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伯恩斯來港意欲何為

博客文章

伯恩斯來港意欲何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伯恩斯來港意欲何為

2024年03月11日 14:47 最後更新:19:34

許鴻鵠/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眾所周知,為《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這項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自回歸以來因為種種不同理由一直延宕,至今已超過二十六年。到了今天,這項「欠交」多時的功課終於完成有期。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咨詢過程有超過98%公眾意見支持立法和盡快立法,完成這本「欠賬」已得到全社會普遍共識。特區政府所草擬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亦已正式刊憲,現已交立法會相關法案委員會審議。在這既敏感又緊張的時刻,當今世界唯一霸權國家美國在中國的最高級代表、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竟突然來港,實在令人不得不質疑,到底所為何事?伯恩斯及其上級機構美國國務院,到底又打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盤算呢?

二十三條審議刚开始就來港,意欲何為?

或許有人會問,伯恩斯作為美國駐華大使,香港又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他來香港走走看看,也沒什麼問題吧?如閣下真有此想法,那就大錯特錯,廣大市民可不要被他們的「假親民」做騷所蒙蔽。對於伯恩斯突然到訪,我們必須抱有絕對的政治敏感度:現時立法會法案委員會正日以繼夜加開會議審議二十三條,務求令「草案」內容更盡善盡美,既要滿足維護國安需要,又要釋除各方疑慮,在此關鍵階段,絕對經不起任何的閃失,伯恩斯此時到港,實不禁令人懷疑其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作為美國在華最高級代表,在美國近年執意無理打壓中國崛起的背景下,伯恩斯上任以來,對華的態度自然也不見得有多友善,偏偏近日香港二十三條立法進程又已經去到「臨門一腳」的最後階段,伯恩斯此番到來,如果說不是為了二十三條,那肯定是自欺欺人。

在此,讓我們先回顧一下伯恩斯的上級機構美國國務院對二十三條的態度,看完之後,大家自會明白,伯恩斯今番到來,肯定不懷好意,可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必定來者不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早前在二十三條立法公眾諮詢結束後就發表聲明,攻擊二十三條立法建議中有關「國家機密」和「外部干涉」的定義寬泛而模糊,聲稱這些定義可能會被用來消除因害怕被捕和拘留而產生的異議云云。

美國國務院發聲施壓后來港,意欲為何?

除馬修米勒外,美國前任及現任駐港澳總領事亦相繼充當反二十三條「馬前卒」,多人近日不斷發聲施壓。前總領事史墨客妄稱,維持香港國際樞紐地位乃中美兩國一貫共識,但二十三條立法或將其動搖;而現任駐港澳總領事梅儒瑞的說法則更可笑,他訛稱香港正走上「網絡審查」之路,更說外商來港只能使用可即時銷毀的手機。對於梅儒瑞的妄語,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說得好,指非法竊聽屬美國專長,美國政府在全球非法監聽,甚至竊聽外國元首,反問在美國經商是否要使用即棄電話?

美國國務院一干人等,接連對二十三條立法作無的放矢的攻擊,內容之離譜甚至已經去到信口雌黃地步。他們對二十三條的質疑是出於誤解?筆者看並非如此,這班先後來到中國土地上工作的美國外交官,個個都身經百戰,他們接連發聲施壓,肯定是刻意為之,為達至其為反中亂港勢力張目。他們之所以不顧身份、不顧美國國家形象(雖然美國也沒有什麼正面形象可言),執意詆譭抹黑二十三條立法,相信是因為有人授意,為其亂港棋子打氣。在此前提下,我們不禁要問一句,伯恩斯今次到來,難道會是出於良好意願、會做有利香港的好事嗎?答案相當明顯,稍有正常思考能力都知道絕不可能。

外國勢力集結抹黑二十三條時來港,意欲何為?

筆者認為,伯恩斯今次來港,肯定是帶著任務來的,就是要執行美國國務院甚至是更高層級官員的指令。大家只要細心看看近日的事態發展,相信亦隱隱約約可看到,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明顯開始部署針對二十三條立法的大規模輿論抹黑工程,而且無所不用其極。美國國務院的政客相繼「發功」是一例,大家不要忘記,其實英國外相卡梅倫亦有加入戰團,更公然擺出「英國國安法可以很辣,香港二十三條不應立法」的囂張態度,再加上美國《彭博社》那一則聲稱特區政府會將社交媒體下架的「錯假新聞」,更是將二十三條立法推到國際輿論風口浪尖,若非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葉劉淑儀提問及時,加上香港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強而有力、振聾發聵的澄清,實在不敢想像那則「錯假新聞」會在國際輿論場上發酵到什麼地步,現在回想起來,仍令人不寒而慄。在一眾反華勢力密集鼓噪攻擊二十三條立法的時點,以外交官名義來港,意欲何為,就是為了給大家鼓勁,彰顯美國「大哥」態度,「小弟們」都要跟上繼續向特區政府施壓,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香港是中國的、是港人的,自己的家園要自己守護,要提防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利用搞破壞。伯恩斯來到香港後的一舉一動,必然會引起各界注視,我們每一個真心愛香港、希望香港走在健康道路上的市民,期間必須時刻留意其言行,不要被其蒙蔽,而損害到香港和自己的利益。據揭發,美國全球醜惡監控計劃「稜鏡計劃」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斯諾登當年所指,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內原來一直設有美國中情局的分部,長年在港秘密運作;關於這一點,美方一直沒有澄清,若然此中情局分部仍在運作,加上伯恩斯選擇在此敏感時刻到來,難保最終會否衍生任何駭人聽聞的陰謀詭計。每一個愛國愛港的香港市民都有責任「睇到實」,同時要有萬全的準備,以免重蹈2019年反修例暴動期間,香港內部事務遭到外國勢力介入、「錯假新聞」滿天飛的覆轍。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想不到新聞自由可以這樣「被操控」

