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關注內地網絡對旺角暴亂的看法

大視野

關注內地網絡對旺角暴亂的看法
大視野

大視野

關注內地網絡對旺角暴亂的看法

2016年02月12日 19:00 最後更新:19:44

旺角暴亂發生幾天,有人話阿爺官方出奇地平靜,不過,昨晚外交部發言人出聲,除了支持特區政府和警方依法維護社會治安,還值得留意,發言人形容「旺角地區發生了由個別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為主策動的暴亂事件」,用「本土激進分離組織」的字眼比較少見。

同時這兩天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一些公共帳號開始發表文章講到旺角暴亂,既有法理上的分析,亦有情感上的分享,值得關注內地網絡對事件的看法,以下兩篇文章分別來自微信號「長安君」和「長安劍」,雖然長了一些,有時間可以一看,頗能反映內地的看法:

內地青年致信香港回歸一代:民主不能憑空移植

昨天,長安君(微信ID:changanjwj)發出《旺角暴亂:能夠成為香港自我救贖的一次機會嗎?》,期待香港社會重新找回法治精神。今天,長安劍的郵箱收到了幾位“80後、90後”的公開信,這封信,寫給香港的同齡朋友:

  香港的同齡朋友們:

  你們好!我們是來自內地的“80後、90後”。可能你們同樣在關注,今天,旺角暴亂的37名被告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出庭受審。這37人中,最年輕的只有17歲。

  我們正在歡度春節,為什麼會有香港的同齡人成為暴徒?互聯網如此發達,我們不是沒管道相互瞭解、探討,卻為何要在社交網路“unfriend”、“unfollow”?

  這一次,有些話,我們想心平氣和、坦誠地對你們說:

  我們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成長起來的,人們把我們稱為是“改革一代”。你們是在香港回歸前後、一國兩制下成長起來的,我們願意把你們稱為“回歸一代”。我們和你們一樣,都對自己的未來抱有夢想,對家園的發展抱有期待。

  聽說,你們困惑於中西方身份之問,驕傲於“香港人”的自稱;你們不安於家鄉在世界的地位下滑,不滿於內地人的“入侵掠奪”;你們熱衷於校園裡的“民主”口號,不屑於“建制派”的觀點;你們自信于香港的文化傳承,輕蔑於內地的文字和教育……

  儘管如此,家與國就那麼容易分開嗎?

  走在香港街頭,我們會看到軒尼詩道、德輔道這些西化譯名,但也能路過洛陽街、湖北街、奉天道這樣濃濃中國味的路牌。基督教的盛行,並不妨礙關公、媽祖、土地廟遍佈全島……

  香港和內地青年,我們已經在網路上爭論了太久,如果雙方永遠居高臨下、指責對方,將永遠也看不清彼此,更看不見歷史的真相:

  指責香港“數典忘祖”的內地青年,我們也許知道電影《十月圍城》,卻不一定瞭解王學圻有真實的角色原型,他是一直傾力贊助革命的香港富商李煜堂(1851-1936);

  我們也許知道抗美援朝,卻不一定知道是香港企業家霍英東,突破西方國家、港英當局“全面禁運”鐵幕運來大量物資;

  我們也許看過紀錄片中的“大逃港”場面,卻不一定知道1962年5月的馬路上,數百名香港人以躺倒的肉身,阻擋住港警的車輪,高聲呼喚素不相識的大陸同胞:“快跳車!快跑!”

  指責內地“忘恩負義”的香港青年,你們也許知道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卻不一定知道1998年3月19日,人民大會堂裡擲地有聲:“只要特區提出要求,中央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保護它的聯繫匯率制度!”

  你們也許熟知家常粵菜的“蠔油菜心”,卻不一定知道這是500多個供港蔬菜基地的女工冒著烈日,按“供港菜心”的嚴格長度要求採摘的;

  你們也許知道香港每4天才供水4小時的歷史,卻不一定知道,是內地1萬多人鑿山劈嶺,才讓東莞東江倒流80多公里,開出了“香港人的生命線”——東深供水工程,五十年來供水從未中斷!

