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抗戰勝利前夕召開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黨內核心領導地位

歷史長河

抗戰勝利前夕召開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黨內核心領導地位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抗戰勝利前夕召開 中共「七大」確定毛澤東黨內核心領導地位

2022年01月10日 16:52 最後更新:17:20

自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後,不但標誌著這個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新興政黨的正式成立,也預示著中國民主革命掀開新的一頁。

政黨成立之後,組織也開始有系統地運作,定期召開各級會議,包括全國代表大會,第二屆全代會也在上海召開,與會代表雖然由13人減少一人至12人,但黨員人數卻由50多名增至195名。之後就每隔兩、三年召開一次,但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要延至1945年4月23日才在延安舉行,距在莫斯科秘密召開的「六大」相差17年。

期間,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帶來的慘重教訓、兩年艱難的長征、三年延安整風運動,以及近八年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中共已成長為一個有121萬黨員的政黨。由於會議地點在中共的革命根據地延安楊家嶺,這次會議日期也長達50天。出席的代表多達755人,分為中直(包括軍直系統)、西北、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華中和大後方8個代表團。年齡最大的近70歲,最小的才20歲左右。

中共「七大」會址: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中共「七大」會址: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

在會議召開的中央大禮堂主席台上,懸掛著毛澤東巨幅畫像,畫像上方懸掛著一條「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標語,兩邊掛著中國共產黨黨旗,會場兩側的牆上則張貼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等標語,牆邊插著24面紅旗,象徵著中國共產黨24年奮鬥的歷程。後面的牆上掛著「同心同德」四字,預示著這個年輕的政黨正團結地走向成熟。

今日作為景點開放的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今日作為景點開放的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主席和大會主持人也在這次大會上作了三次重要講話:包括以題為《兩個中國之命運》作開幕詞、以《論聯合政府》作為政治報告,以及以題為《愚公移山》為閉幕詞。

此外,周恩來作了《論統一戰線》的發言、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七大」是在抗日戰爭結束前召開的,也是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舉行的最後一次代表大會(中共「八大」是在建政後的1956年9月召開),各位領導人的發言,以及大會通過的議案和章程都對中共日後的發展方向具啟示性,乃極其重要的一次大會。

在會議中,各領導人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4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糾正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對於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

毛澤東(左)和朱德在大會上作報告。

毛澤東(左)和朱德在大會上作報告。

修改黨章:「七大」一項重要內容

這次會議的一大重點是,大會通過了新的黨章,確定以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統一的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標,並寫入黨章中,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黨內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他在開幕詞中說: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我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毛澤東同時在《論聯合政府》中,科學分析了國內外形勢,抓住了時局的關鍵,著重提出了中國人民強烈希望建立民主聯合政府,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的基本要求。他號召全黨要發揚黨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首次以無記名投票選出中央委員會

圍繞上述報告,各代表小組、代表團進行了充分討論,從各個方面論述黨的政治路線、軍事路線、組織路線的基本精神,總結歷史經驗,並對各條戰線的任務和政策提出了具體意見,同時確立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也首次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新的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44人,候補中央委員33人,同時選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主席,任弼時為中央秘書長,李富春為副秘書長。形成一個威望高、具團結力的領導層。

往下看更多文章

「鄭人爭年」無根無據 惹笑眾人無意義

2024年04月15日 20:00

「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是出自於法家學派的代表著作《韓非子》,在《外儲說左上》中有提及:「鄭人有相與爭年者,一人曰:『吾與堯同年。』其一人曰:『我與黃帝之兄同年。』訟此而不決,以後息者為勝耳。」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有兩個特別喜歡胡吹亂謅的人。恰巧這兩人經常在市集上相遇,因此兩個同樣爭強好勝的人每次見面都免不了爭出個高下。有次,其中一個人(甲)就跟往常一樣,在市集中大肆吹噓:「諸位,你們應該知道,我就是我們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啊!」正在這時,另一個喜歡吹牛的人(乙)經過。他一聽甲這麼說,心中可不服氣,馬上反駁道:「你可真不要臉,明明我才是鄭國年紀最大的人!」兩人各不相讓,不消一刻就爭論了起來,周圍的人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圍了過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甲見乙一臉憋屈,心中得意極了。他清清噪子,故作玄虛地說:「你有甚麼不服呢?不瞞你說,我跟上古時代的帝王堯可是同年同日生,你怎麼可能會比我年長呢?」甲語音甫落,乙就馬上打斷道:「你可有所不知,我實話告訴你,我可是跟黃帝的哥哥同歲。這麼一算,還是我的年紀比較大。」甲真的被他的厚面皮所震驚到,立馬喊道:「你可別瞎說,以前都沒聽過你說這事。總而言之,我就是最年長的!」眼見甲要耍賴,乙也急得直跺腳。只見他瞪直眼珠子,高聲反駁:「怎麼又一下子又變成你年紀最大呢?明明就是你在胡說八道!」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被《史記》稱為五帝之首黃帝出生於西元前 2711 年,距春秋戰國將近1000年歷史,所以不論是甲和乙都只是在胡吹亂嗙。(網上圖片)

此時,有一位著名的學者經過集市。人們見兩人僵持不下,便請那位學者來做裁判,評定這兩個人到底誰是誰非。學者剛到就先把快扭作一團的兩人拉開,然後向甲問道:「你說你和堯同年出生,有甚麽證據嗎?」甲可沒想到要拿出甚麼證據,只得睜大眼睛,搖了搖頭。學者再次向乙問道:「你說你和黃帝哥哥同歲,又有什麽證據嗎?」被學者這麼一問,同樣沒有證據的乙也只好像甲一樣低下了頭。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堯畫像,由清代姚文翰所繪製。網上圖片

學者知道兩人都是信口開河說大話,為了讓事情告一段落他又追問道:「請告訴我,判定誰年紀比較大有甚麽用處呢?」「用處?」這兩個人一聽,異口同聲地把學者的問題重覆了一遍,然後大眼望小眼的沉默了下來。見兩人面面相覷,周圍的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便紛紛散去。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戰國彩繪人物黑漆奩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鄭人爭年」這個成語,意指爭論的事情既無根據,又無意義;含貶義。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