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麻省理工創新中心孕育科技生力軍 立足香港面向中國

社會事

麻省理工創新中心孕育科技生力軍 立足香港面向中國
社會事

社會事

麻省理工創新中心孕育科技生力軍 立足香港面向中國

2017年09月23日 09:51 最後更新:09:51

創新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火車頭,近年港府積極推動創科,更獲外國權威學府加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港成立的創新中心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將於明天開幕,通過定期舉辦港、美兩地學生的創科交流活動,期望能孕育未來創科生力軍。其執行董事Brian Yen表示,中心提供的3D打印機、電路板印刷機等先進器材,讓學生和創業者將概念迅速製成原型(Prototype),加上鄰近珠三角的地理優勢,讓兩地學生的創科成果面向更大市場。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

美國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年前宣布在港成立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是該校全球首個創新科技中心,經過一年多時間籌備,中心將於明日正式開幕。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表示,中心啟用後期望可加強港、美兩地在創新科技上的聯繫,一方面為香港學生引進海外創科技術和思維,另一方面讓美國學生踏足香港以至中國市場,達至雙贏局面。

更多相片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

創新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火車頭,近年港府積極推動創科,更獲外國權威學府加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港成立的創新中心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將於明天開幕,通過定期舉辦港、美兩地學生的創科交流活動,期望能孕育未來創科生力軍。其執行董事Brian Yen表示,中心提供的3D打印機、電路板印刷機等先進器材,讓學生和創業者將概念迅速製成原型(Prototype),加上鄰近珠三角的地理優勢,讓兩地學生的創科成果面向更大市場。

立體打印機 (網上圖片)

美國著名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年前宣布在港成立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是該校全球首個創新科技中心,經過一年多時間籌備,中心將於明日正式開幕。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表示,中心啟用後期望可加強港、美兩地在創新科技上的聯繫,一方面為香港學生引進海外創科技術和思維,另一方面讓美國學生踏足香港以至中國市場,達至雙贏局面。

麻省理工學院在港設立Innovation Node孕育新一代創科人材  (資料圖片)

他介紹指,中心配備了兩台可同時打印兩種不同軟硬度物料的立體打印機,讓學生在設計產品時有更多變化。Innovation Node又率先引入一台可印刷電路板的器材,利用極幼針嘴將導電物質「畫」在電路板上,所製作的導電線路可幼細至零點二毫米寬。「拿到工廠製作需時十天,用這台機器只需一小時便能完成。」

Brian Yen直言香港學生的創科水平令他感到驚喜 (資料圖片)

Brian Yen指出,早於Innovation Node落成前,麻省理工學院自去年六月起,已每半年在港舉辦一次為期兩周的MIT創業與製作技能工作坊(MEMSI),每次有十多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十多位來自本地大學的學生參與。學生需分成約五人一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和畢業生指導下,設計一項創科發明,並製作原型及商業計畫書。

以往MEMSI需借用其他大學場地舉辦活動  (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機電工程學系應屆畢業生黃儁朗在今年一月參加了MEMSI,與另外一名香港學生和兩名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合作,研發了一款可記錄用家服藥時間和分量的避孕藥丸盒「jasmint」。他在完成活動後與其中一名麻省理工學生繼續研發產品,並成立了初創企業aam,正為產品申請專利,期望可在明年初推出市面。

學者籲港乘勢發展勿淪為「踏腳石」(資料圖片)

以往的MEMSI需借用其他大學場地舉辦,Brian Yen坦言對物流和活動安排上亦有不便,日後可移師至Innovation Node舉行,對工作人員和參加學生均有幫助。除了學生外,他亦期望可將Innovation Node的活動對象擴至香港公眾,如舉辦短期工作坊、講座等,讓對創科有興趣的人士參與。

坐落於九龍塘生產力大樓內的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佔地五千平方呎,設有多個會議室及工作室,以類似共用工作空間的形式運作,讓參與中心活動的學生和創業者使用。Brian Yen指,創科研發過程中往往需在短時間內迅速製作原型,故中心特意添置多款先進器材,迎合學生和創業者的需要。

立體打印機 (網上圖片)

立體打印機 (網上圖片)

他介紹指,中心配備了兩台可同時打印兩種不同軟硬度物料的立體打印機,讓學生在設計產品時有更多變化。Innovation Node又率先引入一台可印刷電路板的器材,利用極幼針嘴將導電物質「畫」在電路板上,所製作的導電線路可幼細至零點二毫米寬。「拿到工廠製作需時十天,用這台機器只需一小時便能完成。」