  九七回歸,回歸的不僅僅是身份,更是文化血脈。從歷史到今天,正是香港和內地互相給予,彼此支撐,才讓中華血脈戰勝鴉片戰爭的炮聲,折斷野蠻日寇的尖刀,穿越十年文革的浩劫,推倒租界鐵網的阻隔而不可斷絕!

  鬥轉星移,看到有香港同齡人在互聯網上留言“我願當港英餘孽”,有香港同齡人支持所謂的“占中”和旺角暴亂時,我們感到驚詫。為什麼同為兄弟,年輕的我們之間卻有了這麼大的疏離和隔膜?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香港年輕人要做“世界公民”,追求的是西式“民主自由平等”。但你們是否忘了,這些概念並非西方的獨創,更不是中西方文明分野的標誌。2400多年前,孔子暢想“天下為公,世界大同”;2200多年前,孟子喊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900多年前,范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300多年前,黃宗羲宣告“天下為主,君為客”……

  追求“自由民主”沒有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將“自由和民主”容納其中。我們可以充分想像“自由民主”,但不應忘記,沒有哪一種成功的民主模式是脫離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憑空移植的。

  即便同源于西方文化,英國、美國、日本的民主模式也各有不同;同樣的西式民主,在伊拉克、在阿富汗、在利比亞,只是改變了制度,卻沒能解決仇恨、戰亂和貧窮。

  我們知道,你們尋求改變,還因為讓人感覺逼仄、失望的香港社會現實。

  站在歷史的節點,西式理念遭遇層層困惑,香港發展也面臨種種瓶頸。當你們把遭遇的現實問題歸咎於內地時,是否想過,你們以為的問題的根源,也許正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是否想過,可以回過頭來擁抱一直背靠和依存,但卻被你們輕視、無視甚至敵視的這片大陸?回歸不是單向的,更意味著香港與內地的擁抱、融合和重新認識。

  和你們一樣,我們也給“世界公民”這個概念點贊。香港最大的魅力,就是對中西方文明、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現在是我們摘下有色眼鏡,真正去瞭解彼此的時候了。如果說,前150多年,“香港奇跡”的秘訣在於,你們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未來的150年,再次創造“香港奇跡”的關鍵,應當就在,你們回身真正擁抱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明。

  我們想告訴你們,對於香港青年,採納西方精華、回歸東方懷抱,並不是一個“非A即B”的選擇。站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上,香港之所以能吸引海洋文明的目光,是因為你身後有東方文化的璀璨光芒。

  邱立本先生曾用金庸小說打比方,形容自己和內地學者的讀書進境:“實際上大家都是在練九陰真經,但彼此看對方的練法都像是‘倒練’九陰真經,不過殊途同歸:到了21世紀,大家的武功都在同一個層次了。”在我們這一代,香港和內地的互讀,可能也將經歷同樣的歷程。

  聽說街頭發生衝突的時候,不少香港同齡人傳唱過beyond《光輝歲月》裡面的一句:“風雨中抱緊自由”,我們想把這首歌的另一句送給你們:“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

  此致

  敬禮

  四位內地年輕人

  2016年2月11日

旺角暴亂能夠成為香港自我救贖的一次機會嗎?

 微信帳號:長安君

大年初一,香港旺角發生了暴亂。截至今天,香港警方共拘捕涉案人員64人。

香港不是一直標榜為“法治之地”嗎?香港的核心價值不是法治精神嗎?香港員警形象難道不是讓港人驕傲的法治象徵嗎?怎麼會發生當街圍毆執法員警的事情呢?

從2014年的“佔領中環”開始,香港的法治“堡壘”就已經開始鬆動。“占中”就像打破窗戶的第一塊石頭,破窗效應隨之而來,法治正在喪失對社會的保護和約束,一點就著的暴力對抗反倒有點兒家常便飯的意思了。作為法治典範的香港社會,朝著暴力衝突、街頭運動、動盪失序的方向越走越遠。

旺角暴亂,不說是意料之中,至少也並不令人驚訝,沒有旺角也會有別的事情發生。就像香港明報說的,香港“占中”之後,來到更大的危機面前,社會撕裂沒有癒合,反而走向更深的對立。另一個不出意料的是,一些“熱心”的媒體又開始了“製造”事實與概念,且看他們怎麼說的:

一、“魚蛋革命”

迅速給這場暴動起好名字的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媒體,CNN將之稱為“魚蛋暴動”,英國《衛報》更稱為是“魚蛋革命”。

這場以旺角攤販為幌子的動盪,肯定讓某些人嗅到了突尼斯小販的味道。“雨傘革命”中沒有得逞的目的,似乎又可以鳴鑼開張一次?

