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以色列一夜之間突然撤軍 分析:「鐵拳」不再有效 但仍有暗潮湧動

博客文章

以色列一夜之間突然撤軍 分析:「鐵拳」不再有效 但仍有暗潮湧動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以色列一夜之間突然撤軍 分析:「鐵拳」不再有效 但仍有暗潮湧動

2024年04月08日 18:42 最後更新:18:51

以色列撤軍休整,究竟是為將來進攻拉法做準備,還是為應對可能同伊朗發生的對峙做準備?

就在加沙戰事正要進入第七個月,內塔尼亞胡剛剛宣布以色列「距離勝利僅一步之遙」之際,以軍突然從加沙南部撤軍,僅留下部分軍隊保護所謂的「內扎裏姆走廊」。

一夜之間,位於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只剩下滿目的瘡痍。

6個月的戰事令加沙滿目瘡痍。AP圖片

6個月的戰事令加沙滿目瘡痍。AP圖片

按照以色列國防軍的說法,其第98師已經完成在當地的任務,從汗尤尼斯撤出。以軍只留下第162師和第933納哈爾旅,繼續駐守在所謂的「內扎裏姆走廊」。

與此同時,按照埃及方面的說法,巴以雙方圍繞停火在開羅進行的談判正取得進展,各方已就基本要點達成一致。

「按照以國防部長加蘭特此前的說法,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分為三個主要階段。」據內地《新民晚報》,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員李偉建認為,以軍的撤離意味著軍事行動已經進入最後的「掃尾」階段。

AP圖片

AP圖片

以色列國防軍最新發表的聲明顯示,自去年10月7日以來,以軍已經殺死3萬名哈馬斯武裝分子中的約1.3萬人;113名哈馬斯高級成員被殺,其中包括以方在3月26日宣布被其擊斃、衝突爆發以來級別最高的哈馬斯高管、卡桑旅副首領馬爾萬•伊薩。「眼下,以軍已經不需要大部隊駐守加沙,留下只會顯得目標太大。撤出,是比加大投入更合適的選項。」李偉建說道,更何况長達半年的戰事令以色列「人設坍塌」,正面臨來自國際社會、以色列國內,以及美國的巨大壓力。

只是,在「距離勝利僅一步之遙」之際以軍突然撤軍,多少讓人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儘管衝突雙方回到了談判桌前,但距離真正的停火尚有時日。而以色列方面圍繞撤軍做出的回應,也並沒有排除繼續展開行動的可能性。

「以軍僅僅只是從加沙南部暫時撤軍,其在加沙中部和北部依然保留了軍事力量。」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韓建偉說道。正如以色列國防軍所說,以軍「遠未」停止在加沙的行動,撤軍是為了「休養生息,為將來的行動做準備」。但「將來的行動」,究竟指的是進攻拉法,還是為應對可能來自伊朗的回擊?以方並沒有排除任何一種可能。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7日表示,在德黑蘭方面威脅將就以方「炸館」行為展開報復後,以色列已經做好對應以伊可能出現任何狀况的可能。

但韓建偉認為,來自伊朗的威脅僅僅只是以色列選擇撤軍、養精蓄銳的因素之一。「『炸館』是以色列布下的陷阱,試圖激伊朗下場,拉美國下水。」她指出,從這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無論是伊朗還是美國都不願介入。以色列此次「炸館」在伊朗國內引發的憤怒情緒,令伊朗政府有些騎虎難下。但即便要報復,「如何報復」是個問題。以牙還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何况以色列已經臨時關閉了28個駐外使館;而在本國反導能力不占優的背景之下,對以色列本土發動導彈襲擊也只會傷及自身。

從這個角度看,韓建偉認為,伊朗更有可能采取間接的報復手段。而迫於國內外壓力暫時從加沙部分撤軍的以色列或許也有所謀劃,當前的平靜之下可能暗潮湧動。按照以方的說法,對毗鄰黎巴嫩北部邊境的戰備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以軍7日已對位於黎巴嫩南部的黎巴嫩真主党目標發動襲擊。

不過,打了半年的仗,以色列距離「徹底消滅哈馬斯」這一目標究竟還有多遠?
有分析指出,儘管面臨以色列的猛烈攻勢,但大多數專家認為包括哈馬斯加沙地帶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在內的哈馬斯高級別領導人依然活著。

「以色列國防軍一直未能接觸到哈馬斯高層。」國際危機組織巴以事務高級分析師邁拉夫•宗澤因表示,「無論是在象徵性地接近其主要領導人的層面上,還是取代哈馬斯在加沙地帶影響力的層面上,以色列都是無法實現的。」

