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泰國受干旱影響 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地位或不保

大視野

泰國受干旱影響 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地位或不保
大視野

大視野

泰國受干旱影響 第二大大米出口國地位或不保

2023年07月05日 14:11 最後更新:15:16

內媒引美媒7月4日報道稱,「泰國正制定應急計劃應對可能持續數年的干旱,擔憂其影響全球糖和大米的供應。」泰國2023年季風季節降水量低於往年平均水平,厄爾尼諾現像將進一步減少降水,可能導致泰國面臨持續數年的干旱。泰國多個政府部門正展開合作,為干旱可能造成的水資源匱乏、農作物歉收影響出口等問題做出預案。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泰官方發出干旱預警

位於泰國北部的泰國第四大湖帕堯湖是周邊居民生活和灌溉的主要水源,也因一座佛教寺廟建在湖心而成為當地知名旅游景點。據亞洲新聞聯盟報道,近期該湖水位已從原來的5000多萬立方米降至280萬立方米,僅剩5%,將在數月後干涸。干涸的湖泊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生活,也導致游客數量減少,引起當地人強烈抗議。當地政府已從附近水庫調水25萬立方米,以維持附近居民的基本生產生活。

受厄爾尼諾現像影響,近期泰國部分地區持續干旱,雨季降水量較往年減少。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23年泰國全國降水量較2022年同期下降了28%。外媒報道稱,有泰國官員預計,2023年雨季,泰國的降水量可能比平均水平低10%,未來兩年降水量還將進一步減少。泰國政府警告稱,從2024年初開始,泰國可能面臨大面積干旱。

6月底,在一次聚集了泰國氣像、水資源、灌溉、礦產資源和發電部門的會議上,泰國國家水資源辦公室警告稱,由於厄爾尼諾天氣現像,泰國可能會出現干旱且這一狀況也許將持續到明年中期,並敦促相關機構為此做好准備。泰國國家水資源辦公室的ONE MAP模型預測,2023年10月至12月,泰國全國35個大型水庫的儲水量約461.77億立方米,僅相當於總容量的65%。泰國國家水資源辦公室副秘書長布爾索姆稱,有必要制定一項為期兩年的水資源管理計劃以應對干旱。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農作物出口引擔憂

泰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種類豐富,涵蓋水稻、甘蔗、木薯等,農產品出口是重要的外彙來源之一,全國約3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相關工作。

外媒報道,泰國農產品總產出中只有一半在泰國國內流通。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泰國總計產出1100萬噸糖,其中約80%出口海外。但2023年以來,受持續高溫干旱天氣影響,泰國糖產量已出現3年來首次下降。有當地農場主預計,2023年糖產量將大幅下降,對全球糖類市場的供應也將相應減少,全球精制糖價格可能進一步上升。

此外,外媒報道稱,泰國大米、橡膠等作物種植和收獲也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該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大米供應國的地位可能受到威脅。目前,泰國政府要求農民將水稻種植種類限制在單一品種以節約用水。數據顯示,2019年即上一個厄爾尼諾年,泰國大米出口量下降了1/3。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朱振明4日接愛《環球時報》訪問時表示,泰國雨季推遲,再加上厄爾尼諾現像導致部分地區出現干旱問題,影響大米等農作物生長。泰國官員對主要農作物減產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認為,泰國因處於熱帶地區,水稻種植可以實現一年兩季到三季,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也可能隨著未來降水增多而逐漸緩解。從整體上看,泰國農業受到的影響還需觀察。

AP圖片

AP圖片

中國進口泰國大米只是補充

野村控股分析師尤本·帕拉庫萊斯對外媒分析稱,若厄爾尼諾現像變嚴重,而干旱時間與下半年稻米等農作物的季節性生產吻合,包含出口額的2023年泰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會減少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表示,泰國缺乏應對洪水和干旱的長期緩解措施,可能會加劇極端天氣對該國的影響。但泰國央行預計,泰國2023年的GDP增速將達到3.6%,高於2022年的2.6%。

中國商務部網站上一份資料顯示,泰國在2020年已是中國第三大農產品進口來源國,中泰農產品貿易以蔬菜和糧食類為主。泰國《民族報》報道稱,泰國商業部數據顯示,泰國每年向中國內地出口60萬至70萬噸大米,主要是白米和泰國茉莉香米。中國香港也是泰國重要的大米出口市場,泰國每年向中國香港出口約17萬至18萬噸大米,其中70%—80%是泰國茉莉香米。

朱振明表示,泰國最大宗的出口糧食是大米,但中國已實現大米自給自足,為滿足國內不同需求,每年中國會從泰國進口一些大米作為補充,但對泰國大米並不依賴。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前5個月,中國從泰國進口的相關大米產品僅是中國大米年產量的零頭。因此,泰國農產品向中國的出口不會受到影響。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往下看更多文章

新疆沙漠溫室首次成功培育「速生稻」 播種60天即可收成

2024年05月03日 14:20 最後更新:15:06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研團隊在新疆和田沙漠溫室首次試種的快速繁育水稻26日試種成功,從播種到收穫僅兩個月時間。

水稻栽種面積僅佔一畝地  從定植到收穫只需兩個月

在新疆和田萬畝沙漠設施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內,這些種在三層栽培架上的水稻,栽種面積僅佔用了溫室大棚中的一畝地,從定植到收穫只用了兩個月。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王森介紹,「我們採用的是快速育苗技術,花了15天的時間培育水稻秧苗。2月份我們就把秧苗移植到這些無土池裡,到現在,整個生長週期是60天。」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王森(CCTV圖片)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王森(CCTV圖片)

新疆和田速生稻(CCTV圖片)

新疆和田速生稻(CCTV圖片)

速生技術能使水稻生長週期縮短一半  實現全年不分季節連續繁育

正常條件下,中國水稻平均生長週期約120至150天,而速生技術能使生長週期縮短了一半。2021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楊其長率領的科研團隊,經過5年研究,在四川成都植物工廠,通過快速繁育技術手段實現水稻生育期減半,而且實現全年不分季節連續繁育的技術突破。

CCTV圖片

CCTV圖片

和田地區獨特地理條件 利於提高作物的品質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楊其長分享「在我們植物工廠的條件下,我們可以完全控制水稻根部周圍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和營養。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完全控制它的環境。但是,在植物工廠的環境下,成本能源、營運和建設都比較高,所以我們要利用沙漠的溫室條件,因為沙漠溫室的光熱資源非常理想。」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楊其長(CCTV圖片)

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楊其長(CCTV圖片)

在和田地區,許多溫室大棚都建在被推平的沙漠上,這樣的建設成本比內地用地便宜許多。此外,和田地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如長日照時間和大的晝夜溫差,有利於提高作物的品質。科研團隊在和田採用精準調配的營養液取代土壤,進行無土栽培,並通過人工光源和環境調控技術進行光控和溫控干預,以培育水稻。經過兩年多的試驗,團隊終於攻克了在沙漠溫室條件下水稻快速繁育生長的關鍵難題。

CCTV圖片

CCTV圖片

為利用沙漠溫室進行全年作物種植和快速育種提供技術支援

在成功攻克水稻生育期減半後,楊其長的科研團隊又在和田的沙漠溫室中相繼探索了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以及油菜、棉花和苜蓿等作物的快速繁育關鍵技術。

CCTV圖片

CCTV圖片

南疆和田地區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是次在沙漠溫室中探索作物快速繁育技術的突破為未來在南疆利用沙漠溫室進行全年作物種植和快速育種提供了技術支援。

CCTV圖片

CCTV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