小販真的是“魚蛋革命”的主角嗎?還是僅僅是被推到前臺的演員?

我們先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7日晚之前,“人民民主前線”等極右政治團體就在社交網站上呼籲市民前往旺角支持夜市。所以等食環署晚上去清理無照攤販時,馬上就有人出面阻止執法。

員警到來後,有人用磚頭及尖木棍襲警,落單的員警被暴徒圍毆。暴徒們砸車、沿街縱火,90多名員警受傷。

這是“魚蛋革命”嗎?施暴的根本與“魚蛋”小販無關,而是在“占中”中“鍛煉”出來的一群激進分子,是“占中”留給香港社會的主要負資產之一。“占中”之後,一直在尋找“出場機會”,終於找到一次。

正如香港自由党向警務處所發公開信中所說,“旺角暴亂”是有計劃,有預謀,公然挑釁香港法紀之“暴力行為”,是與全港巿民為敵。

把暴亂說成“民主革命”,把暴恐說成民族問題……這些伎倆早已不新鮮,這不過是一些媒體“雙重標準”的又一次施展。

二、“員警開槍”?

暴亂發生後,英國路透社、衛報的標題就是“香港員警在處理騷亂時向天空鳴槍”,“香港防暴員警為驅散示威人群向天空鳴槍”。德國之聲則直接稱是香港警員的對天開槍“激發了更多示威者到場”。

員警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開槍的?電視現場直播中看得一清二楚——是在遭到襲警時,有警員拔出配槍,先後向天開了兩槍。

在標榜“民主”的美國,襲警可當場擊斃。

梁振英說,香港警方使用槍械有嚴格指引,處理手法已是世界上最克制的。

是嗎?

也許一些媒體的特點是健忘和選擇性失明,長安君不介意幫助回憶一下:

2014年長達2個月的香港“占中”,香港警方到最後僅保持了拘捕了320餘人。而2005年巴黎騷亂中,法國警方逮捕4700多人,將650人送進監獄;2011年英國倫敦騷亂中,僅首都地區警方就逮捕將近3900名參與騷亂者;美國發生“佔領華爾街”運動,美國警方開展了長達數年的逮捕行動,至2014年已有近8000名佔領華爾街運動抗議者被捕。

對這些媒體一再重複的“戲碼”,長安君實在懶得多說。長安君更想說的是,絕大多數香港人包括港媒,也逐漸清楚地知道了,是誰在害香港。

香港東網、明報等港媒均報導,此事件是激進的香港本土派“民主前線”及其他組織成員,以聲援小販為由,蓄意挑起。星島日報等港媒稱,雖然本土派否認事前部署,但種種跡象,包括掌握警方人力最薄弱時發難,以及調動數十名精壯“口罩男”襲警及縱火,並有車輛運送武器及不明液體到場,均顯示暴亂一有預謀有部署。

香港多個旅遊界組織包括旅遊業從業聯會、導遊總工會均發表聲明,支持港府和警方嚴正執法,維持社會秩序。新聞行政人員協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發表聲明譴責暴力行為,希望警方徹查,早日將行兇者繩之於法。

香港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稱事件是“占中的延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事件令香港蒙羞。

“占中”一鬧,對香港社會的破壞已經顯現。香港政府統計,2015年,香港零售業銷售總額降至4752億港元,為自2012年以來新低,較2014年全年下跌3.7%,跌幅甚至比2003年SARS期間下跌2.3%更為慘烈。香港旅遊局統計,2015年12月的到港遊客數量下降了近16%。春節期間,紫荊廣場的遊客稀稀落落。

這幾年,香港確實有經濟下滑、國際地位下降。微信公號“港股那點事”一文說,這是幾乎任何一個地區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週期中都會遇到的一些坎坷與波折而已,與內地民眾歷史上經歷的各種驚人磨難相比,香港這些甚至都不算個什麼事。社會與經濟發展都是螺旋週期的,遇到困難了,檢討反思,眾志成城,跨過去就好了。就算把旺角砸個精光,就能讓香港走出當下困局?”