李偉建也認為,以色列難以實現「徹底消滅哈馬斯」的目標。他表示,6個月的戰事打下來,以色列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解救人質現在成為重點。而6個月的戰事也讓人們看到,隨著美國試圖在中東地區維持的霸權不再,以色列的「鐵拳」手段也已不再行之有效。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以色列

往下看更多文章

93歲傳媒大亨梅鐸與子女對簿公堂  關乎美國政治格局

2024年09月20日 11:11 最後更新:11:24

93歲澳洲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就繼承權與3名子女對簿公堂,一場備受矚目的繼承之戰周一在美國內華達州一家法院打響。這場官司之所以受關注,不僅因牽涉梅鐸家族150億美元巨額財產,更因這是一場媒體帝國的掌門之爭,關乎美國保守派媒體的未來,甚至是美國政治格局。

9月16日,梅鐸與今年6月剛結婚、比他小26 歲的第五任妻子、俄羅斯裔分子生物學家Elena Zhukova十指緊扣走進法院。而梅鐸的4名子女也同時出現法院,還有坐滿律師的兩架SUV車和數箱法律文件。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梅鐸與第五任妻子 Elena Zhukova 步入法院。AP圖片

1999年,梅鐸離開第二任妻子時,為避免日後爭奪家產而同意設立了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根據約定,梅鐸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現年65歲的普魯登斯(Prudence),以及梅鐸與第二任妻子安娜所生的3個孩子,現年55歲的次女伊莉莎白(Elisabeth)、53歲的長子拉克蘭(Lachlan)和51歲的次子詹姆斯(James),將在梅鐸去世後平等享有對其財產的控制權,包括信託基金控制的新聞集團(News Corp)和霍士新聞(Fox News)董事會的發言權。

然而25年後,梅鐸家族還是不可避免地遭遇「爭產」局面。不過,鬧出此局面的是梅鐸自己,因隨著子女長大成人,他發現只有長子拉克蘭同自己「三觀相近」,另3名子女似乎不太熱衷於梅鐸的保守路線,次子詹姆斯更公開對霍士新聞的立場持批評態度。

梅鐸先前也沒想要鬧到打官司的地步,他曾試圖與兩名大女兒和次子溝通,想說服他們給拉克蘭獨享家族企業的控制權讓位,但遭子女們拒絕。而在經濟上,拉克蘭也難以「買斷」兄弟姊妹所持有的股份。其兄弟姊妹也考慮罷免拉克蘭,讓其他人取而代之。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梅鐸 (中) 與長子拉克蘭(左) 及次子詹姆斯(右) 。AP圖片

為給拉克蘭掃清制肘,梅鐸最終決定同另3名子女對簿公堂,尋求將決策權集中在拉克蘭一人手中,並賦予他永久的、獨家的控制權,導致伊莉莎白與詹姆斯都未現身今年6月梅鐸與第五任妻子的婚禮。

依照遺囑檢驗專員的說法,對於不可撤銷的梅鐸信託基金,梅鐸也不是毫無辦法。他有權修改信託,只要證明此舉有利於他的所有繼承人。普魯登斯、伊莉莎白和詹姆斯則指責父親破壞約定的條款。

儘管繼承問題爭持不下,梅鐸家族在一個問題上是一致的,就是盡可能地「家醜不外揚」,故選擇在內華達州一家不起眼的法庭舉行閉門審判,正是出於保密的考慮。因為內華達州的司法機關在接受涉及資產保護的訴訟案時,不會對外披露案情的大部分細節。

但這場繼承人之爭仍備受各界關注,包括美聯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在內的7家美國新聞機構聯合起來尋求公開審判過程和記錄,理由是「梅鐸家族的巨額財富和龐大傳媒帝國的命運事關公眾利益」。

畢竟梅鐸掌控的新聞集團涵蓋了美國《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泰晤士報》、《太陽報》,版圖足已影響美英澳政壇,掌握了英美主流保守派話語權,霍士新聞則是美國共和黨的喉舌、保守派媒體的「中流砥柱」,吸引大量保守派選民,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

有分析稱,如果梅鐸勝訴,拉克蘭獲得絕大部分股份,那麼梅鐸傳媒帝國的保守成分可能會更高。而如果梅鐸敗訴,其次子詹姆斯很有可能會推動出售霍士新聞,新聞集團旗下其他媒體的保守立場也可能會淡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