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2019年12月新冠已在美國傳播

博客文章

美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2019年12月新冠已在美國傳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發現:2019年12月新冠已在美國傳播

2021年06月17日 11:05 最後更新:11:17

在美國拜登政府到處散布「實驗室洩漏」陰謀論,又試圖發起對中國「病毒溯源」國際調查之際,美國權威機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6月15日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美國多地採集的血液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抗體,證明早在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已經在美國本土傳播。

儘管報告作者表示,上述結果無法說明病毒起源,也還沒調查病毒抗體攜帶者是否有海外旅行史,但還是發現了新冠早已在美國流行的「不尋常」事實。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

《華盛頓郵報》的報道。

《華盛頓郵報》指出,研究顯示,2020年初從紐約州、加州等地採集的樣本中,並沒有發現抗體陽性的檢測結果,而這些州一直被認為是新冠最初輸入美國的地區。

就在NIH發佈研究報告的同一天,美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突破60萬。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等多家美媒15日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當天在美國感染病協會(IDSA)官方出版物《臨床感染疾病》雜誌(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發佈了新的研究報告。

研究顯示,早在美國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密西西比州報告首例新冠確診病例前,這些州內就有人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

NIH此前發起一項名為「我們所有人(All of Us study)」研究計劃,這一計劃旨在收集100萬人的健康信息,參與這項研究的民眾捐獻了自己的血液。研究人員對2020年初採集的2.4萬個樣本進行檢測後發現,至少有9人的血液中出現了新冠病毒抗體,其中有7人在其所在州通報首例確診病例前,就被檢測出病毒抗體。

研究報告截圖。

研究報告截圖。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伊利諾伊州、馬薩諸塞州、威斯康星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密西西比州的血樣採集時間分別是2020年1月7日、1月8日、2月3日、2月15日、3月6日;而這5個州首次報告新冠確診病例的時間分別是2020年1月24日、2月1日、2月5日、3月6日、3月11日。

研究報告指出,感染病毒後大約需要兩周時間才能產生抗體,按照抗體檢測時間向前推,那麼伊利諾伊州在2019年12月24日就已經出現了新冠病毒,「這項研究證明新冠在美國流行之初就已在很多州低水平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公開的首批12例新冠確診患者,都有中國大陸旅行史或是其密切接觸者,而美國對新冠病毒的檢測始於2020年1月中旬,當時聯邦政府也只是建議對有中國旅行史或其接觸者進行檢測。直至2月26日,美國才通報首例社區傳播(無旅行史)病例。

研究認為,這一時間差「掩蓋了我們在研究中發現的新冠(在美國的)地理傳播。」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以及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檢測樣本中,沒有一例抗體陽性。儘管報告指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去年初當地傳播率較低或採集樣本較少,但《華盛頓郵報》還是用「不尋常的發現(striking finding)」形容這一結果,因為這些州原本被認為是新冠病毒最初傳入美國的地區。

論文聯合作者、「我們所有人」代理首席醫療和科學官謝里·斯庫利(Sheri Schully)在接受美媒Axios採訪時稱:「我們的研究並沒有說明病毒的整體起源」,「我們沒有跟蹤這些參與者,瞭解他們是否曾在美國境外旅行,或者是否與有境外旅行史的人有過接觸。但是,對於應對未來的流行病而言,重要的是瞭解在患病率較低的時期發生了什麼。」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家、論文的第一作者凱莉·阿爾索夫(Keri Althoff)在接受CNN採訪時說:「這項研究表明,我們還需要從美國的這場流行病中發現並整理出很多東西。」

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專家傑弗里·沙曼(Jeffrey Shaman)對《華爾街日報》表示,希望研究人員能夠進一步挖掘抗體陽性者的旅行史,因為這將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沙曼並沒有參與NIH此次研究,但他早前和同事通過建模得出的結論和NIH研究類似,即新冠病毒在美國官方通報首批確診病例之前,就已經在美國傳播。

