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昨舉行高空拯救演練,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助理院長(技術救援)蔡國忠表示,將引入十一毫米攀山繩,比以往十三毫米的拯救繩更輕巧堅固,繩索能夠承受三噸重量,令消防員進行拯救時能減低負擔,增加靈活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每當有市民被困高處,甚至有人在大廈危坐,俗稱「飛將軍」的消防員均出動進行高空拯救;隨着時代進化,消防高空拯救裝備亦不斷更新。一一年八月消防處成立了一支共七十人,專門應付吊船、竹棚、地盤天秤及纜車系統事故的高空拯救專隊,分別駐守田心、薄扶林及九龍灣三間分局。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消防昨日在將軍澳消防及救護學院進行高空拯救演練,助理院長(技術救援)蔡國忠表示,專隊出現不代表普通消防員毋須進行高空拯救,所有隊員已於一○年開始加強高空拯救訓練。消防處新引入的十一毫米攀山繩,比以往十三毫米的拯救繩更輕巧堅固,繩索能夠承受三噸重量,令消防員進行拯救時能減低負擔,增加靈活性。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消防在八十年代只會用俗稱「二百四繩」綁上秤人結,要人力幫助從高處游繩救人,所需人手較多。九十年代開始,消防員引入多款均達歐洲安全及美國防火標準的拯救設備,如可承托傷者的安全帶、協助分散重量的八字下降器,以及能讓拯救人員自主控制升降速度的自動上鎖下降器等。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