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駐大阪總領事推介廣西「天下第一長髮村」 蓄髮風俗大揭秘

兩岸

駐大阪總領事推介廣西「天下第一長髮村」 蓄髮風俗大揭秘
兩岸

兩岸

駐大阪總領事推介廣西「天下第一長髮村」 蓄髮風俗大揭秘

2024年02月17日 14:20 最後更新:18:14

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於社交平台以日文介紹廣西「天下第一長髮村」黃洛瑶寨,表示想帶日本民眾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官網圖片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官網圖片

薛劍早前在社交平台上載一條介紹黃洛瑶寨的影片,並配以短文介紹,指該寨有「天下第一長髮村」之稱,全寨僅有348人,但有超過70名「長髮姑娘」,她們的秀髮全部長逾1米,最長的更達2.3米。薛劍希望透過介紹,讓日本的民眾可以「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觀看影片

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的黃洛瑤寨是龍脊十三寨中唯一的瑤族村寨,距桂林65公里,居住著清一色的紅瑤族,因婦女愛穿紅色的衣服而得名。當地女子只會在18歲時剪一次頭髮,因此全村人頭髮普遍超過1米,最長髮女村民達2.3米。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當地女子到了出嫁生了小孩,髮型會有所變化,烏龍蟠發型在額頭上束一個髻,其餘則盤在頭上,額頭前的髻便是已婚有小孩的標誌,已婚沒有小孩則是螺絲盤髮型。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自古以來,紅瑤婦女就一直保持蓄長髮的風俗,她們以長髮為美,非常重視自己的頭髮,不能隨便剪掉、丟棄。紅瑤婦女一生中擁有3把髮,第一把是18歲成年儀式上剪一次頭髮,同時要把剪下的頭髮包好,第2把是平時梳頭時掉落的頭髮,會一根一根收集好,第3把是18歲後長的頭髮,從此不再剪髮。

新華社圖片

新華社圖片

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各種討論:「心疼當地的理髮店」、「這算是當地的傳統吧,而且是她們自願留的」、「太長了就不是美觀,而是礙事了」、「令人羨慕的髮量」。

閩南地區曲藝「答嘴鼓」是以閩南語為嚴格押韻的說唱藝術,傳承人楊敏謀致力於推廣答嘴鼓藝術,開班收徒以向年輕一代傳承藝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追溯到唐宋時期 歷史悠久

答嘴鼓也叫「觸嘴古」、「拍嘴鼓」或「答嘴歌」,是閩南地區曲藝種類之一,是以閩南語表演的敘事性、喜劇性說唱藝。答嘴鼓的表演形式如同相聲,但說的每句話都須押韻。2006年,「答嘴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答嘴鼓的歷史要追溯到唐宋時期,當時主要是民間說唱,尤其是唐朝參軍戲中析出,與起源于宋、元時代的梨園戲及稍後的高甲戲丑角的插科打諢有密切的關係。此外,民間的和尚、道士做法事時也運用這種形式。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答嘴鼓進入發展鼎盛期,出現大批優秀答嘴鼓作家和優秀演出藝術家,把優秀答嘴鼓作品搬上舞台,加以精彩詮釋和演繹,帶動閩南人全民欣賞答嘴鼓的熱潮。

傳承人屢次登台以宣傳答嘴鼓藝術

居住在福建廈門的答嘴鼓喜劇技藝傳承人楊敏謀一直致力於推廣答嘴鼓,他從小天資聰慧,對口頭語言尤為「嘴尖舌利」,多年來,他屢次登上各大主流媒體宣傳答嘴鼓藝術。從改編到原創,其作品廣為傳唱,吸引海峽兩岸不少觀眾。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答嘴鼓文化植根於閩南

在楊敏謀看來,答嘴鼓喜劇的傳統文化深深植根於閩南,「我的祖先定居在廈門,就在福建省南部這裡,我們幾代人都生活在這裡。我們必須用我們的方言說話,作為推廣這種藝術形式的一種方式。」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楊敏謀認為,答嘴鼓喜劇應該採用一致的押韻和明智的誇張來增強其影響力並吸引觀眾,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觀賞性。

藝術傳承需從小開始培養

楊敏謀強調,要從小教育孩子傳統藝術,激發他們的熱情。「我們在繼承和保護一項藝術的時候,需要從基礎開始,就是從孩子們開始,從小就開始教他們,這樣會激發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只要他們對藝術的熱情持續下去,就會像星星之火燎原,我們就有責任去弘揚這種藝術。」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