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博客文章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台灣最新潛艇表面凹凹凸凸 台媒辯稱:瘦馬效應,無需擔憂

2024年03月15日 07:00

台灣自製潛艇「海鯤」號「浮起來了」,但隨著照片曝光,外界開始質疑,這艘台灣最新潛艇表面怎麼是凹凹凸凸?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海鯤」號的下水儀式上,就有台媒注意到,其圍殼部分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引發關於該艇「趕著下水」、「施工不仔細」的議論。台媒披露,該潛艇為此還將進行「大整容」,「拉皮」解決表面的不平整問題。

美國「動力」網站近日也注意到,「海鯤」號的圍殼加工質量「可能沒有達到最高水準」,而最新照片也並未能完全改變這些觀點。

對於外界質疑,台灣中央社的解釋是,圍殼是用於收納桅桿及提升垂直穩定度,需要採用與壓力殼不同的材質,會產生所謂「瘦馬效應」,因此屬於正常現象,無需擔憂。

「瘦馬效應」是指船舶製造工藝中的特殊現象,即船體結構在焊接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變形,尤其是外板及上層建築。具體而言,圍殼位於潛艇較高處,若使用較厚較重的鋼板,將導致全艇重心偏高,勢必影響艦體的穩定度;因此現代潛艇的圍殼部分材質改採用重量較輕的複合材料,並希望以此降低被發現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由不同材質建造的圍殼外觀就會出現不平整與焊接痕跡。

負責「海鯤」號建造的台船方面也表示,該潛艇圍殼凹凸不平的表面部分,其中突起部位的下方是骨架,凹下部分下方沒有支撐,「這就類似人的肋骨,胖的人看不到,瘦的人肋骨就會出現」。而「海鯤」號的圍殼採用薄板設計,因此會出現這種「瘦馬效應」,一般水面艦艇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問題在於,並非所有現代潛艇都有「瘦馬效應」。中央社承認,日本「蒼龍」級潛艇的圍殼整體外觀就相當平整。環球時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樞密院十號」注意到,解放軍潛艇的公開照片中,也沒有這樣的情況。

解放軍潛艇表面沒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解放軍潛艇表面沒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評論稱,有關解釋其實是試圖回避真正問題,即是台船焊接工藝環控與焊接鋼板預熱等細節的不足。他表示,「瘦馬效應」與焊接工藝有關,涉及鋼板預熱、焊點間距、密度、位置以及如何控制施工環境等技術要項。

此外,台船說的「一般水面艦艇也有瘦馬效應」,在美國軍艦中的確不少見,但解放軍艦艇就基本沒有這樣的問題。

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有明顯的「瘦馬效應」。網上圖片

解放軍055大驅就沒有類似情況。網上圖片

解放軍055大驅就沒有類似情況。網上圖片

張競表示,「瘦馬效應」是在焊接這一具體工種環節出現的,而美國軍艦之所以大規模出現這種情況,也與美國造船業嚴重缺乏合格電焊工的現象直接相關。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發布的2018年美國造船業研究報告顯示,由於美國造船業衰退嚴重,20年來已流失2萬工人,其中包括大批熟練電焊工。隨著工作崗位減少,學習船舶裝配、焊接和鑄造的工人數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少。以報告中提到的一間潛艇公司為例:由於只有這一間公司存在,全美技校已停止對學生培訓如何操作該公司使用的老式設備。

作為對比,中國早年就有「國產航母建造速度為何這麼快?背後是2400名焊工的晝夜趕工」的相關報道,顯示中國造船業在焊接領域的雄厚技術和人才實力。類似情況也發生在日本,始終日本仍是全球第三大造船國,擁有雄厚的造船專業人員積澱,因此製造的潛艇也罕有出現「瘦馬效應」。

由此可見,台灣自製潛艇表面的凹凹凸凸,其實就是台船焊接技術儲備不足的直接體現。考慮到這艘潛艇開工以來曝出的一系列醜聞和爭議,未來該艇恐怕真的會成為台軍官兵避之不及的「危險之地」。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五一假期期間,解放軍空軍發佈的一段宣傳片,令軍迷們歡呼雀躍。視頻中,轟-6K轟炸機首次公開展示了空中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的畫面,對外揭示了中國在空射彈道導彈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彰顯了中國空軍的超級打擊能力。

