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藝術市場活躍,吸引了不少新買家進場,特別是比較年輕的中產階級朋友,不過收藏對象似乎集中在現當代藝術品, 也許真的是當代藝術品的真偽爭議較少,感覺上的入門的門檻較低吧!那麼古董叫人望而卻步是否因為真假難辨呢?

   

   

『買藝術品當然必須鑑定真假,在這方面收藏古董比當代藝術品的確較為困難,但不是沒有方法,』古董收藏家、顧問李宗鴻走了一條頗為冷門的收藏之路 ── 中國高古瓷器,也不諱言自己在建立收藏過程中交了不少學費。『買古董除了自己要多看多接觸,與可信賴的專家合作外,在收藏的初期可以避重就輕,選擇一些優質但風險相對低的古董入手。舊的東西很多,有些當然是無價寶,但也有很多年份久遠,有歷史和欣賞價值,但又不屬於最高階罕有品的古董,價錢不高,古錢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枚保存狀態良好的宋徽宗年間“崇寧通寶”錢幣,錢文是宋徽宗親書,價格不過幾千元,假冒像這一類型古董誘因不大,所以其實是很安全的。』

 

 

李宗鴻外表和實際年齡都很年輕,有點難與高古瓷器和古董扯上關係,不過,實際上他與古董的關係從小學時期已經開始:『我八、九歲已經開始看古董,的確有點早熟,所以小時候沒有太多朋友!我從小就喜歡歷史故事,喜歡刨根問底,但當時沒有電腦上網,書上只有文字和簡單黑白插圖,覺得意猶未盡,於是母親帶我去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預展,除了圖錄,還有實物任看,印象非常深刻,我不少英文詞語都是看拍賣圖錄學的!』終於在同齡小朋友買鐵甲萬能俠的時候,他以八十元的積蓄買了人生第一件龍泉窯,當時其實不知道它是元朝真品,只是覺得喜歡,沒先到從此與古董結下不解緣。那件龍泉窯他保存至今,更是他向太太求婚時的道具。

 

 

『無可否認目前香港較少年輕收藏家對古董有興趣,所以更加要積極推動,令收藏古董普及。我理想中的狀況有點像倫敦。倫敦與任何大城市一樣貧富懸殊,但是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一些老東西,像舊書櫃、花瓶、祖母留下的首飾,這些物品不一定很值錢,可是都是有歷史的,大家有共識去保留,這其實就是收藏的開始。』

當代藝術市場火熱,交易量大,對以投資保值出發的新買家似乎較有保障。古董的升值潛能又如何?『古董當然也有升值空間,不過我不太贊成以升值與否作為收藏的標準。其實,傳統收藏家除非是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出售藏品,但是近年中國經濟起飛,大量資金湧入藝術市場,從1990年代開始買入的藝術品水漲船高,買家開始出售,拍賣會出現幾年間轉手的拍品,而且買入賣出的週期越來越短,這是不正常的。古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原古代的社會、人民生活與精神面貌,當中樂趣無窮,不是金錢可以衡量。』




蘇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