2024年05月13日 07:00

時事評論員/鄭憶路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涉違國安法一案審理仍在進行,案情披露亦愈發深入。在黎智英擅長的眾多攬炒權術中,玩弄輿論可以說是他最「駕輕就熟」,也是影響最為廣泛的手段。黎智英通過其「獨裁統治」下的壹傳媒集團,「操控」新聞使其完全淪為政治工具;在恣意踐踏新聞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的同時,他濫用社會賦予新聞行業的「第四權」顛倒是非,為「港獨」、「反中」等極端思潮鋪路,令香港新聞界一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荒唐局面。

黎智英「操控」新聞的方式有三大特點。其一,他擅長「多管齊下」,同時啟用「本地線」和「國際線」兩條攬炒路線,並針對不同路線制定針對性的宣傳方案,實現新聞領域「無死角」的攻擊。

在鋪排「本地線」時,他重金籠絡了一批本地資深傳媒界人士,據從犯證人、前《蘋果日報》主筆楊清奇作供稱,黎智英將股票派給壹傳媒高層,造就出一批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而黎智英則對這些人「用到盡」。黎通過為眾多立場激進的民主派人士提供《蘋果日報》這一發聲渠道,成功將報章轉變為政治籌碼,並藉此逐漸建立起本地政治聯繫——民主黨前主席胡志偉曾在《蘋果日報》刊登評論公然支持抗爭、並要求制裁當時的特首;早前因於黑暴期間參與非法集結而被判罪成的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亦是其專欄作者之一。

除了這些政界「名流」,黎智英還建立起一支反中亂港的評論團隊,成員多為黎智英親自物色。曾捲入《立場新聞》案而被警方國安處拘捕的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就是因為曾發表題為《摧毀即貫徹攬炒即繁榮》的網誌而被黎智英「看中」,繼而透過楊清奇邀請區家麟為《蘋果日報》供稿。

在經營「國際線」時,黎智英則改換思路,將主要業務定調為煽動中美矛盾、為美國提供政治輿論「服務」以及呼籲「制裁」香港甚至中央。黎智英曾授意前《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借新冠肺炎煽動美國的反中情緒;他還曾因陳沛敏沒有放大西方國家向中央和香港施壓的新聞表達明確不滿。

根據供詞,為了謀取更大的政治利益,黎智英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將籌碼壓在了當時對華政策更為激進的特朗普身上,他要求編輯部著重報道特朗普競選對手拜登的負面新聞,同時淡化特朗普的醜聞,以此向特朗普「獻媚」換取更多支持。而在「國際線」上投入巨大精力與財力的黎智英,其最終目的是為推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與中央實行所謂「制裁」,從而讓「港獨」等分裂主義成為現實。

第二大特點,是黎智英熱衷於將自己塑造成新聞的焦點,通過其自身炒熱攬炒話題。陳沛敏指出,「佔中」期間黎智英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成日去金鐘嗰度坐,親自下場成為新聞的一部分」。而事實上黎智英也正是藉此在2014年後逐漸成為「公眾人物」。2019年黎智英在接受美國Fox News採訪後,即刻發信息要求陳沛敏刊登相關報道為其受外媒採訪一事造勢,在這一採訪中,黎智英主動要求美國為香港「抗爭」提供幫助。

在煽動本地輿論的過程中,黎智英處處顯示出「親力親為」,他不僅在黑暴期間頻密為境外媒體撰寫詆毀特區政府及香港法治的文章,還曾在Twitter(現稱X)開設Live形式的訪談節目邀請外國人士對香港內部事務評頭論足。黎智英不僅將攬炒作為一項「事業」,其本人更是深深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第三大特點,是黎智英在壹傳媒集團中實行絕對「獨裁」、享有絕對話語權,徹底架空「採編自主」這一新聞機構的底線。楊清奇供認,黎智英的話在《蘋果日報》如同「聖旨」,無人敢違抗,否則隨時飯碗不保。這種「獨裁」體現在報社人事安排、專欄作者選擇、新聞內容選取、專欄選題等多個方面。這意味著,黎智英首肯的評論必須要發,即使編輯部認為措辭不當、立場偏頗;黎智英要體現的新聞立場必須無限放大,即使違背新聞操守甚至不符合客觀事實。

楊清奇以「鳥籠自主」形容黎智英「統治」下的《蘋果日報》。陳沛敏亦承認,雖然黎智英曾設立所謂「飯盒會」允許員工各抒己見,但最終仍是由黎智英本人「一錘定音」。黎智英將《蘋果日報》這份新聞刊物視為私產和為其博取政治資源的輿論工具,全然枉顧中立、客觀、真實這些新聞行業最基本的操守。而《蘋果日報》也在黎智英的「獨裁」操縱下,炮製出一系列煽惑本地市民對立情緒、抹黑香港國際形象的文宣產品,對香港輿論環境的專業與公正造成嚴重打擊。

《蘋果日報》這份曾經在香港銷量可觀的本地報刊背後錯綜複雜的政治利益鏈條隨著審訊深入逐一被揭露,而這根鏈條的源頭——黎智英,對新聞行業毫無底線的操弄、對專業原則的踐踏令人觸目驚心。香港不能再出現下一個黎智英,以政治目的凌駕客觀真實的新聞也不能再度發生,而這不僅是新聞從業者的責任,所有的香港市民都應擦亮眼睛,自覺抵制以攬炒為目的的輿論傳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