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不要不斷搞政改了

博客文章

不要不斷搞政改了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不要不斷搞政改了

2023年05月02日 18:38

政府公佈公佈完善地區治理改革方案,來屆區議會將由4成委任、4成間選、2成直選產生,未來由民政專員出任區議會主席,突出行政主導,開啟了地方行政撥亂反正的新一頁。

特首李家超形容以前「行錯路」,出現港版顏色革命,有區議員曾經提議大家攬住香港跳崖,他不容許區議員破壞香港整體利益,攬住任何一名市民跳崖。

討論區議會改革,我覺得有兩個重要問題:

1. 地方行政是工具還是目標?在香港回歸之前的殖民統治時期的百多年,港英政府從來沒有給予香港民主選舉,到了1979年,當英國人知道中國在1997年會收回香港之後,就急急腳在1982年推出區議會選舉,在1985年開始舉行立法局選舉,在香港埋下「民主抗共」的根苗。在英國人眼中,區議會選舉只是工具。

全國人大在1990年制定《基本法》,將區議會的發展撥亂反,在《基本法》第九十七條列明香港可以設立非政權性的地區組織,就地區事務諮詢,以及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基本法》的條文中,連「區議會」這三個字也沒有,更突出是「非政權性組織」。而在國家的憲制安排中,搞地區行政本身就是目標,要有諮詢和服務兩大功能,當中沒有什麼重大政治職能,更不能發展為民主抗共的踏腳石。

今次特區政府推出的區議會改革,強化地區治理,明顯是回歸《基本法》的初心。區議會不能政治化,不能成為培養出一大批顛覆政府份子的基地。

特區政府設定區議會直選議員的比例只有2成,採取雙議席單票制,在議員資格上加入審核機制,就等如加入制度性的安全閥,以維護國家安全為首要任務。

2. 不斷搞政改還是聚焦民生?坊間討論區議會的組成,其中一個觀點是若認為直選成份不足夠,未來還可以再增加。表面看,這個意見溫和折衷,但卻引來要不斷地檢討的期望。我認為無論是2021年的完善政制,以及2023年區議會改革,都不應該視為很快要檢討的權宜之計,這裡涉及幾個問題:

a. 政改本身就是動亂之源。香港已回歸26年,期間的幾場政改,都觸發動亂。2014年的佔中,明顯就是針對2015年的政改,反對派提出了所謂「真普選」的要求;2019年的黑暴運動,雖然是由反對修訂《逃犯條例》觸發,而參與者當時提出的所謂「五大訴求」,最後一項就是「真普選」。

過去每次做政制檢討都觸發動亂,特別是有人刻意利用街頭示威來逼政府進行激進改革,大家不得不承認,政改本身就是動亂之源。

b. 自由民主不是社會的唯一目標。以激進手法爭取普選者,全盤接受了美西方所灌輸的價值,以民主自由作為社會的唯一目標,更不惜犧牲其他所有的事情來去爭取。例如在社會上製造動亂脅逼政府,或者在議會上用拉布的方式去癱瘓政府。其實,除了民主自由之外,穩定發展也是社會重要的,甚至更為重要的價值。

香港與新加坡從來都有「雙城競爭」,香港的每年人均產值去到4萬多美元就停滯不前,2022年,香港人均產值4.9萬美元,而新加坡8.3萬美元,新加坡已遠遠超越了香港。香港之所以大落後於新加坡,主要因為本地政治卡著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在香港完善政制之前,街頭有暴力示威,議會內有拉布,每年有過千億工程撥款批不出來,整個社會在不知不覺之間,付出重大代價,穩定和發展無從說起。

如今世界適逢大變,美國要阻止中國挑戰其全球霸權,壓制中國發展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所有涉及香港、台灣或者新疆的議題,無論是真議題還是假議題,都可以被美西方利用為攻擊中國的工具。香港的地方行政,就不要繞著美西方的民主論去轉,區議會不再成為激進政治的溫床,搞好地區服務,已經是邀天之幸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最大的戰略錯誤

