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唐代是否真的以「肥」為美?女俑給出了答案

2024年03月11日 10:00

說到唐代,不少人的印象是唐代人「重口味」,流行「以胖為美」。這從唐代流傳至今的不少繪畫、雕塑、陶俑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得到印證。這種美又以「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為表現。但事實如此嗎?近來不少唐代出土的女俑,似在告訴真實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在唐代初期,社會上還是繼續前朝「以瘦為美」的文化,這表現在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及「畫彩女射俑」等。首先要說明的是,唐代舞蹈與音樂結合緊密,形成發達的娛樂事業,當時更特別是從中亞、西亞及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樂舞,成為新時尚。不僅在節日慶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貴之家外出郊遊也要帶上伎樂。在一款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中,女舞俑身穿胡服,上穿翻領半袖衫,下著長裙,束腰,頭微側。兩臂一上舉,一下垂,雙腿一側伸,一屈曲,腰肢輕扭,翩翩起舞。從服飾與舞姿看,屬於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這種舞講求表演者瘦身,不然難以展現應有的美態。

更多相片
「陶彩繪女舞俑」一對,正在表演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網上圖片)

說到唐代,不少人的印象是唐代人「重口味」,流行「以胖為美」。這從唐代流傳至今的不少繪畫、雕塑、陶俑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得到印證。這種美又以「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為表現。但事實如此嗎?近來不少唐代出土的女俑,似在告訴真實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在唐代初期,社會上還是繼續前朝「以瘦為美」的文化,這表現在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及「畫彩女射俑」等。首先要說明的是,唐代舞蹈與音樂結合緊密,形成發達的娛樂事業,當時更特別是從中亞、西亞及中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傳入的樂舞,成為新時尚。不僅在節日慶典上有歌舞表演,富貴之家外出郊遊也要帶上伎樂。在一款出土的「陶彩繪女舞俑」中,女舞俑身穿胡服,上穿翻領半袖衫,下著長裙,束腰,頭微側。兩臂一上舉,一下垂,雙腿一側伸,一屈曲,腰肢輕扭,翩翩起舞。從服飾與舞姿看,屬於傳統漢族舞蹈範疇內的「軟舞」,這種舞講求表演者瘦身,不然難以展現應有的美態。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軟舞」的流行,還可以從「軟舞」在當時的地位得見。與女舞俑同時出土的還有樂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簫、笙;坐者2件,分持鈸、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稱的立部伎與坐部伎。立部伎與坐部伎同時出現,在唐代考古中尚屬罕見,它表明此組樂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級。同時也說明,在高水準的樂舞表演中,軟舞仍佔有相應的位置。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另一款要介紹的是「畫彩女射俑」。該女俑也是身穿胡服,把髮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領窄袖衣,腰系帶,下著靴。頭偏向左,雙手作持弓射獵狀。唐朝社會風氣開放,許多從前只有男子才能從事的活動女子也紛紛參與,射獵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頭》:「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齒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王建的《宮詞》:「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便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不僅宮中女子能射獵,民間女子也有不少能騎善射者,李昌夔之妻獨孤氏就有一支兩千人的女軍,穿清一色獵服,專門從事打獵活動。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至於唐代何時開始以「以胖為美」呢?這應該是唐中期以後,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的事情。唐代初期有「貞觀之治」,此後的高宗、武則天及唐玄宗初期皆用心治國,成功開始「開元盛世」後。杜甫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家的繁榮昌盛,百姓的豐衣足食,使唐代人具備了「以胖為美」的物質條件,無論男女得以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在國力強盛的前提下,唐代社會風氣開放,相容並蓄。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大帝國,都城長安也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世界各國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而唐王朝則採取了海納百川的態度。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唐代女性所受到的束縛較之其他朝代要少得多,健康自然的女性之美也就可以無所顧忌地任意揮灑。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這一時期,女性的穿著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即可得到印證。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頭戴碩大的折枝花朵,簪步搖釵,衣著輕簿的花紗外衣,另配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也只有穿在「胖美人」的身上才顯得相得益彰。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陶彩繪持笙女俑」,長相相當於現在的「高瘦平」。陶俑梳雙螺髻,內穿襦衫,外披帔帛,下穿拖地長裙。(網上圖片)

「軟舞」的流行,還可以從「軟舞」在當時的地位得見。與女舞俑同時出土的還有樂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簫、笙;坐者2件,分持鈸、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稱的立部伎與坐部伎。立部伎與坐部伎同時出現,在唐代考古中尚屬罕見,它表明此組樂舞俑具有很高的等級。同時也說明,在高水準的樂舞表演中,軟舞仍佔有相應的位置。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畫彩女射俑」。女俑身穿翻領窄袖衣,雙手作持弓射獵狀。(網上圖片)

