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了很多低頭族在公園行來行去,大家都在捉小精靈。 在一次飯局中, 有朋友問假設你是一個從來不喜歡玩手機遊戲的家長, 你有一個中三的兒子,晚飯後説要外出捉精靈,你會如何反應? 請選一項:

(A) 隨你。

(B) 好呀!玩開心啲。

(C) 唔得,有乜好玩,你有冇睇新聞,好多意外。唔准玩,再玩,我cut你手機上網。

(D) 可以。我希望你只在公園玩,要注意周圍環境。9時之前要回家, 因為夜了,街上不安全。8時30分要給我打電話給我報平安。

他說這是測試大家是甚麼類型的家長,大家答自己可以了,不用講出口。

揀A的是忽視型,揀B的是放任型,揀C的是權威型,而揀D是恩威 並重型。他說這四種類型是美國一位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D iana Baumrind)對父母教養模式(parenting styles)按關心子女的多少和管教的嚴厲程度分為四組。

忽視型是既不關心也不嚴厲,可算是不聞不問。這類家長很少關心子女的需要,也較少培養子女的獨立自主能力,子女長大後會缺乏安全感、能力感、人生方向感和自尊偏低。我相信我的朋友應該沒有揀A的。

放任型也可説是溺愛型,事事滿足子女需求。子女習慣被遷就, 長大後遇到不如意,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我覺得有朋友會揀B, 我本來都想揀,其實我不太認同只是讓他捉精靈就等於過份溺愛子 女,當然若果事事不分對錯都向子女say yes,就是溺愛了。

權威型是很專制的家長,凡事要求子女服從自己的要求,並不鼓勵子女獨立自主,自己的要求亦從個人喜好出發,不會向子女解釋,令子女不懂選擇甚麼是該做,甚麼是不該做的,缺乏自信心。我覺得揀C的也不多, 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會自認這麼苛刻,但可能實際上是這麼做。

恩威並重型的父母對子女有明確要求,以道理說服子女, 關注子女的需要和重視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 這樣長大的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自主能力和自尊偏高, 能夠正面擁抱人生。

我覺得現實中當然不是簡單的四分法,我一個老友話佢表面上係B放任型,但其實是變種,可以說是E的自主型,佢好可能話「好呀! 玩開心啲。」叫子女自己去玩,甚至話「我地一齊去啊!」 參加子女的活動,即使他自己不喜歡那些活動。他覺得要培養子女自主決定的能力,不想事事管住一個中三子女,因為他自己中三時也開始不想父母管。他也覺得反對子女的行為是有「配額」的,事事反對,子女就會心理上遠離自己,所以他只會在真正覺得有較大危險的活動才去反對。他覺得外國父母多數如此,子女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也較高。

孩子的性格是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父母教養的模式有很直接的影響。 有家長常常埋怨或怪責子女這樣、那樣, 希望家長做完這個測試能自我檢討一下,有沒有太權威而漠視了子女的感受,有沒有過於遷就而變成溺愛,要努力學習恩威並重,或者尊重自主。




黃毅力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