沒有建立在法治上的自由,只是少數人的自由,卻是多數人的噩夢。沒有建立在法治上的民主,是虛幻的海市蜃樓,是被綁架的民意。以前看過篇文章,說少數人在拿香港的未來謀自己的私利。其實香港失掉的還不只是未來,包括現實,就在當下。

好的社會規則形成起來很難,而毀掉它們卻容易得多。香港已面臨危機,香港明報刊發社論稱,面對嚴峻局面,香港社會須坐言起行,維護法紀,共同拯救隨時墮入深淵的香港。

如果這次暴亂能夠讓絕大多數香港民眾進一步看清這些香港本土派激進分子的本質,看清他們對法律的無視、對香港核心價值的肆意踐踏以及對香港社會的無情無義,及時為香港社會法治體系的鬆動踩下刹車,重塑香港司法機關的法治權威,旺角暴亂也許就是香港自我救贖的一次機會。

好在,清醒得還不算太晚,好在,還有強大的祖國支持。只要香港民眾都能看清事實,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都有信心。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82年前烈士犧牲時緊握的照片被修復 相裡的女子端莊秀麗

2024年04月27日 12:30 最後更新:12:41

被烈士緊握82年的照片有後續了。

央視新聞報道,河北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早前在遷移雪村戰鬥犧牲的烈士遺骸過程中,發現其中一名烈士雙臂抱在胸前緊握一張年輕女性的照片。近日,這張被烈士緊握82年的照片被修復了,照片中的女子端莊秀麗。眾多網友表示「看見照片,忍不住淚崩」。

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位「無名烈士」的遺骸。照片上的她是誰?是烈士的戀人?妻子?或是其他親人?工作人員推測,她一定是這位烈士最為牽掛的人。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這張烈士緊握的照片感動了眾多網友,也有很多網友在線留言求助,看能不能幫忙修復照片。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然而歷經82年,照片已經風化,面部細節也有些模糊。為了確保修復的準確性,TR美術工作室嘗試對原照片進行特徵分析並分組修復了幾個版本,之後匯總融合確定了最終效果。修復人員說:「希望盡微薄之力,為烈士尋親帶來一些幫助」。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在現場挖掘時,擔心破壞烈士遺骸的完整性,工作人員都特別小心。肅寧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位烈士被挖出來時,兩個胳膊抱在胸前,手骨已經沒有了,在胸口上就放著那張照片」。

雪村戰鬥烈士墓出土的烈士皮帶扣,上面是當年群眾掩埋烈士的草席。央視新聞圖片

雪村戰鬥烈士墓出土的烈士皮帶扣,上面是當年群眾掩埋烈士的草席。央視新聞圖片

該工作人員表示,見到照片中是一位秀麗端莊的女性,既心痛,又震撼。「過去八十多年了,照片保存相對完美,這種情況之前從來沒有過」。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據了解,這位烈士除了緊握的照片,在他的身邊還發現六枚銅板、四發子彈,四個白色的襯衣扣子等遺物。「這次戰鬥犧牲的戰士大都十七八歲,如果有子女就相對好尋親,沒有的話,難度挺大的」。

近日,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受到當地邀請,對烈士遺骸DNA進行鑒定。該團隊曾在去年9月復原了40餘名山西呂梁無名烈士的容顏。其中,編號為「M19」的烈士找到了親人。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通過對緊握照片的烈士遺骸進行鑒定,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一名老師介紹,這位烈士比較年輕,估計年齡範圍在14到17歲,鑒定結果偏向男性,最終還是需要通過DNA做進一步確定。「非常有感觸,這些烈士犧牲時年齡都比較小,以前的愛國主義教育更多是課本上的,現在感受更加深刻」。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後續將會對烈士遺骸進行DNA鑒定,掃描頭骨,復原容貌。「復原出烈士的照片後,對家屬和公眾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安慰」。

央視新聞圖片

央視新聞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