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南渡民族英雄岳飛和岳家軍抗擊金兵的事蹟可謂家喻戶曉,其中岳飛被宋高宗十二道金牌逼迫班師回朝的故事,也最令人感痛惜。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岳飛率領岳家軍挺進中原,大敗金兀術大軍,接連取得郾城、穎昌大捷,破「拐子馬」,勢如破竹,前鋒已抵開封南郊的朱仙鎮。收復北宋東京(即開封)已指日可待,戰局發展鼓舞人心,是南宋抗金的大好時機。岳飛打算乘勝北伐,渡過黃河,「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之不過在七月二十日前後的一天內,岳飛接連收到十二道金字牌遞發的班師詔。這十二道詔旨措辭嚴峻,不容爭辯地立召岳飛班師回朝。

影視中的岳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岳飛 (網上圖片)

岳飛悲憤填膺,眼看恢復中原的絕好時機白白喪失,感到灰心絕望,不禁仰首長嘆,頓足搥胸曰:「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班師回朝之日,百姓慟哭,岳飛受朝廷詔旨示不得擅留,部分民眾跟著官軍一同南撤。

所謂「金牌」,並非奧運那些金牌,亦非用黃金製造,只是宋代郵驛傳遞制度的一種形式。宋代郵傳一般分步遞、馬遞、急腳遞三等:分別要求日行二百里、三百里及四百里。到宋神宗時,增設「金字牌急腳遞」,主要傳遞緊急詔旨和軍事特急件,要求日行五百里,為當時最快的馬遞郵傳。「金字牌」是一塊木牌塗上朱漆,刻上金色耀眼的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鋪」,即是驛吏不需在驛站內交接,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

當遇到特急的機密軍務,皇帝會親自發出金牌詔旨,連中書樞密院也不得干預。傳遞時要求不分晝夜,驛站離遠聽到搖鈴,驛卒出鋪等候就道交接。情況被形容為:「過如飛電,望之者無不避路。」

由於道路條件和戰​​爭環境等原因,往往不能達到規定日行「四五百里」的要求。就如向岳飛傳金牌,由臨安到郾城,大約兩千里路程,如按規定要求,金字牌遞只需時四天,但實際行程需十天以上,來回就約需二十天以上,即是高宗要與前線郾城的岳飛通一次信息,就需時二十多天。

宋高宗畫像 (網上圖片)

宋高宗畫像 (網上圖片)

據有關史料推測,岳飛在七月五日郾城之戰前夕,給朝廷報告軍隊戰況,指戰績理想希望增援。但奏報過後十多天,朝廷無一兵一卒進援。岳飛熬過郾城、穎昌兩場惡戰,約十八日前後,卻迎來了一道班師詔。

即是說宋高宗在七月八日前後,正值郾城大戰未有結果時,就已經發出第一道班師詔。十日後,即是七月十八日,在岳飛勝仗後才收到高宗訊息。岳飛不願捨棄大好形勢,寫下言詞激切奏章,反對班師回朝,再告知朝廷「時不再來機難輕失」。然而只隔了兩三天,就在一天之內收到高宗命令班師回朝的「十二道金牌」。

岳飛畫像 (網上圖片)

岳飛畫像 (網上圖片)

在這裡就有一個疑問,高宗在沒有收到岳飛七月十八日所回覆的奏章,未了解到岳飛戰況,為什麼要連發「十二道金牌」?還要一天內發十二道,說明命令非常緊急。

有學者指,朝廷向岳飛發出令其班師回朝的金字牌詔旨的前後,抗金戰場的形勢發生微妙變化。金軍這一波南侵,宋軍多路人馬與敵人膠著,但岳家軍卻一路北進,孤軍深入。這時朝廷已令多路前線後撤,如果當時岳飛不班師回朝,岳家軍很有可能被圍,最終喪師。

影視中的岳飛 (網上圖片)

影視中的岳飛 (網上圖片)

近代歷史學家鄧廣銘指岳家軍孤軍無援,將「成為金軍並力合擊的惟一對象,如再奮力前進擊敵,那就等於自行跳入趙構、秦檜所設下的陷阱」。所以這時只需一道金牌,岳飛只能聽令,否則岳飛不但違抗朝命,最終可能被金軍圍困,前景慘淡。

至於高宗有沒有必要一日內連發這十二道金牌?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這樣的事?後世也有懷疑。因為岳飛生前在各地所收到的詔令御札,大都收錄進岳珂《金佗粹編》之中,也有說岳飛「一日而奉金書字牌十有二」,但偏偏不見十二道金牌的內容。這個讓岳飛飲恨悲嘆、壯志難酬的十二道金牌,可能是歷史學家或小說家杜撰,增添班師回朝的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