器材等硬件對創科發展固然不可或缺,但人才這項軟件更為重要。Brian Yen形容,人才是創科發展的關鍵,「擁有優秀的人才,等於擁有優秀的意念」,故Innovation Node的使命正正是要成為孕育港、美兩地新一代創科人才的搖籃。

麻省理工學院在港設立Innovation Node孕育新一代創科人材  (資料圖片)

麻省理工學院在港設立Innovation Node孕育新一代創科人材  (資料圖片)

Brian Yen指出,早於Innovation Node落成前,麻省理工學院自去年六月起,已每半年在港舉辦一次為期兩周的MIT創業與製作技能工作坊(MEMSI),每次有十多位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十多位來自本地大學的學生參與。學生需分成約五人一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和畢業生指導下,設計一項創科發明,並製作原型及商業計畫書。

港、美兩地學生在活動中有機會頻密地交流技術和創新思維,Brian Yen直言香港學生的創科水平令他感到驚喜,「香港學生的能力絕對可媲美麻省理工學院學生,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指出,Innovation Node在活動完結後亦會持續支援參加者,更有參加者計畫將產品推出市場。

Brian Yen直言香港學生的創科水平令他感到驚喜 (資料圖片)

Brian Yen直言香港學生的創科水平令他感到驚喜 (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機電工程學系應屆畢業生黃儁朗在今年一月參加了MEMSI,與另外一名香港學生和兩名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合作,研發了一款可記錄用家服藥時間和分量的避孕藥丸盒「jasmint」。他在完成活動後與其中一名麻省理工學生繼續研發產品,並成立了初創企業aam,正為產品申請專利,期望可在明年初推出市面。

黃儁朗坦言一向對創新科技感興趣,MEMSI讓他接觸到來自本地和美國的頂尖學生,彼此「腦震盪」激發思維,不但豐富其創科知識,亦擴闊其創科人際網絡。他表示,過去半年研發產品的過程中持續得到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的建議,「沒有他們的話,這件事(產品推出市面)根本沒可能做到」。

以往MEMSI需借用其他大學場地舉辦活動  (資料圖片)

以往MEMSI需借用其他大學場地舉辦活動  (資料圖片)

以往的MEMSI需借用其他大學場地舉辦,Brian Yen坦言對物流和活動安排上亦有不便,日後可移師至Innovation Node舉行,對工作人員和參加學生均有幫助。除了學生外,他亦期望可將Innovation Node的活動對象擴至香港公眾,如舉辦短期工作坊、講座等,讓對創科有興趣的人士參與。

Brian Yen續指,Innovation Node目前仍只有三名全職員工,未來將會擴充員工團隊,有意在港聘請創科領域專才,相信可進一步加強麻省理工學院和本地創科業界的交流。

本地創科學者樂見更多外國學府和機構選址本港設立分支,但寄語業界要把握機會鞏固實力,免淪為「踏腳石」。

學者籲港乘勢發展勿淪為「踏腳石」(資料圖片)

學者籲港乘勢發展勿淪為「踏腳石」(資料圖片)

MIT Hong Kong Innovation Node執行董事Brian Yen明言,香港鄰近珠三角地區,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可視本港為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如要MIT學生直接到中國,他們未必能適應其語言、文化,而香港則較合他們適應環境」。

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表示,近年的確愈來愈多外國知名的科技或科研機構選擇在本港設立分支,如早前在科學園設立復修醫學中心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以及今次在港設立創科中心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他認為,這些機構主要看中香港的地理優勢,同時香港亦可學習海外的先進技術,甚至引入人才,「是一種互惠的關係,好像雪球般愈滾愈大」。

然而,黃錦輝提醒業界不應只滿足於「中間人」角色,必須積極自我發展,如研發自己的發明品等,不能只淪為別人的「踏腳石」,但他認為香港人「懂得走位,不會只走一條路」,相信海外機構進駐本港是利大於弊。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港大5.1起首階段遊客分流 將密切監察措施成效

2024年04月19日 19:47 最後更新:22:50

香港大學首階段遊客分流措施將於5月1日生效,校方指會密切監察成效。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8時至下午6時30分期間參觀校園的遊客,須提前在港大網上登記平台使用真實姓名和電郵地址預約,預約成功後,將獲得入場二維碼,並須通過指定地點進出港大校園。每節參觀時段為兩小時,並設有名額上限。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其他時段和在公眾假期到訪的遊客不需提前預約,獲邀人士、核准服務提供者和社區用戶進入港大校園的安排就維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措施5月1日生效,但因當日為公眾假期,所以當日不用預約。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港大表示,將密切監察措施成效,調整參觀時段安排及名額。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