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揭秘:朴槿惠的軟肋 「閨密干政」的來龍去脈

大視野

揭秘:朴槿惠的軟肋 「閨密干政」的來龍去脈
大視野

大視野

揭秘:朴槿惠的軟肋 「閨密干政」的來龍去脈

2016年10月30日 16:12 最後更新:16:18

從政者,無論是本地、內地,以至國際政壇,政客和政治家由天堂走向地獄,總有原委,政客總有軟肋,政敵找到這塊軟肋攻擊,往往能改寫整個政局。

最新的一例子係南韓總統朴槿惠,這位曾被人往臉上鎅了刀的女版「硬漢子」,鎅到見骨縫60針都可以面不改容,卻被揭發原來係其閨蜜「操控的小丑」。

而朴槿惠的閨蜜叫崔順實,她繼承了父親崔太敏的「志向」,兩父女在朴槿惠最軟弱和失落時候一直陪在身旁,成就朴槿惠成為南韓史上首位女總統,同時崔家就成了「太上皇」般,在南韓政商界掀起巨浪。

新華評論一篇文章,將崔順實和朴槿惠這樣「好姐妹」是如何練成的?朴槿惠是如何由天堂走向下地獄的,分析得相當深入,故事性很強,值得一看:

朴槿惠的悲劇人生:“嫁給國家”卻栽在“閨蜜”身上

2016-10-30 新華國際 

核心事實韓國總統朴槿惠近日深陷“閨蜜干政”醜聞,其親密好友崔順實曾收到包括總統演講稿在內的200多份檔,並承認曾修改過演講稿。此外,崔順實還涉嫌利用影響力向大企業索賄。儘管朴槿惠總統本人已經公開道歉,但韓國民眾要求其下臺的呼聲愈發強烈。

我沒有父母,沒有丈夫,沒有子女,國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務的物件。 ——朴槿惠

一個“嫁給了國家”的總統,不曾想栽在了“閨蜜”身上。

閨蜜,閨蜜的爹,閨蜜的前夫,閨蜜的傲嬌千金……一切都與朴總統纏在一起。 這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韓版紙牌屋。以總統為主角,以黨爭為推手,各路媒體發揮編劇想像力,吃瓜群眾看得義憤填膺: 朴槿惠,“被操控的小丑!” 朴槿惠,“還我一個正常國家!” 朴槿惠,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故事從1974年8月15日說起。那天,朝鮮間諜刺殺了朴槿惠的母親陸英修。 “那段時間,電視上反復播放母親遇刺的畫面,要承受媒體將母親的死當成連續劇一樣不斷地播放,對於我來說是件更殘忍的事。”朴槿惠曾這樣回憶。 艱難時刻,把佛教、基督教、天道教雜糅在一起創立“永世教”的牧師崔太敏登場了。

崔太敏擁戴代行“第一夫人”的朴槿惠為救國女性服務團榮譽總裁,自己任總裁,一時名聲大噪。他自稱“太子殿下”,利用職務和教派大斂錢財。

很快,時任總統朴正熙收到了中央情報部長金載圭的報告並派金展開調查,但最終因朴槿惠力挺和證據不足,崔太敏並未受到司法制裁。

1979年10月26日,樸正熙被金載圭槍殺身亡。 “當一個人受到太大打擊時,聽說是哭不出來的,那晚我終於明白了。慢慢地,全身的感覺逐漸消失,仿佛置身在令人暈眩的夢境之中”。 痛失雙親,朴槿惠和弟弟妹妹離開青瓦台。同時,關於父親朴正熙的誹謗流言甚囂塵上,朴槿惠在悲痛中開始了“為父親正名的事業”。 “我見過很多心口不一、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背叛的人,”朴槿惠說,“旁人對父親的出賣沒有停止,我已經無法袖手旁觀。”

此時又是崔太敏,像“黑騎士”般,在朴槿惠最孤獨無助的時候,為她提供人力和資金支持。患難中的開導和照顧,讓崔太敏逐漸成為朴槿惠的“導師”。 然而崔太敏本身就是個有爭議的人。此人生於1921年,先做過僧侶,後又為牧師,曾有過6段婚姻。當年甚至有韓媒傳言,崔太敏與朴槿惠實際就是男女關係。

幾十年過後,2006年5月20日,重新踏入政壇的朴槿惠在地方選舉日準備登臺演講時,右臉突然感到一陣銳利的刺痛。 她後來回憶說: “刀片劃過臉頰和頸部,連按壓傷口的手指都陷入肉中。” “只差五毫米就割到頸動脈,不然3分鐘後即斃命。3小時手術,臉上縫了60針。” “那是我重生的一天,也是我這輩子最接近死亡的一次。”

這時,“導師”崔太敏已經故去。陪在朴槿惠身邊的“親人”,換成了崔太敏的第五個女兒崔順實,她繼承了崔太敏在朴槿惠心中的信任。

一個公開的秘密是,朴槿惠同親妹妹朴槿令關係生疏隔閡,同崔順實才親如姐妹。 實際上,崔順實一家都和朴槿惠有著說不清的關係。特別是在朴槿惠就任總統後,這種關係愈發顯現,引發遐想。

