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雷聲大,動能小」的雷動計劃

博客文章

「雷聲大,動能小」的雷動計劃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雷聲大,動能小」的雷動計劃

2016年04月20日 22:28 最後更新:22:28

戴耀廷教授提出由泛民和中間派人士參與雷動計劃,希望在9月立法會選舉中透過互相協調下,取得半數議席,增加議會內對抗政府的力量。當然,說話可以十分漂亮,但從實際政治層面分析,便會知道這又是一個有心無力的計劃。

雷動計劃要徹底成功,需要通過幾個關口。第一,參與雷動計劃的組織或人士,需要經過內部的初選,訂出各區的參選名單,並按各區的目標議席作分配。第二,投票日前需進行民調,以便了解各張名單的當選機會。第三,需要有「聰明選民」和「雷霆救兵」,前者負責投選勝算較高的候選人,後者負責在投票日最後階段,投票給「告急」的候選人。如此,戴耀廷教授認為,雷動計劃可以協助泛民和中間派人士在分區直選取得23席。只要加上功能組別的部分議席,足可達成取得半數議席的目標。

然而,戴耀廷忽視重要的一點,就是泛民不可能協調成功。假如泛民能夠團結合作,筆者相信,民主黨就不會被「分家」,亦不會出現大量政黨林立的局面,甚至不需要雷動計劃作協調。應該明白,每個泛民政黨對立法會虎視眈眈,除了美其名可以反映民意和向政府施壓,更重要的是高度的曝光率,以建立和鞏固政治勢力。因此,對於中、小型泛民政黨而言,即使當選機會不大,亦有出選的誘因。部分人士甚至認為,立法會選舉是全港關注的政治事件,即使沒有機會當選,亦應參與其中藉以提升知名度。因此,在這種本小利大的政治遊戲中,投身其中的好處實在太多,各個政黨不可能輕易放棄出選的機會。

而且,對於中、小型政黨而言,初選的做法對他們是不利的。中、小型政黨之所以是中、小型政黨,正正是因為他們知名度不高,未能建立雄厚的政治勢力。如果要求他們與大黨或其他政治明星先進行初選分出勝負,落敗的可能性相當大。換言之,初選的做法,無異於一場表現政治保守主義的儀式,將傳統大黨的地位加以確立,扼殺中、小型政黨的發展空間。因此,不難發現部分小型政黨如熱血公民批評並拒絕參與雷動計劃。

除了中、小型政黨有自己的盤算外,大型政黨亦有自己的顧慮。以民主黨為例,他們肯定會在9月立法會選舉中,派出兩名候選人參加超級區議會選舉。因此,他們自然希望可以在五個分區出選,以便在五區進行雙重宣傳。然而,在戴耀廷的建議下,新界東、西應分別推出六張名單參選。這對進行新舊交替的民主黨而言,有機會在新東及新西初選便落敗收場。最終未能發揮五區優勢,危害超級區議會的選情。

更糟的是,戴耀廷的做法,有違一向堅持的民主原則。民主選舉是要求選民按自己的喜好選出政治代表,而不是實行配票或策略性的做法。不過,雷動計劃的本質,不在於選民根據內心的偏好投選適合的候選人,而是為了陣營的勢力配票,勉強選民投下未必與自己理念和立場最為相近的候選人,目的就是讓泛民取得多數議席。簡言之,戴耀廷是利用出賣民主的方式以爭取民主。

事實上,戴耀廷的目標並不是首創。早在2004年,泛民派一度希望借助廿三條的後遺症,嘗試爭取在立法會取得過半議席,以「癱瘓」政府的運作。最後,泛民不單未能達成目標,而且得到的議席較預期更少。不少政治評論員事後分析,認為泛民這種不合作,甚至激進的選舉口號和理念,未能爭取大部分市民的認同,導致流失選票。當然,2004年的政治氣候不能與今天相提並論,但仍然可以肯定這種對抗式的選舉目的不會得到主流選民的認同。

不論雷動計劃是否成功,泛民同樣會出現巨大的變動。假如雷動計劃成功協調各黨派的參選名單,那麼中、小型政黨的出路將變得艱難,未來泛民的路向將由傳統大黨和新興受歡迎政黨所主導。然而,如果雷動計劃失敗,各政黨按原定策略出選,則會互相界票,互相拖累,有機會失去部分議席,影響泛民在議會內的勢力。




黃遠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馬爾代夫舉行國會選舉 執政人民全國代表大會大勝

2024年04月22日 04:50 最後更新:08:24

印度洋島國馬爾代夫舉行國會選舉,總統穆伊茲領導的執政人民全國代表大會贏得國會的控制權。

AP圖片

AP圖片

今次選舉有368名候選人競逐93個國會議席。在經已公布結果的86個議席中,人民全國代表大會佔66席,超過成為國會「超級多數」的所需席位。至於主要反對派、親印度的馬爾代夫民主黨就慘敗,暫時只取得12席。

AP圖片

AP圖片

這次選舉被視為對穆伊茲推進與中國更密切經濟合作的關鍵考驗。穆伊茲去年九月當選總統,但人民全國代表大會及盟友在現屆國會只佔8席,令穆伊茲的施政受阻,包括提名的三名內閣人選和提出一些支出法案未獲通過。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