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梁賀琪:DSE跑輸大市

博客文章

梁賀琪:DSE跑輸大市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梁賀琪:DSE跑輸大市

2024年03月20日 07:00 最後更新:13:47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近年面對各方面競爭,業界有恨鐵不成鋼之嘆,向上游教育慈善基金會主席梁賀琪博士撰文,題為「DSE跑輸大市」,指出DSE有推廣乏力的問題,全文如下:

向上游教育慈善基金會主席梁賀琪。

向上游教育慈善基金會主席梁賀琪。

跑步輸給比我們腿長的跑友,我們可以自怨先天不足;但輸給比自己腿短的,就必須檢討是否鍛鍊不足了。

3月15日內地高考的港澳台僑生聯考(聯考) 截止報名,儘管這考試2024年的報名資格收緊,但人數仍然創新高,報名考生數為11,443人。2023年流水號顯示為7,841,最後核實為7,238人。去年比2022年的5,038人,漲43.7%,今年再暴漲40.1%,雖然比坊間之前估計的14,000為少,但畢竟已經破萬。

香港中學文憑試(DSE) 比較之下,完全跑輸大市。2024年DSE報考人數為50,803 ,比2023年下跌20人,然而2006年在港出生人數為65,626人,這些人如今適齡考DSE,當中流失了多少人往其他學制?大家一看就明。聯考與DSE不是完全可比;但內地港生佔聯考增長人數的70%,他們用腳投票,表示不想考香港的試,不想走香港學制,只想利用港籍身份繞過內地高考,收取港籍的升學紅利,用聯考這條渠道考入內地雙一流大學,之後繼續留在國內生活及發展。

特區政府很想搶人才,但結果是讓港籍寶寶名正言順到香港來考個自家製的DSE考試也做不到。港澳台僑生聯考顧明思義是方便「華僑」子弟回國升學的考試,出路主要只在國內升學一途。DSE卻聯通世界,包括海外各校、香港各大學及國內大學,合共600多所大學全部承認。本來DSE佔優,可是內地港生就是不選。

梁賀琪主持教育講座。

梁賀琪主持教育講座。

我在香港土生土長,前線教育工作一做三十多年,深深體會到一大班同齡人共同讀同一個公開考試課程,同時共赴一個挑戰,這個經歷有多大凝聚力!當年全港十萬人一齊考會考,一齊抱怨為什麼要選《聽陳蕾士的琴箏》做指定課文,一齊背《六國論》,一齊在高考場外對當年的Use of English Section E Practical Skills 的答案;一齊笑著把《木蘭辭》改為「織織復織織,木蘭好招積」;會考中文作文題目「檸檬茶」一齊紛紛議論。這些青少年的共同話題與經歷消失了。中產以上孩子走西方學制如IB , AP , GCE 等考評系列,其他繼續走本地學制考DSE。沒有了共同話題與努力方向,社會提早分層。這些同喜同憂的經歷,已經只能變成香港人的共同回憶。

現在考IB的考IB,選GCE系的選GCE系,現在連英文不太好的港籍生都棄升學出路明顯較寬的DSE 不讀,去考只可以衝內地高校的聯考。

各種類型考試搶走香港學生。

各種類型考試搶走香港學生。

所謂「搶」人才,談何容易?

過去幾年不斷傳出對DSE不利的謠言,最近一次為一月份時傳出2024年DSE成績不被國際認可,然而實情只不過是通識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演變中,未及公布收生細節的短短空檔期,或許有人誤會,或許有人刻意造謠所致。考評局、教育局雖然馬上澄清,但腔調及方式輕描淡寫,結果就是假消息比真相跑得快、跑得遠,“False news travels faster than true stories.”。 這種處理方法非常符合詩教的溫柔敦厚,但完全沒有孟子的反駁精神,「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在香港急需人才的情況下,可能鄧炳強局長的「應變反駁隊」更能配合當前局勢,鄧局長說:「我哋要用一個反駁形式俾市民知道佢講嘢係假嘅。」這種方式應該遠比在教育局官網出一個一個月出幾次格式一模一樣的公函有效得多。2024年,無疑DSE跑輸了大市,但接下來2025至2030,香港將迎來出生人口已到升高中年紀高峰期的6年。過去的讓他過去,來者卻可追。

過去十年來,我寫關於DSE的文章合共超過十萬字,由去年年中開始亦拍短視頻,放在內地的社交平台上。最近澄清關於DSE十大誤區的一條收視率甚高,某程度上反映兩地在這議題上的訊息差甚大。內地港生其實不限於2004年至2012年出生的跨境學童,還有因優才、高才等引入香港的年青及優質家庭的孩子,他們是否能真正落地香港,與香港土生土長的年青一代共融,很大程度決定於DSE的發展及推廣,單就這個原因,無論任何崗位的香港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是DSE「應變反駁隊」的成員。

說好DSE故事,就是說好香港故事。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在旅發局擔任旅遊義工 點只做「義工」咁簡單?

