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名將竇憲在公元89年,於今蒙古國地區大破匈奴,命隨行的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銘》,為史載最早的邊塞紀功碑。多年來,多國學者積極尋找這銘文的地點。近日,中國與蒙古學者合作之下終於找到。

中蒙學者終於找到《封燕然山銘》(網上圖片)

中蒙學者終於找到《封燕然山銘》(網上圖片)

約8月初,內蒙古大學發布消息指,在蒙古杭愛山脈(古稱燕然山)發現1900多年前的漢文摩崖石刻,經辨識確認為著名的《封燕然山銘》,而碑文與《後漢書》中的記載大部分相同。在目前現存的邊塞紀功碑中,年代最早的屬位於新疆哈密的《任尚碑》,作於公元93年。今次發現的《封燕然山銘》,刷新了現存最早邊塞紀功碑的記錄。根據歷史學家指出,這還可能是目前僅存的封禪紀功碑實物。

更多相片
中蒙學者終於找到《封燕然山銘》(網上圖片)

東漢名將竇憲在公元89年,於今蒙古國地區大破匈奴,命隨行的班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銘》,為史載最早的邊塞紀功碑。多年來,多國學者積極尋找這銘文的地點。近日,中國與蒙古學者合作之下終於找到。

正製作《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約8月初,內蒙古大學發布消息指,在蒙古杭愛山脈(古稱燕然山)發現1900多年前的漢文摩崖石刻,經辨識確認為著名的《封燕然山銘》,而碑文與《後漢書》中的記載大部分相同。在目前現存的邊塞紀功碑中,年代最早的屬位於新疆哈密的《任尚碑》,作於公元93年。今次發現的《封燕然山銘》,刷新了現存最早邊塞紀功碑的記錄。根據歷史學家指出,這還可能是目前僅存的封禪紀功碑實物。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敘述的是在東漢永元年間,軍隊與北匈奴之間的戰役。在永元元年到三年,東漢對北匈奴發動數場戰爭,領兵者為車騎將軍竇憲,以東漢軍軍隊大勝告終。據歷史學者研究指,班固當時在竇憲的軍隊中任中護軍,參謀軍事,親身經歷北匈奴被徹底擊敗,因此才有可能寫出《封燕然山銘》。戰役勝利,也結束漢朝與匈奴間300多年的戰爭,徹底瓦解活躍在燕然山周圍的匈奴集團。史學家指,竇憲命班固封燕然山勒石紀功,象徵漢朝佔據漠北地區。

網上圖片

紀功碑的寫法在後世有一定規範,但在東漢時期還沒有完全定型。此時的紀功碑有記事的「序文」和歌功的「銘」兩個部分。前面使用簡單的陳述文字,後面多用韻文,語句駢儷。一般序短,銘長。至於班固在《封燕然山銘》前半部分書寫了長達200多字的序,後半部僅配以30多字的短銘,相當創新。序主要使用賦體,詳細描寫了伐北匈奴之戰的主人公竇憲、征戰的原因以及征戰的過程。銘則大膽使用了騷體,歌頌國家勝利。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班固是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辭賦家,他在銘中使用大量經典,如描寫竇憲的「元舅」一詞,就來自《詩經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據統計,《封燕然山銘》中出自《詩經》、《尚書》的詞語達到十條。熟練使用經典,賦體和騷體的結合,故《封燕然山銘》極具美學價值,也令銘文在此後兩千多年間,反覆被文學家引用及研究。如唐代詩聖李白,至少四次在詩中引用了班固勒燕然山的典故。

正製作《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正製作《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敘述的是在東漢永元年間,軍隊與北匈奴之間的戰役。在永元元年到三年,東漢對北匈奴發動數場戰爭,領兵者為車騎將軍竇憲,以東漢軍軍隊大勝告終。據歷史學者研究指,班固當時在竇憲的軍隊中任中護軍,參謀軍事,親身經歷北匈奴被徹底擊敗,因此才有可能寫出《封燕然山銘》。戰役勝利,也結束漢朝與匈奴間300多年的戰爭,徹底瓦解活躍在燕然山周圍的匈奴集團。史學家指,竇憲命班固封燕然山勒石紀功,象徵漢朝佔據漠北地區。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紀功碑的寫法在後世有一定規範,但在東漢時期還沒有完全定型。此時的紀功碑有記事的「序文」和歌功的「銘」兩個部分。前面使用簡單的陳述文字,後面多用韻文,語句駢儷。一般序短,銘長。至於班固在《封燕然山銘》前半部分書寫了長達200多字的序,後半部僅配以30多字的短銘,相當創新。序主要使用賦體,詳細描寫了伐北匈奴之戰的主人公竇憲、征戰的原因以及征戰的過程。銘則大膽使用了騷體,歌頌國家勝利。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班固是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辭賦家,他在銘中使用大量經典,如描寫竇憲的「元舅」一詞,就來自《詩經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據統計,《封燕然山銘》中出自《詩經》、《尚書》的詞語達到十條。熟練使用經典,賦體和騷體的結合,故《封燕然山銘》極具美學價值,也令銘文在此後兩千多年間,反覆被文學家引用及研究。如唐代詩聖李白,至少四次在詩中引用了班固勒燕然山的典故。

自秦皇封禪泰山後,刻石紀功取代青銅紀功成為主流。東漢以後,邊塞滅敵、開道築亭都會刻石紀功。古代史研究學者認為,紀功碑成為 「石刻功能分類中最早出現的類別」。歷史記載,由帝王以外的將相封禪,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公元前119年,大將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另一個就是竇憲封燕然山。由於沒有文字記載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是否立碑紀功,所以《封燕然山銘》也就成為唯一封禪紀功碑實物。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封燕然山銘》拓片 (網上圖片)

學者認為,封禪紀功碑與邊塞紀功碑不同之處在於,封禪還有祭祀的作用,即「報天之功,故曰封……報地之功,故曰禪。」在那個時代,紀功碑往往立於高山,有向天地神靈宣示成功的意義。在《封燕然山銘》之後不久的《任尚碑》就擺脫了祭祀的性質,成為單純紀實的邊塞紀功碑,宣傳的主要目標也隨之轉向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