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端午節為何不能「祝快樂」?

歷史長河

端午節為何不能「祝快樂」?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端午節為何不能「祝快樂」?

2016年06月09日 15:01 最後更新:18:47

這一兩天,一條話端午節不能互祝「快樂」的消息,在Whatsapp 和Wechat瘋轉,內容如下:

「端午節不能互祝『端午節快樂』,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為端午節是個祭祀節日,歷史上的這天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羅水,非遺專家楊廣宇教授說,不是所有節日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端午節,只能互送『安康』。」

網絡是一窩風的世界,此貼子一經轉發,網友紛紛倣效,將原本祝福「端午節快樂」,改為改為「端午節安康」。

但這個世界總有不同意見,有人找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微博上的評論,話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樣,清明不可祝福快樂,但端午雖然紀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讓大家快樂的意義,祝「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

張頤武又表示,很多古人詩文都講到快樂過端午,例如北宋詩人晏殊的端午詩:「雕盤分楚粽,重重團扇畫秦娥;宮闈百福逢嘉序,萬戶千門喜氣多。」又例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詩的序中說道,在端午節「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

無論如何,端午為朋友送上祝福,有心就可以了,如何用語,莫太介懷。




趣味史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保存2000年仍完整無缺!河南戰國時期古墓驚見最古老「糭子」

2023年07月03日 11:00 最後更新:14:34

每年端午節大家都會食糉來應節,但有沒有想過在2,000年前古人已會包糭來吃?在中國河南省信陽市的城陽城遺址中,考古專家意外地發現了一批戰國中期楚國貴族墓葬,其中包含了一些用槲葉包裹的圓形物體。經過分析後驚人地發現,這些物體竟然是超過2,000年前的「糭子」,成為目前中國考古界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糭子。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據陸媒報導,這座被稱為8號墓的古墓呈現「甲」字形平面,由於地下水位較高,墓室被水浸泡,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埋藏環境,有助於古文物的保存。信陽城陽城遺址八號墓的考古發掘負責人武志江表示,在他們的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大量用葉子包裹的圓形物體,外部是寬大的槲葉,內部則包含了水稻、黍等作物。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與寄生物考古實驗室主任藍萬里表示,「這些包裹一共有40個,都保存完好,直徑大約在10至15公分之間,厚度大約在3至5公分。它們都是用麻繩或莖稈捆綁起來的,外形像是厚厚的圓餅」,另外經過體視顯微鏡的檢測後發現,其中39個包裹裡面是沒有去殼和煮過的稻米,而另外1個則是黍米。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藍萬里表示,他們還對照了同類的現存植物葉子,根據葉子的形狀、邊緣、大小、脈紋等特點,判斷出圓形包裹外面的植物葉子是槲樹的葉子,「槲樹是殼斗科的一種植物,在豫西地區,還有用槲樹葉子包糭子的風俗,也叫做槲包」。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