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短缺、貧富懸殊、環境污染、人口老化等都是全球都市極需解決的重大社會議題。為了讓我們的世界、城市變得更美好,馬會繼2016年,今年再度舉辦「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
馬會將於9月再次舉辦國際慈善論壇。(馬會提供圖片)
「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是亞洲區內唯一聚焦城市社會議題的慈善論壇。論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亞太區及大中華區的慈善家、業內領袖、社會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學術界及非政府組織交流及分享經驗,促進多方協作,建立長遠夥伴關係,共建美好城市。2016年首屆論壇吸引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講者,包括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管理學及經濟學家Michael Porter教授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馬化騰。
點擊看圖輯
房屋短缺、貧富懸殊、環境污染、人口老化等都是全球都市極需解決的重大社會議題。為了讓我們的世界、城市變得更美好,馬會繼2016年,今年再度舉辦「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
「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是亞洲區內唯一聚焦城市社會議題的慈善論壇。論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尤其是亞太區及大中華區的慈善家、業內領袖、社會企業家、政策制定者、學術界及非政府組織交流及分享經驗,促進多方協作,建立長遠夥伴關係,共建美好城市。2016年首屆論壇吸引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講者,包括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管理學及經濟學家Michael Porter教授和騰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馬化騰。
上屆出席國際慈善論壇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馬化騰 (中)和克雷奇基金會總裁及首席執行官Rip Rapson (右)分享中西慈善事業發展差異,Rip Rapson將會再度重臨擔任今屆論壇嘉賓之一。(圖片由馬會提供)
2018「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將有逾50位知名講者及超過1,000名與會者參與,並就21世紀城市最迫切的社會議題分享經驗及交流。當中最受觸目的講者,莫過於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以及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另一位主題演講嘉賓-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圖片由馬會提供)
論壇其他講者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波士頓基金會主席兼行政總裁Paul Grogan、美國水牛城社會基金主席兼行政總裁Clotilde Perez-Bode Dedecker、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亞洲公益創投網絡 (AVPN)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Naina Batra、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張仁良以及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等。
2016年國際慈善論壇講者-哈佛商學院著名管理學及經濟學家Michael Porter教授發表主題演說,深受歡迎。(圖片由馬會提供)
上屆出席國際慈善論壇的騰訊董事會主席兼行政總裁馬化騰 (中)和克雷奇基金會總裁及首席執行官Rip Rapson (右)分享中西慈善事業發展差異,Rip Rapson將會再度重臨擔任今屆論壇嘉賓之一。(圖片由馬會提供)
首屆國際慈善論壇的盛況。(圖片由馬會提供)
2018「慈善共創 都市聚焦」國際慈善論壇,將有逾50位知名講者及超過1,000名與會者參與,並就21世紀城市最迫切的社會議題分享經驗及交流。當中最受觸目的講者,莫過於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以及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
今屆慈善論壇主題演講嘉賓-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及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圖片由馬會提供)
另一位主題演講嘉賓-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Sandel。(圖片由馬會提供)
論壇其他講者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波士頓基金會主席兼行政總裁Paul Grogan、美國水牛城社會基金主席兼行政總裁Clotilde Perez-Bode Dedecker、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劉鳴煒、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亞洲公益創投網絡 (AVPN) 主席兼首席執行官Naina Batra、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張仁良以及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等。
圖片說明:論壇討論將集中於五大主題。(圖片由馬會提供)
論壇的主題將集中在五大方面,包括:一.如何善用市場力量及工具處理社會問題;二.探討城市如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三.探討如何加強政府、商界、非政府機構及其他持份者的合作,發揮協作影響力;四.探討城市可如何有效加強青年人對社區事務的參與,以及用運用藝術及文化,推動社會共融;五.探討如何應對一般城市人缺乏運動的問題,以及公眾健康及老齡化等迫切的社會議題。
門票由即日起發售,6月30日前購買更可享「早鳥」優惠,按此可參閱有關詳情。
洛克菲勒基金會與馬會公益慈善研究院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舉行的「衞生日」攜手合作,呼籲加強合作保障氣候轉變對弱勢社群的健康影響。
AP圖片
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的首個衞生日中,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與香港賽馬會成立的公益慈善研究院簽署一份「合作聲明」。這次合作雙方以氣候及其健康影響定立為策略重點,旨在擴大不同按公平原則制定的方案,以應對氣候變化對全球的影響,特別是針對全球約有33億人口的弱勢社群。
AP圖片
洛克菲勒基金會早前宣佈了總投入金額為10億美元的策略藍圖,提升人類發展機遇,並扭轉氣候轉變帶來的危機。這個為期五年的策略藍圖,基金會旨在於公共衞生和其他領域推出先導計劃並進一步擴大其規模。
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Rajiv J. Shah。洛克菲勒基金會網站圖片
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Rajiv J. Shah表示,透過作出正確的投資,不但可以更好適應全球暖化所帶來的轉變,更可以推動全球持續提升各地的衞生健康系統,並取得積極進展。他又說,基金會很榮幸能與馬會公益慈善研究院合作,更快共建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同時推動全球衞生健康領域的發展,保護弱勢社群。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馬會圖片
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指出,這次合作是公益慈善研究院推出的首批項目之一,以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各地社區的衞生健康的巨大影響,這也是目前全球面對最迫切的問題,期望能建立一個匯集專才的全球網絡,結合公益慈善研究院在東方、洛克菲勒基金在西方的號召力,以及雙方的財政資源,致力加強全球衞生健康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應變能力。
馬會於今年9月宣佈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馬會圖片
香港賽馬會是在2023年9月宣佈成立公益慈善研究院,集「智、善、行」(智慧、善款、行動)於一身,為中國以至全亞洲的公益慈善事業作出貢獻。研究院立足東方,面向國際,致力與各地基金會、公益慈善持份者和其他機構合作,推廣公益慈善的領先思維,為業界構建交流平台,共襄善舉,普惠社群。馬會已承諾撥款約6.4億美元(即50億港元)作為公益慈善研究院的初始基金,助其履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