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宋高宗曾向金人要回欽宗 被對方反問怎處置

歷史長河

宋高宗曾向金人要回欽宗 被對方反問怎處置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宋高宗曾向金人要回欽宗 被對方反問怎處置

2024年03月08日 10:00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是岳飛大元帥《滿江紅》的經典名句,可見「靖康之恥」成為宋人心中永遠的痛。那怕是南宋高宗皇帝,也不敢把「靖康之恥」拋諸腦後,無時無刻表示要「還我可兩宮,復我疆土」。兩宮是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宗,他們二人只要一人回朝也可能引發帝位之爭,這事在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幾乎上演。

首先要說明的,若果沒有「靖康之恥」的話「康王」趙構也沒機會成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第一代皇帝,他的成功可以用時來運到來形容。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是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可以是論輩份應該沒機會繼位為帝的,不過機會總是留待有心人,而這機會不久即出現在眼前。

更多相片
宋欽宗仁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是岳飛大元帥《滿江紅》的經典名句,可見「靖康之恥」成為宋人心中永遠的痛。那怕是南宋高宗皇帝,也不敢把「靖康之恥」拋諸腦後,無時無刻表示要「還我可兩宮,復我疆土」。兩宮是被金人擄去的徽欽二宗,他們二人只要一人回朝也可能引發帝位之爭,這事在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幾乎上演。

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若按劇本的發展,那麼趙構很大機會淪為俘虜並死於金朝。但此時因為金人懷疑他是冒牌宗室,要求退換,使趙構得以平安回宋,但危機並未解除。金兵不久即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仿傚再一次回到原點上,但命運之神再一次拯救了他。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話說在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時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才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成為宋人奇恥大辱的「靖康之難」,北宋自此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登基為帝,開創南宋王朝。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言歸正傳,迎會徽欽二宗始終是民心所向,即使宋高宗多麼不願意,還是要爭取一下。先說說宋徽宗,由於在紹興五年(1135年)經已去世,所以一切好辦。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和議,即提出歸還徽宗靈柩的要求,並獲金方照辦。據《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 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另外,據說高宗原來在議和時提出歸還的是「母兄親族」,即兄長欽宗及親族也應該在被歸還之列,金朝也答應。更說高宗已經命令臨安府為欽宗修宮殿。但因金朝出現政局變動,執政者完顏兀朮等人反悔,使得欽宗的歸還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紹興和議和南宋與金疆域圖 (網上圖片)

如是再過三年,金主完顏亮繼位,宋高宗再一次爭取放回欽宗,時在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九月,此事在《宋史‧高宗本紀》有記載︰「遣巫伋等為金國祈請使,請歸淵聖皇帝及皇族、增加帝號等事。」而在南宋徐夢莘編《三朝北盟會編》有詳細的記錄。話說當時出使金朝的使臣是巫伋及鄭藻共二人,他們見到虜主(金朝皇帝),虜主問所請者何事。剛開始的時候巫伋要「修奉陵寢」。虜主請翻譯傳話︰「自有看墳人。」巫伋見一計不成,再言︰「迎請靖康帝歸國」。虜主再請翻譯傳話︰「不知歸國甚處頓放?」那麼說如果我把欽宗,南宋會怎樣處理呢?巫伋回答︰「本朝稱皇帝二字」,即準備讓欽宗回去作皇帝,但此事是給大宋臣民一個交待,還是信口開河則不得而知了。但虜主的答案更加直接「此是你中國事,當自理會。」書載「伋唯唯而退,以待辭而歸」此話何解?原來,虜主也明白到如此大事巫伋本人說了也不能算數,還是請你們的高宗皇帝確定吧!最終的結果,如《遺史》曰:「巫伋作祈請使而無祈請之辭,投書而已,議者謂不識字之承局可優為也。」即不了了之。

宋欽宗仁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宋欽宗仁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靖康元年春(1126年),金兵圍困汴京,並要求宋以親王、宰相各一人為人質,才肯與宋和談,宋欽宗派趙構以親王身份在金營中為人質。若按劇本的發展,那麼趙構很大機會淪為俘虜並死於金朝。但此時因為金人懷疑他是冒牌宗室,要求退換,使趙構得以平安回宋,但危機並未解除。金兵不久即再次南侵,最初宋欽宗命他往河北召集兵馬勤王,後來金人發現趙構原來是真正親王,忿怒不已,要求宋朝安排趙構為使,才肯再議和,欽宗於是改派他出使金營求和,趙構仿傚再一次回到原點上,但命運之神再一次拯救了他。