據美國「動力」網站報道,這段視頻意圖展示轟-6K的作戰情况。眾所周知,轟-6K是轟-6轟炸機的最新改進型之一,擁有更先進的機載設備,重新設計的機身內安裝高效的渦風發動機。在官方視頻中展示了轟-6機組準備執行任務時的場面,多架轟炸機的發射瞬間,以及從內部彈艙投放自由落體炸彈的訓練場景。其中展現空射彈道導彈的鏡頭是從駕駛艙內向左後方拍攝的,可以看到導彈從機翼下方的大型掛架中發射。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美國「動力」網站報道截圖。

對於轟-6K具備發射空射彈道導彈的說法,其實早有預兆。2022年珠海航展期間,一架轟-6K就掛載一枚空射彈道導彈降落在航展現場並公開戰展出。當時該導彈固定在轟-6K的內側機翼掛架下方,彈體上有「2PZD-21」字樣。

美國媒體猜測,該導彈的代號可能是「空地-21(KD-21)」或「鷹擊-21(YJ-21)」,它們分別與對地導彈和反艦導彈有關,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作戰模式。

支持「空地-21」的觀點認為,轟-6K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的轟炸機,在中國空軍中服役,而非海軍航空兵部隊。這樣的隸屬關係增加了該導彈實際上是作為攻擊陸地目標武器的可能性。這種情况與俄羅斯「匕首」空射彈道導彈非常相似。後者是一種從改裝的米格-31「獵狐犬」截擊機發射的導彈,已經在俄烏武裝衝突中使用。與「匕首」是「伊斯坎德爾」近程彈道導彈的空射改進型一樣,轟-6K掛載的這種空射彈道導彈同樣可能源自陸基武器——畢竟中國擁有數量眾多的陸基彈道導彈。

但另一方面,從最新宣傳片與此前珠海航展曝光的這種空射彈道導彈外形可以看出,它與中國出口型CM-401陸基反艦彈道導彈非常相似。這也是外界認為它的代號為「鷹擊-21」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公開資料,CM-401除了可以執行遠程反艦任務外,也能打擊靜態陸地目標,末端速度在4-6馬赫之間。

無論如何,轟-6K可能用於打擊陸地和海上目標的特性,對於潜在對手的地面防空部隊和艦載防空系統構成了空前嚴峻的威脅。首先,由於擁有彈道導彈常見的高超音速末端衝刺速度,空射彈道導彈可能會以陡峭的角度向目標進行俯衝,甚至能够在末端攻擊階段進行機動,讓防空系統更難進行反擊。

俄烏武裝衝突「匕首」空射彈道導彈的實戰經驗表明,先進防空系統對於攔截此類威脅並非完全無能為力。但毋庸置疑的是,空射彈道導彈與其他攻擊方式相結合,將會成為一種强大的武器。

此外,依托轟-6K的高航程,中國空軍空射彈道導彈的打擊範圍遠遠超出了第一島鏈。受國際軍控條約限制,出口型CM-401的陸基發射型號最大射程為300公里,但解放軍自用型號顯然遠在其上,而空射模式則能够進一步加大其有效射程。「動力」網站稱,依托跳躍滑翔彈道,這種導彈甚至可能攻擊950公里遠的目標。彈頭在飛行的最後階段會至少突然拉起一次,此舉除了擴大射程之外,還可以讓防禦該武器變得更加困難。

報道認為,這種空射彈道導彈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地位非常重要。「即使從中國海岸上空飛行的轟-6K發射,該導彈也能够擊中台灣東岸的目標。得益於超遠的射程,它可以從任何方向對台灣發射,包括從台灣東部發動攻擊。這使得它遠比陸基彈道導彈隱蔽性更强,使得台軍的防禦戰略變得複雜化。」

當然,更讓美國不安的是,除了這次公布的高超音速空射彈道導彈外,中國空軍還擁有尺寸更大、射程更遠的大型彈道導彈。報道稱,中國空軍新型轟-6N轟炸機的機腹設置有內凹的彈倉設計,可以容納大型空射彈道導彈。「最近社交媒體流傳的模糊照片已經證實了這種猜測。」五角大樓認為,它可能具備兩種不同的戰鬥部——傳統的雙椎體彈頭或類似東風-17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戰鬥部。

總之,美媒認為,儘管中國正在研製的下一代轟炸機轟-20備受關注,但轟-6系列轟炸機作為大型武器和其他空射武器的載機,如空射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太空飛機和無人機,其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