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今開幕,並揭示血管生成素2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有密切關係,正研究透過量度血管生成素2的水平,來預測治療的長期效果,將進行臨床研究。

老年黃斑病變是非常普遍的眼疾,當中的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能致永久失明。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是由於視網膜的黃斑區,出現不正常新生血管出血所致。而每人體內都會有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及血管生成素(ANG)等生長因子,都能促進新血管生成,以及修復受損血管。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吳兆駿解釋,生長因子基因變異,即例如血管生成素水平過高或過低,均可致病變。

吳兆駿引述醫管局2010年數據指,全港每年有3,000宗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新求診個案;現估計全港50多萬人口患上老人黃斑病變,當中約一成屬濕性患者,料數字會隨著人口老化,20年後增至70多萬人。

由於有約一成半有關患者對現有治療方案(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的反應未如理想,視力持續缺失,再加上有海外研究早已證實另一生長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與癌症有密切關係,故引發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進行相關研究。

中大醫學院去年邀請20至30名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以及非有關患者進行研究,發現患者內的ANG2水平愈高,視力則愈差;ANG2水平愈高,眼內黃斑區愈腫脹。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及中大包素菊黃斑病變治療及研究中心醫務總監柏倫醫生(Dr. Marten Erik BRELEN)表示,研究團隊現正研究透過量度ANG2的水平,來預測治療的長期效果,並將進行臨床實驗,例如雙管齊下,結合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anti-VEGF)和抗血管生成素2 ( anti-Angiopoietin2)藥物,冀能藉此提升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