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學步」,比喻一味模仿別人,不僅什麼都沒有學到,反而將自己原本的本領都忘記了。對於這個成語背後故事的解釋,一般解釋是,戰國時期一個燕國人聽聞趙國邯鄲人行路姿勢非常優美,便去邯鄲學行路,不料未能掌握要領,反而忘記自己的行路姿勢,最後只能爬回燕國。

故事描述得相當誇張,因為行路是每個人自小學習的生存技巧,怎會輕易忘記行路的姿勢呢?其實「邯鄲學步」中的「步」,並非指一般行路姿勢,而是指行路的禮儀。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當時趙國國都邯鄲是有名的禮儀之地,講究步行的禮儀,更流行一種舞步叫「踮屣」,類似於現代芭蕾舞的點著腳尖跳舞的舞步,非常優雅。

古代禮法中對於行路姿勢非常講究。早在周朝的《禮記》中就記載了種種有關行路的禮儀學問,就連踏上台階先邁哪隻腳都有講究。所以當時去邯鄲學習行路的人相信是貴族出身,需要學習符合身份的禮數或是優雅的「踮屣」舞姿,所以才前往趙國邯鄲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