一些網友表示,「以前打工人是雙手長茧,現在是大痣若愚」、「難怪過年後就發病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