另一款要介紹的是「畫彩女射俑」。該女俑也是身穿胡服,把髮髻梳成「丫」形,身穿翻領窄袖衣,腰系帶,下著靴。頭偏向左,雙手作持弓射獵狀。唐朝社會風氣開放,許多從前只有男子才能從事的活動女子也紛紛參與,射獵便是其中之一。杜甫的《哀江頭》:「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齒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王建的《宮詞》:「射生宮女宿紅妝,把得新弓各自張。臨上馬時齊賜酒,男兒跪拜謝君王。」便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不僅宮中女子能射獵,民間女子也有不少能騎善射者,李昌夔之妻獨孤氏就有一支兩千人的女軍,穿清一色獵服,專門從事打獵活動。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三彩彩繪仕女俑」。女俑衣裙展現唐初女裝祟尚緊身窄小的潮流。(資料圖片)

至於唐代何時開始以「以胖為美」呢?這應該是唐中期以後,特別是開元、天寶年間的事情。唐代初期有「貞觀之治」,此後的高宗、武則天及唐玄宗初期皆用心治國,成功開始「開元盛世」後。杜甫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國家的繁榮昌盛,百姓的豐衣足食,使唐代人具備了「以胖為美」的物質條件,無論男女得以保持健康豐滿的體格。在國力強盛的前提下,唐代社會風氣開放,相容並蓄。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唐天寶年間的仕女俑。可見頭梳高髻,體型豐滿。(資料圖片)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大帝國,都城長安也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世界各國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而唐王朝則採取了海納百川的態度。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唐代女性所受到的束縛較之其他朝代要少得多,健康自然的女性之美也就可以無所顧忌地任意揮灑。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簪花仕女圖》(局部)。此畫成於盛唐年間,圖中的貴族婦女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相比在旁的待女顯得很瘦。(網上圖片)

這一時期,女性的穿著打扮是中國歷代女性中最為大膽和性感的,這在唐代名畫《簪花仕女圖》中即可得到印證。圖中所畫的女子,雲鬢蓬鬆,頭戴碩大的折枝花朵,簪步搖釵,衣著輕簿的花紗外衣,另配輕紗彩繪的披帛,內衣半露,上有大撮暈纈花,袒胸露臂。這種性感的裝束也只有穿在「胖美人」的身上才顯得相得益彰。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敦煌《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都督夫人太原王氏是天寶十二載(753年)前後出任晉昌郡都督樂庭瓌的妻子,也是表現出「豐腴富態,擁容華貴」之美。(網上圖片)

另外,李唐王朝的皇族本身還具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祟尚健康壯碩之美的影響,唐朝幾代君王都寵愛武則天、楊貴妃這樣豐腴富態、健康自然美女的欣賞。唐代碑刻上渾厚、圓潤的書法,畫卷裡儀態高貴、花蕾飽滿的牡丹花,墓葬雕塑中膘滿臂圓的駿馬等,無不體現了唐代人建立在強盛國力和開放文化基礎上的獨特審美觀。

由此可見,「以胖為美」應該是中唐時代經濟發達的表現,並以唐玄宗天寶年間最為明顯。隨著唐代國力在安史之亂後走向下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也就意味著失去支持「以胖為美」的經濟條件,最終又回到五代十國及宋代傳統標準的審美觀。

往下看更多文章

郭象出仕 「口若懸河」受讚賞

2024年05月06日 20:00

「口若懸河」這個成語最早的相關典故出自於《世說新語.賞譽》,當中有言:「王太尉云:『郭子玄語議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西晉玄學家郭象少有才學,對於日常生活中之事,他總能在當中找到不平凡之處。每每接觸到一些現象,他都會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說他智周萬物也不為過。他不僅知識淵博,甚至對於老莊學說有著獨到的見解。當時,有不少人因仰慕其才名而慕名而來。然而,郭象並不向往官場,所以凡是請他出仕的,他都一概謝絕。每天不是埋頭研究學問,就是和志同道合的人談論哲理。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的核心哲學理論就是「獨化論」,「獨」即是指個體,即可以自存、自足、自立、自由、自生、自已的存在個體;「化」就是形容活動的變化。 換言之,「獨化」就是一個絕對個體的活動變化。在「獨化論」中,郭象不但肯定萬事萬物的個體性,也同時否定了「造物主」和「有生於無」的觀點。(網上圖片)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學問」的人生原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可是朝廷又怎麼暴殄天物呢?朝廷多年來都不放棄,哪怕多次被郭象拒絕,也要派人來請他出仕。郭象實在推辭不掉了,只得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朝廷一見郭象把事情應了下來,馬上就把他封為「黃門侍郎」。要知道,黃門侍郎在晉朝已經有副宰相的地位了!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作為皇帝近侍之臣,黃門侍郎主要的職責是傳達詔令。到了明清時期,黃門侍郎為從二品官員,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廷事務。(網上圖片)

到了京城,郭象很快就憑著自己豐富的知識在官場上站穩了腳。加上,他口才很好,對什麽事情都能講得頭頭是道,所以人們都愛聽他那生動且深刻的論述。當時太尉王衍也十分欣賞郭象,認為他不但立論新穎,講話還條理清楚,所以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像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人據此提煉出「口若懸河」這個成語,而「懸河」即瀑布之意,所以這個成語比喻人說話滔滔不絕,像河水傾泄一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