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宋高宗憲孝皇帝肖像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話說在趙構前往金營時,途經河北磁州時被守將宗澤勸阻留下,才得以免遭金兵俘虜。靖康元年閏十一月丙辰日(1127年1月9日),金兵攻破汴京開封府,成為宋人奇恥大辱的「靖康之難」,北宋自此滅亡。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趙構在南京登基為帝,開創南宋王朝。

趙構的成功是否單靠天意呢?話說趙構途經磁州時,曾發生一段插曲,成為日後趙構登基即位正統性之證明。當時趙構在宗澤陪同下拜謁了城北崔府君廟,當地稱之為「應王祠」。該廟位於通往邢、洺州的驛道側旁,當時此處「民如山擁」,眾多百姓因為擔心康王取道繼續北行,而聚集在廟宇周圍,號呼勸諫。進入祠廟後,康王抽籤詩,卜得「吉」之籤,廟吏抬應王神輿、擁廟中神馬,請康王乘歸館舍。紛亂中,力主使金的王雲被殺,趙構則留了下來,並於次日返回相州。此事件後卻成為南宋官私記載中極力渲染的「崔府君顯聖」、「泥馬渡康王」故事的緣起,也可見趙構處心積慮為帝,豈有輕易交還帝位的道理呢?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宋徽宗《文會圖》(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言歸正傳,迎會徽欽二宗始終是民心所向,即使宋高宗多麼不願意,還是要爭取一下。先說說宋徽宗,由於在紹興五年(1135年)經已去世,所以一切好辦。在紹興十一年(1141年)的和議,即提出歸還徽宗靈柩的要求,並獲金方照辦。據《宋史•高宗本紀》記載:「紹興十二年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韋)皇太后偕梓宮(徽宗靈柩) 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另外,據說高宗原來在議和時提出歸還的是「母兄親族」,即兄長欽宗及親族也應該在被歸還之列,金朝也答應。更說高宗已經命令臨安府為欽宗修宮殿。但因金朝出現政局變動,執政者完顏兀朮等人反悔,使得欽宗的歸還問題最終不了了之。

當然欽宗本人並未放棄回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離行時,欽宗挽住她的車輪,請她轉告高宗,若能回去,他絕對不爭權,不當皇帝,只要當個「太乙宮」之主就滿足了。紹興十六年(1146年),何鑄出使金朝請求放回欽宗及宗室,但遭到金方拒絕。兀朮臨終說:「一旦對宋作戰不利,可以讓天水郡公(宋欽宗在金朝封號)坐鎮汴京,那時作為弟弟的趙構就沒有與兄長爭位的道理,金朝也可以打着輔佐天水郡公的名義討伐趙構。」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宋高宗《書女孝經馬和之補圖上卷》(局部) (圖片來源︰台灣故宮博物院)

如是再過三年,金主完顏亮繼位,宋高宗再一次爭取放回欽宗,時在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九月,此事在《宋史‧高宗本紀》有記載︰「遣巫伋等為金國祈請使,請歸淵聖皇帝及皇族、增加帝號等事。」而在南宋徐夢莘編《三朝北盟會編》有詳細的記錄。話說當時出使金朝的使臣是巫伋及鄭藻共二人,他們見到虜主(金朝皇帝),虜主問所請者何事。剛開始的時候巫伋要「修奉陵寢」。虜主請翻譯傳話︰「自有看墳人。」巫伋見一計不成,再言︰「迎請靖康帝歸國」。虜主再請翻譯傳話︰「不知歸國甚處頓放?」那麼說如果我把欽宗,南宋會怎樣處理呢?巫伋回答︰「本朝稱皇帝二字」,即準備讓欽宗回去作皇帝,但此事是給大宋臣民一個交待,還是信口開河則不得而知了。但虜主的答案更加直接「此是你中國事,當自理會。」書載「伋唯唯而退,以待辭而歸」此話何解?原來,虜主也明白到如此大事巫伋本人說了也不能算數,還是請你們的高宗皇帝確定吧!最終的結果,如《遺史》曰:「巫伋作祈請使而無祈請之辭,投書而已,議者謂不識字之承局可優為也。」即不了了之。

紹興和議和南宋與金疆域圖 (網上圖片)

紹興和議和南宋與金疆域圖 (網上圖片)

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只要看看日後明代「土木堡之變」便知道不可行了。話說當時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所俘,明朝另立景泰帝。其後英宗獲釋,景泰帝怕失去即位不久的皇位,將其兄長英宗軟禁於南內崇質宮,令錦衣衛防守嚴密。八年後景泰帝病重,爆發「奪門之變」。英宗復位後廢景泰帝為郕王,成為歷史悲劇。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宋欽宗去世。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欽宗的死訊才傳到臨安,宋高宗發喪。自是高宗再無後顧之憂,不怕被很有機會復位的欽宗軟禁,翌年仍傳位於宋孝宗,自稱太上皇安享晚年。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