此前,已經有不少研究和報道指出,早在2019年12月乃至更早的時候,新冠病毒就已經在美國本土傳播,例如在2020年12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美國紅十字會的一項研究表明,2019年12月中旬美國就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當時,研究人員同樣是通過檢測血液樣本發現這一情況。

作為同樣隸屬於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的權威機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也進一步證明瞭這些觀點。

而對於NIH的結論,不少美國網民絲毫不意外,在推特有關新聞的評論下,美國民眾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我(2019年)12月在馬里蘭州感染了新冠,流感測試呈陰性,醫生告訴我,‘我們忙得不可開交。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病症,但又不是流感’……」

「幾乎肯定的是,我在2019年11月中旬感染了它,我住在紐約,看了2次醫生,流感和鏈球菌都是陰性……可怕的發燒、身體疼痛,咳嗽持續了2-3周,最後得了肺炎,花了很久才康復。」

「我記得!他們(美國政府)試圖把這些神秘的病例和一些死亡案例歸咎於電子煙,但我認為(那時)新冠已經在美國蔓延了。」

美國網民問:「我們還是要怪中國?」

美國網民問:「我們還是要怪中國?」

還有網民表示,雖然看到了最新研究,「但我們還是要怪中國,對吧?」

另一人回答:「中國是第一個向世界通報(新冠)病毒的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病毒來自中國。」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評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時話,「這再次證明病毒溯源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涉及多國多地,應由全球科學家合作開展有關工作,以便更好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保護各國人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許多國家衛生專家和媒體已經紛紛指出了疫情在全球多點多地暴發的情況。《歐洲流行病學雜誌》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2019年11月已在歐洲出現。美國疾控中心研究報告顯示,新冠病毒或已於2019年12月在美國出現。瑞典公共衛生局流行病首席專家曾表示,瑞典可能2019年11月就已經出現了新冠病毒感染者。意大利米蘭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於2019年夏天起就已經在義大利傳播。近日,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免疫學博士鞠麗雅教授就新冠病毒溯源接受專訪時指出,從新冠肺炎流行的總體情況看,多個源頭、多點暴發已經是很明顯的客觀事實。

「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社會應該尊重新冠病毒多點多地暴發的現實情況,在世衛組織主導的下階段溯源工作中,基於全球視野,在多國多地而不是局限於某一區域開展研究。中方已經兩次邀請世衛專家來華。我們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像中國一樣,本著開放、透明、科學的態度同世衛組織開展溯源合作,為促進全球抗疫合作、挽救更多生命作出應有的貢獻。」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中東巨震:伊朗領袖墜機悲劇、國際刑事法院謀逮以哈領袖

2024年05月21日 13:30 最後更新:13:40

中東地區在2024年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兩單事件不僅攪動地區格局,更是對國際關係的深度考量。

AP圖片

AP圖片

第一件事,伊朗總統萊希近日不幸在直升機事故中遇難,讓伊朗舉國悲痛,也為該國政壇帶來突如其來的變化。伊朗總統職權暫時交由副總統代理,並計劃於下月舉行緊急選舉。

AP圖片

AP圖片

據內地時評專欄「牛彈琴」分析,萊希被視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潜在的繼任者,他的離世無疑將對伊朗未來走向産生深遠影響,內政外交策略的微調在所難免。

AP圖片

AP圖片

同時,伊朗與周邊勢力,如哈馬斯、胡塞武裝及真主黨的關係,也將面臨微妙調整,中東地區的緊張態勢或將因此波動。

伊朗近年國運多舛,恐怖襲擊的陰霾尚未散去,自然灾害的傷痛又添新痕,加之以與鄰國的緊張局勢升級——以色列對伊朗設施的所謂「行動」以及美國施加的史上最嚴厲制裁,令伊朗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AP圖片

