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內地不會很快放開疫情管控

博客文章

內地不會很快放開疫情管控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內地不會很快放開疫情管控

2022年11月08日 19:06 最後更新:21:29

內地近日又爆出新一波疫情,昨日(11月8日)新增本土確診個案843宗,本土無症狀感染病例6632宗,主要爆發地是廣東,新增本土確診198宗,無症狀感染2330宗。

內地仍然實施「動態清零」政策,全力對抗疫情,而控疫的手法已比較柔性,由大面積封控,到現在是盡量減少封控的規模,盡量避免封城,例如廣東九成病例在廣州市,主要在廣州海珠區。海珠區自本月5日起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地鐵、巴士暫停服務。海珠區社會面疫情防控措施延長至11日。

內地亦開始限制層層加碼疫情管控措施,一些地區出現管控過嚴的狀況,被通報批評。

但外界更關注中國大陸會否進一步放寬疫情管控限制。上周多家外媒傳出消息,中國會快速放寬至「2+5」(即2日酒店隔離和5日家居隔離)的入境檢疫限制,但只聞樓梯響,不見有人來。

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7日的報導就審慎一些。報章引知情人士話,儘管內地防疫措施的影響越來越深,但中國官員仍在謹慎行事,小心考慮放寬固守已久的「動態清零」防疫方針,重啟對外開放,但中國官方沒有為此設定時間表,過程也相當緩慢。中國要完全恢復到新冠大流行之前的狀態,估計還有一段路要走,這個時間表可能會接近明年年底。報導又說,目前中國入境檢疫是「7+3」(7日酒店隔離加3日家居隔離),估計明年會減少入境旅客的檢疫總日數至7日,還會逐步減少核酸檢測的要求。

我傾向相信內地會緩慢放開的版本。內地正在衡量兩方面的代價,首先是長期維持嚴格控疫政策,要付出越來越高的代價,包括:

一、維持動態清零政策的成本,其對經濟的影響,特別是在全球經濟放緩、內地出口增長下降的情況下,推動內需是支撐經濟的重點,而嚴格抗疫措施會對內需有影響。

二、長期實施嚴謹的抗疫措施會造成抗疫疲勞,民眾的耐性逐漸下降。

三、部分地方政府怕疫情失控,層層加碼,甚至有個別地區出現從外部鎖死封控區的做法,過分嚴格的執行會造成一定的風險。

相反地,若馬上全面放開疫情管控,又會出現另一些風險:

一、可能造成大量的死亡。無論是從西方國家以至香港,當第一波全面感染到來的時候,可能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染上新冠,即使新冠變種病毒株Omicron的死亡率不是很高,但由於感染者眾多,就會造成大量的死亡。以香港今年年頭開始的第五波疫情有9000人死亡推算,中國有14億人口,可能會有190萬人因此而死亡。在短時間內有這麼多人死亡,令人難以接受。

二、因醫療擠兌對造成的額外衝擊。中國除了沿海的大城市之外,其餘的地方都比較落後,特別是農村地區,衛生條件比較差,醫院的醫療設備並不足夠。若短期內出現大量確診,再衍生出來的是醫療擠兌的問題,當大量醫院病床要撥給新冠患者,其他病患可能得不到適當照顧而死亡。

中央政府要保護人民的生命,亦兼顧經濟發展,要平衡兩方面的需求,所以絕對不會如外界簡單地想像,馬上急速躺平就可以解決問題。

中央採取的方向應該是逐步放寬,縮減隔離的日數,減少核酸檢測,抗疫政策亦變得較前柔性,減少對居民生活以至經濟活動的影響。這是最合理的一種路徑。與此同時是要大規模地增加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和研發出便宜的特效藥,有利下一階段比較大幅放寬,有些事情,急也急不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2024年05月17日 19:06 最後更新:19:17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之後,選了中國作為他首次外訪的國家,顯示中俄兩國有極其緊密的外交關係。這種外交關係雖然不是軍事同盟,但已將兩國各方面合作推到極高境界。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進行了大範圍和小範圍的會談,會後共同會見記者,更加公布「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超過1萬2千字,共分10個部分,涉及兩國的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雙邊關係,內文至少13處直接點批評美國,指明中俄兩個反對美國霸權。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話,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推動了俄羅斯和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犯了重大的政策錯誤。白邦瑞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說,過去75年大部分時間裏面,中國和蘇聯發生不少衝突,所以看到中俄兩國像這樣走在一起,「對我來說真是令人震驚,這是我一生見到最大的錯誤之一」。他認為將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拉在一起,這確是一個「最高級別的錯誤」。

白邦瑞極其資深,早在1970年代已經協助華盛頓制定對華政策,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多個職務。他說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以將中俄分開作為政策目標,這個政策直到2020年開始生效,當時總統特朗普試圖利用關稅來逼使中國與美國合作。

由於白邦瑞深度參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透過他去了解美國的思維,明白分化中俄是美國的長期策略。在軍事上,由於俄羅斯的核力量和美國是全球兩強,所以拉攏中國、孤立俄羅斯,是維護美國安全的重要策略。但白邦瑞認為,拜登政府一手將這個策略毀掉。

拜登政府的態度促成中俄深度合作。中俄的12000字聲明,涉及很多重要領域,其中能源和農糧業的合作最受關注。

第一,能源合作。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莫斯科和北京很快就會簽署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巨型管道的合同,將更加大量的天然氣輸往中國。俄羅斯現在透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該管道在2019年開通,現在計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可以從俄羅斯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蒙古向中國輸送多達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不過,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中俄的能源談判並不局限於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早前傳出消息指中俄計劃構建第3條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條管道在俄羅斯南方經哈薩克進入中國,若然成事,顯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將會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境界,這等如俄羅斯重大戰略轉移。過去俄羅斯主要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在俄烏戰爭之後,美國發動歐盟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俄羅斯急欲尋找替代客戶,中國就是最佳選擇。如果第三條天然氣管道拍板,就意味著俄羅斯的能源政策全面倒向東方。

第二,農業合作。過去中俄兩國合作範疇較少觸及農業,兩國聲明提到,要釋放農業領域合作巨大潛力,擴大兩國農產品相互市場准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豬肉、水產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堅果等的貿易。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繼續研究在俄羅斯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

中俄農業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是,會成為中國輸入美國農產品的替代品。美國禁制向中國輸出高科技產品,高端芯片等價值高昂的美國貨不能輸向中國,變成美國對華輸出的商品的比例更加嚴重向大豆谷物等農產品傾斜,而俄羅斯一向並非中國入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今次兩國聯合聲明提到大豆等農業合作,隱隱然發出一個警告,中國可以從俄羅斯輸入大豆等,大面積替代美國的農產品。

另外,俄羅斯一直輕視遠東地區的發展,俄國遠東地區地域廣大,但發展極其落後,如果中俄兩國真的可以全面開發農業合作,讓中國大力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搞農業的話,前景將會十分亮麗,替代西方農產品進口的可能性亦會很大。

簡而言之,美國由於戰略選擇或是戰略失誤,要鎖定中國為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同時在俄烏戰爭中又與俄羅斯為敵,變成兩條戰線開火,逼使中俄合作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境界。中俄的深度合作,無論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對美國都會是一個重大挑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