2024年05月17日 19:06 最後更新:19:17

俄羅斯總統普京連任之後,選了中國作為他首次外訪的國家,顯示中俄兩國有極其緊密的外交關係。這種外交關係雖然不是軍事同盟,但已將兩國各方面合作推到極高境界。

習近平主席和普京進行了大範圍和小範圍的會談,會後共同會見記者,更加公布「兩國建交75周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超過1萬2千字,共分10個部分,涉及兩國的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雙邊關係,內文至少13處直接點批評美國,指明中俄兩個反對美國霸權。

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傳統基金會研究員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話,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推動了俄羅斯和中國結成戰略夥伴關係,犯了重大的政策錯誤。白邦瑞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說,過去75年大部分時間裏面,中國和蘇聯發生不少衝突,所以看到中俄兩國像這樣走在一起,「對我來說真是令人震驚,這是我一生見到最大的錯誤之一」。他認為將俄羅斯和中國兩個核大國拉在一起,這確是一個「最高級別的錯誤」。

白邦瑞極其資深,早在1970年代已經協助華盛頓制定對華政策,曾在美國國防部擔任多個職務。他說華盛頓長期以來一直以將中俄分開作為政策目標,這個政策直到2020年開始生效,當時總統特朗普試圖利用關稅來逼使中國與美國合作。

由於白邦瑞深度參與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即使不同意他的觀點,也可以透過他去了解美國的思維,明白分化中俄是美國的長期策略。在軍事上,由於俄羅斯的核力量和美國是全球兩強,所以拉攏中國、孤立俄羅斯,是維護美國安全的重要策略。但白邦瑞認為,拜登政府一手將這個策略毀掉。

拜登政府的態度促成中俄深度合作。中俄的12000字聲明,涉及很多重要領域,其中能源和農糧業的合作最受關注。

第一,能源合作。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莫斯科和北京很快就會簽署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號巨型管道的合同,將更加大量的天然氣輸往中國。俄羅斯現在透過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該管道在2019年開通,現在計劃中的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可以從俄羅斯北部的亞馬爾地區經蒙古向中國輸送多達每年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不過,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表示,中俄的能源談判並不局限於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早前傳出消息指中俄計劃構建第3條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這條管道在俄羅斯南方經哈薩克進入中國,若然成事,顯示中俄兩國的能源合作將會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境界,這等如俄羅斯重大戰略轉移。過去俄羅斯主要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在俄烏戰爭之後,美國發動歐盟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俄羅斯急欲尋找替代客戶,中國就是最佳選擇。如果第三條天然氣管道拍板,就意味著俄羅斯的能源政策全面倒向東方。

第二,農業合作。過去中俄兩國合作範疇較少觸及農業,兩國聲明提到,要釋放農業領域合作巨大潛力,擴大兩國農產品相互市場准入,提高大豆及其加工品、豬肉、水產品、谷物、油脂、果蔬及堅果等的貿易。深化農業投資合作,繼續研究在俄羅斯遠東及其他地區,建立中俄農業合作試驗示範區。

中俄農業合作最值得關注的是,會成為中國輸入美國農產品的替代品。美國禁制向中國輸出高科技產品,高端芯片等價值高昂的美國貨不能輸向中國,變成美國對華輸出的商品的比例更加嚴重向大豆谷物等農產品傾斜,而俄羅斯一向並非中國入口大豆的主要來源地,今次兩國聯合聲明提到大豆等農業合作,隱隱然發出一個警告,中國可以從俄羅斯輸入大豆等,大面積替代美國的農產品。

另外,俄羅斯一直輕視遠東地區的發展,俄國遠東地區地域廣大,但發展極其落後,如果中俄兩國真的可以全面開發農業合作,讓中國大力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投資搞農業的話,前景將會十分亮麗,替代西方農產品進口的可能性亦會很大。

簡而言之,美國由於戰略選擇或是戰略失誤,要鎖定中國為主要的競爭對手,但同時在俄烏戰爭中又與俄羅斯為敵,變成兩條戰線開火,逼使中俄合作去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境界。中俄的深度合作,無論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對美國都會是一個重大挑戰。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