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放得慢也有風險

博客文章

放得慢也有風險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放得慢也有風險

2022年12月27日 22:35 最後更新:23:26

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布將新冠肺炎重新命名為「新冠感染」,並由年1月8日開始,將新冠感染由過去乙類流行病實施甲類管理(乙類甲管)的做法,調整為「乙類乙管」。意味著自2020年1月20日內地開始實施嚴格的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會作重大調整,將會全面放開防控措施。最具大影響的舉措包括:

1. 全面放開入境限制,1月8日開始實施「0+0」,入境內地只要求入境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熱等症狀人員,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結果為陰性可以進入社會面,陽性者,若屬於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型病例,可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其他情況提倡儘快前往醫療機構診治。

除此之外,進入內地全無檢測、隔離或醫學監察要求。

2. 確診者不再強制隔離,也不界定密切接觸者。

3. 除了去老人院和社福機構外,去其他處所不再要求核酸檢測,健康碼亦不再使用。

簡單總結,內地在1月8日後會全面復常。當然還有一大套防重症措施。

內地由嚴格控疫到快速放開,民眾需要時間適應。

國家衛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解釋調整到「乙類乙管」的5點原因: 1. 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2. 疫苗接種的普及,全程接種佔全國總人口90%以上。3. 醫療救治能力得到提升。4. 已具備包括中藥、西藥在內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生產和供給能力。5. 人民群眾健康意識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逐漸提高。

梁萬年說的是放開的條件,他沒有說的放開的拉力和推力。內地贊成和反對放開,有代際矛盾,中老年人、在國家單位打工的人、特別是退休老人,反對放開,部份人也一直拒打疫苗,認為嚴格封控可以保護他們。而中青人,特別是在商業機構工作的人,學生等,有明顯的抗疫疲勞,認為嚴格抗疫遇上易感而致死率低的奧密克戎病毒,封控對生活對工作的影響極大,一直在大力要求放開。中央就在兩種要求下謀取平衡,等待放開的時機。

11月底各地爆發的反封控示威,影響到政權穩定,增加了放開的推力。而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到了臨界點。這兩大因素是放開最大的推力。

11月底至今初步開放的情況,中央已掌握數據,認為風險可控,就決定1月8日全面復常。新冠感染無論致病率有多低,的確有人因此而離世,每年流感也會殺人。但經濟急滑和過長封控的抑鬱,也會殺人。內地年青人失業問題嚴重,11月中國失業率5.7%,16至24歲城鎮青年人失業率為17.1%,今年夏季中國畢業學生數創歷史新高,超過1000萬。經濟差年青人長期失業,也會害死他們。

向左走向右走都有代價,國家走在鋼線上作出平衡。放得快放得慢也有爭論,表面看放開得慢一點好像會準備得好一些,但外界唱衰你的時間和空開也會大一些,內部反對放開的聲音激發起來的機會高一些,總體而言,走得慢的另類風險,大家未必能夠想像。

中央決定一步闖出去,快速挺過去,也經過小心衡量計算,相信不是拍腦子的決定,既看科學數據,也看政治平衡。

餘下的問題是內地放開了,香港和澳門應該要跟上去,因為1月8日之後通關了,反過來港澳搞得較嚴的疫情管控措施,意義也不大了。反而快速轉變,部署配套,更為重要。

盧永雄

Tags:

疫苗通關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2024年05月17日 19:06 最後更新:19:17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之後,選了中國作為他首次外訪的國家,顯示中俄兩國有極其緊密的外交關係。這種外交關係雖然不是軍事同盟,但已將兩國各方面合作推到極高境界。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進行了大範圍和小範圍的會談,會後共同會見記者,更加公布「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超過1萬2千字,共分10個部分,涉及兩國的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雙邊關係,內文至少13處直接點批評美國,指明中俄兩個反對美國霸權。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話,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推動了俄羅斯和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犯了重大的政策錯誤。白邦瑞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說,過去75年大部分時間裏面,中國和蘇聯發生不少衝突,所以看到中俄兩國像這樣走在一起,「對我來說真是令人震驚,這是我一生見到最大的錯誤之一」。他認為將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拉在一起,這確是一個「最高級別的錯誤」。

白邦瑞極其資深,早在1970年代已經協助華盛頓制定對華政策,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多個職務。他說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以將中俄分開作為政策目標,這個政策直到2020年開始生效,當時總統特朗普試圖利用關稅來逼使中國與美國合作。

由於白邦瑞深度參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透過他去了解美國的思維,明白分化中俄是美國的長期策略。在軍事上,由於俄羅斯的核力量和美國是全球兩強,所以拉攏中國、孤立俄羅斯,是維護美國安全的重要策略。但白邦瑞認為,拜登政府一手將這個策略毀掉。

拜登政府的態度促成中俄深度合作。中俄的12000字聲明,涉及很多重要領域,其中能源和農糧業的合作最受關注。

第一,能源合作。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莫斯科和北京很快就會簽署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巨型管道的合同,將更加大量的天然氣輸往中國。俄羅斯現在透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該管道在2019年開通,現在計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可以從俄羅斯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蒙古向中國輸送多達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不過,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中俄的能源談判並不局限於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早前傳出消息指中俄計劃構建第3條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條管道在俄羅斯南方經哈薩克進入中國,若然成事,顯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將會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境界,這等如俄羅斯重大戰略轉移。過去俄羅斯主要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在俄烏戰爭之後,美國發動歐盟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俄羅斯急欲尋找替代客戶,中國就是最佳選擇。如果第三條天然氣管道拍板,就意味著俄羅斯的能源政策全面倒向東方。

第二,農業合作。過去中俄兩國合作範疇較少觸及農業,兩國聲明提到,要釋放農業領域合作巨大潛力,擴大兩國農產品相互市場准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豬肉、水產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堅果等的貿易。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繼續研究在俄羅斯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

中俄農業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是,會成為中國輸入美國農產品的替代品。美國禁制向中國輸出高科技產品,高端芯片等價值高昂的美國貨不能輸向中國,變成美國對華輸出的商品的比例更加嚴重向大豆谷物等農產品傾斜,而俄羅斯一向並非中國入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今次兩國聯合聲明提到大豆等農業合作,隱隱然發出一個警告,中國可以從俄羅斯輸入大豆等,大面積替代美國的農產品。

另外,俄羅斯一直輕視遠東地區的發展,俄國遠東地區地域廣大,但發展極其落後,如果中俄兩國真的可以全面開發農業合作,讓中國大力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搞農業的話,前景將會十分亮麗,替代西方農產品進口的可能性亦會很大。

簡而言之,美國由於戰略選擇或是戰略失誤,要鎖定中國為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同時在俄烏戰爭中又與俄羅斯為敵,變成兩條戰線開火,逼使中俄合作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境界。中俄的深度合作,無論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對美國都會是一個重大挑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