2024年04月24日 15:43 最後更新:15:55

旅發局進一步擴大旅遊義工計劃,準備招募更多對旅遊業有熱情的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希望佢哋身體力行做好東道主的角色,同旅客分享各種旅遊主題和知識。

Sebastian去聽了這些義工分享的經驗,發覺原來喺旅發局做義工真係唔係「義工」兩個字咁簡單,佢哋的經歷有趣的一面,也有感人之處。

「旅遊義工」Agnes退休前任職跨國公司管理層。

「旅遊義工」Agnes退休前任職跨國公司管理層。

退休前在一家跨國公司做管理層的Agnes,擔任旅遊義工計劃已經有12年的時間,有什麼令佢印象深刻的經歷呢?Agnes分享話,在2018年的時候,遇到一位英國來的老人家,帶住一家大細同一本相簿,想搵返相片中的景色拍照留念。原來呢一位英國老人家係喺香港出生,5歲時跟隨父母返回英國居住。根據呢位老人家的自白,他對香港的記憶全部來自父母影低嘅相。

收到呢個請求之後,Agnes就一心想幫佢完成這個心願,認真幫老人家研究攝影地點喺邊度。結果就發現,除了一個景點外,其餘全部都對得上,Agnes就教老人家如何去現場影返啲相。佢哋影相時甚至擺出了當年老人家父母的甫士。

因為參加義工計劃不是日日返工,每次服務時長僅需大約3個鐘,Agnes隔幾日才會去到尖沙咀旅遊咨詢中心當值。事件過去後,有天返時時,有旅發局同事搵到Agnes,話英國老人家來告別,留底紀念品俾佢。Agnes打開禮物一睇非常感動,原來係老人家的父母當年喺香港影的舊照片。Agnes覺得呢啲係老人家的獨家回憶,不敢收藏,因為承載咗佢對父母的緬懷。後來先知,原來老人家已將舊相數碼化,送俾Agnes嘅係拷貝,現在存放在旅發局。

Agnes話,每當想起這段回憶,自己能夠幫老人家完成心願,好有滿足感。

退休之前喺跨國企業做管理層的Agnes仲笑言話,做義工工作仲有一個好處,就係佢平時返工工作壓力非常之大,做義工反而係佢緊張的工作生涯找到放鬆自己的一種好方法。

由新加坡回流香港發展的Marco,透過參與「旅遊義工」計劃重新認識香港。

由新加坡回流香港發展的Marco,透過參與「旅遊義工」計劃重新認識香港。

Marco做咗6年的義工,佢係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之前去了新加坡定居工作,但仍然覺為香港「做番啲嘢」,於是加入到義工招募計劃,現在從新加坡回流回香港,更希望通過計劃喺香港服務遊客,將香港的旅遊咨詢同旅客分享。

由於曾在新加坡生活,熟番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語這,在做旅遊義工時,可以運用經驗協助遊客,例如,了解新加坡沒有鵝,只有鴨供應,所以明白新加坡遊客到香港品嘗和購買燒鵝是熱門活動,他就一早了解定向遊客介紹。

做旅遊義工,除了要求兩文三語流利,如果識多一種語言,對工作就更有幫助。Marco就笑言,除了三語,他仲識講新加坡式的英文,咁接待新加坡遊客時,佢就有個人優勢,黎到香港玩的新加坡人亦會覺得有親切感。

最新一期的旅遊義工計劃已開始招募,一直去到5月31日截至。今年成功入圍咗呢個計劃的學員,除咗可以學習多項本地旅遊方面的知識,譬如傳統本地文化、購物、綠色旅遊等等,今年仲邀請到星級導師,教大家點樣做好旅遊使者。

各位如果有興趣都可以試下報名參加計劃,為香港旅遊出一分力,亦都係結識世界唔同地區朋友嘅好好機會。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