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英國回顧200年來殖民歷史,抑或反省今不如昔的大英帝國,理應低下頭來,哪來勇氣跑出來侃侃而談1840年、1997年的中英舊事?還以為小說先至有的人物,原來是有真人秀。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資料圖片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資料圖片

英國前首相卓慧思對於英國公民黎智英在香港受審很有意見,聲言「北京仍未遵守《聯合聲明》這一事實」,她表示,對於違反《聯合聲明》和違反其立法實施的行為,英國人在道義和法律上都有義務反對。

17世紀西班牙文學名著《唐吉訶德》被譽為近代小說傑作之一。百度簡介︰「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為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拉著鄰居桑丘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游走天下,做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蘇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很明顯,卓慧思沒有從沈迷騎士小說中抽身回到現實,尷尬的是同樣當過首相的卡梅倫,硬生生的被這位現代「騎士」拉去當僕人桑丘的角色,結果將會鬧出無窮笑話。

小說最經典一幕的是唐·吉訶德傻傻地把風車當巨人,衝上去大戰一番,結果遍體鱗傷而回,還有多次被人圍毆的自招其辱遭遇……卓慧思之所以那麼入戲,原因她與《唐·吉訶德》原著時代有一種平行宇宙般的感應。那些年,西班牙由盛轉衰,故事主角還在潛意識出外擴張,秉持以為依然存在的正義道德精神,四周圍闖禍。文學家評論,這本西班牙小說流露不少殖民掠奪的願景,作者有諷刺自嘲,但其實這是一本殖民主義的文學,只不過,人物製造出來的笑聲掩蓋了那些血腥殺戮的背景而己。

英國取代西班牙為殖民霸主,風光數百年,到了卓慧思、卡梅倫的時代,英國什麼都不是,只有自以為是「主持正義,制伏壞人為己任」。英國浪漫詩人拜倫,穿梭參予19世紀歐洲多場革命,最後病死於希臘獨立戰爭軍隊的征途中,他對《唐·吉訶德》很感慨,指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愈是令人發笑,則愈使人感到難過。我很懷疑詩人是否借小說自況。

無論如何,英國人不會笑英國人,假如拜倫生於今天的話,估計他不是去了烏克蘭,便是在離開巴勒斯坦趕赴往也門的途中,至於拜倫是否會把香港也列入行程,你以為呢?最後一談,拜倫最後是去了西敏寺,然而,過程曲折,基於他是否政治正確,前後花了145年來判斷。1969年,他的雕像終於獲准放入大英帝國廟堂。

 不其然在這樣說英國的故事,風格有點新,希望大家同樣欣賞。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