AP圖片

如今,伊朗總統萊希及外長又在意外中不幸遇難,畫面定格在哀悼的一刻,街頭巷尾,伊朗民眾聚集,泪流滿面,為他們的領導人深切祈禱。在政府的緊急內閣會議上,萊希總統常坐的位置被一塊黑色的布覆蓋,沉默而莊重,象徵著國家此刻的沉痛,難以用單一的「悲」字概括。

另一則震動國際的消息是,國際刑事法院(ICC)啟動了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及其國防部長,以及以色列總理、以國防部長加蘭特,以及三名哈馬斯領導人的逮捕程序,指控涉及戰爭罪和反人類罪。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目前,檢察官已正式提交逮捕令申請,一旦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官批准,這將成為全球矚目的司法事件。

若逮捕令得以執行,將極大地限制內塔尼亞胡和加蘭特等人的國際活動空間,他們將幾乎無法出國,只要去包括歐洲的英、法、德、意等100多個《羅馬規約》締約國家,都有被逮捕的可能。

AP圖片

AP圖片

此舉非同小可,標誌著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在加沙地帶行為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不再避而不談其中涉及的嚴重人權問題,即便美國强力干預,依然采取了堅定的態度。

更引人深思的是,這一進程或將改變世人對猶太民族的情感與歷史觀。歷史上,全球因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而對這一族群抱持深厚的同情與歉疚,這種情感成為支持以色列建國的重要基石之一。然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持續不斷的軍事回應與衝突升級,正在逐步消耗掉這份來之不易的國際同情。

AP圖片

AP圖片

目前國際刑事法院的這一決定已經引發了以色列與美國的强烈反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激烈批評,稱這一行為是對以色列的「政治迫害」,而美國則毫不掩飾其制裁ICC的意圖。

在加沙地帶的悲劇已超過3.5萬人喪生,其中約70%為無辜的婦女和兒童。這一殘酷現實不得不讓人質問:如果這樣的大規模傷亡還不構成戰爭罪,ICC的存在價值何在?

不容忽視的是,法院的法官與檢察官所承受的壓力巨大,他們明白個人及家庭可能面臨的美國制裁風險,包括被取消赴美簽證、禁止使用美元,乃至美國對他們銀行業務的「長臂管轄」。儘管ICC以往的決策不乏爭議,但此次行動非同尋常,艱難且意義重大。

他們的舉動,更戳穿了美國的虛僞和雙標。值得一提的,提起訴訟的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還是一位英國人。

若ICC最終簽發逮捕令,這無疑將在國際關係中掀起波瀾。

中東這兩場重大事件看似孤立,實則暗流湧動,彼此間存在著微妙的聯繫。

長久以來,伊朗與以色列這對宿敵的每一次動作都牽動著區域神經。回顧僅僅一月之前,緊張態勢幾近爆點,以色列突然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這一行為無異於直接觸碰伊朗的敏感神經,被視為對其主權的嚴重挑釁。

以色列早前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

以色列早前轟炸伊朗駐敘利亞的大使館。

面對侵犯,伊朗對以色列境內目標展開了規模空前的空襲,儘管95%伊朗無人機和導彈被美、以攔截,但在中東地區,敢於如此直接對以色列本土發起攻擊,伊朗展現出獨一無二的姿態。

不幸的是,隨後傳來伊朗總統萊希因飛機失事而不幸逝世的消息。官方解釋傾向於自然因素導致的事故,但在許多伊朗民眾心中,這一悲劇難以擺脫以色列及美國暗影的籠罩。

近年來,美國與以色列情報機構,尤其是以色列的摩薩德,頻繁在伊朗境內從事暗殺與破壞活動,多位伊朗關鍵人物,包括核科學領域的精英相繼遇害,使得此類猜測甚囂塵上。

這一系列事件讓原本就複雜的關係雪上加霜,使得伊朗的國民情緒更加悲憤。在並不遙遠的歷史中,伊朗與以色列互為中東地區的緊密盟友,波斯人曾是猶太人的「救星」。然而,今日的現實卻讓人扼腕,兩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如今對立至深,難以調和。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