2013年4月,崔順實的女兒鄭宥拉參加馬術比賽未能獲得好名次,朴槿惠竟然傳召文體部長柳振龍,將批評賽事不正之風的文體局長盧太剛與體育政策課長陳在洙定義為“壞人”,要求立即辭退。 更誇張的是,2014年,日本《產經新聞》在題為《沉船當日朴槿惠不知去向,究竟與誰見面》的文章中爆料,朴槿惠當天正是與崔順實的前夫、時任總統秘書室室長的鄭潤會在一起。文章將兩人描述為情人關係。

如同不瞭解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就無法理解歐洲的文藝復興一樣,不瞭解朴槿惠18年的隱遁生活,就無法理解今天的朴槿惠。 嘗盡眾親叛離,“絕望鍛煉了我”,朴槿惠18年隱遁生活,只與極少數親信溝通交流。疏離孤獨,長期重壓,造成了她性格方面的兩極化:極端信任和極端不信任、極端憎恨背叛與極度擔心背叛——這是長期研究韓國政治的學者的普遍共識。

朴槿惠溫和而冰冷的含笑背後,絕望歲月留下道道痕跡。極度孤獨背面是唯親信是從,這種心理突出反映在她的人事任命、政策實施以及國家運轉等各個方面,上任以來飽受輿論詬病。

沒有家庭和親人訴說心事,朴槿惠在總統競選時向崔順實請教講稿“口氣和如何更好傳遞情感“,因為她最懂自己。

對崔順實,朴槿惠有一種精神上的依賴,以至於在崔涉嫌貪腐醜聞爆出後,朴槿惠極力否認包庇,甚至拋出修憲來轉移國內輿論壓力。 惹韓國民憤而攻之的是,搞不清在“閨蜜”攝政背後,朴槿惠做出的事關韓國政治、安全、外交、對朝、經濟等諸多重大國家決策,有多大程度是受一個非公職人員,乃至其背後因素的操控。

韓國輿論眼下沒有人同情朴槿惠,一個心理受過極度痛苦的女人,通過哲學、神學,依靠精神世界的力量而從新站起來的女人。曾經從天堂跌入地獄,歷史如此相似,眼下朴槿惠又一次遭遇父親朴正熙當年的眾叛親離。 的確,朴槿惠無法解釋為什麼在青瓦台秘書班底早已就位的情況下,仍然由崔順實修改稿件。樸後期的政策,偏激而獨斷,聽不進不同意見,比如突然決定薩德入韓,突然對朝強硬對立,突然決定修憲……究竟崔順實介入多深,韓國人要求一個說法。

冰山之下,還有更多謎團未解。

正如復旦大學朝鮮與韓國研究中心主任鄭繼永指出,眼下正值2017年總統大選前的熱身階段,如此好的主題沒人願意錯過。在野黨絕不可能輕易放過打擊朴槿惠及新國家党的機會。 而在新國家黨內部,其他被打壓的派系也在趁此反擊朴槿惠系。甚至在朴槿惠系內部,有些人長期忠誠卻發現朴槿惠並不信任自己,乾脆借機撇清關係,以保護自己的政治生命。

最新民調顯示,朴槿惠的支持率已經跌至14%。韓國首位女總統的提前下野,甚至被彈劾,絕不是危言聳聽。以韓國人的民族性和韓國政治幾十年的鬥爭史來看,朴槿惠的悲劇幾乎不可避免。 這讓人想起,朴槿惠的回憶錄裡有這樣一段話: “多年來,我承受了無數的出賣,簡直就像是站在山崖的邊緣岌岌可危。被曾經信賴的人背叛,讓我看清了人類對於欲望和權力的執著……”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高校反戰抗議席捲全美 向多國蔓延 拜登選情受衝擊?

2024年04月29日 17:21 最後更新:17:35

美國超過50所高校的學生在過去一周內發起反战抗议潮,抗議活動已從東海岸延伸至西海岸。然而,美國當局的耐心似乎耗盡。警方不僅衝入校園、驅散人群,甚至動用電槍、橡膠子彈、催淚彈等武器裝備。

AP圖片

AP圖片

放眼全美,多地高校似乎都在增加警力。截至4月27日,已有超過700名抗議者在全國範圍內遭到逮捕。當日,美國東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等地有近200名抗議者被捕。

高校反戰示威不斷蔓延,顯示出美國年輕人對拜登加沙政策的不滿與質疑,甚至被輿論認為可能影響其總統選舉選情。

AP圖片

AP圖片

當地時間25日,據《環球時報》等報道,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埃默里大學,參加示威的學生只是在草坪上喝咖啡、吃零食、喊口號。但是,警方在沒有通知的情况下衝入現場,發射橡膠子彈、釋放催淚彈。社交媒體上的視頻顯示,幾名警察在草坪上試圖用電槍制服抗議者。現場響起橡膠子彈發射聲和陣陣尖叫。

「警察在回應學校的求助請求時遭到暴力抵抗。」亞特蘭大市警察局事後這樣解釋。有輿論指出,這可能是近兩周來美國警方在數十起抗議應對中行動最快的一次,也可能是唯一使用胡椒噴霧、電槍和橡膠子彈的地方。

「警方的反應令人震驚和可耻。」一名要求匿名的埃默里大學教職人員表示。

同在25日,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愛默生學院,警方暴力驅散抗議者,並逮捕逾百人。現場視頻顯示,抗議者和警察在巷子裏發生激烈衝突,現場留下斑斑血迹。

有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7日,在美國高校進行的反戰活動中,已有逾700人被捕。

自上周以來,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美國頂尖高校相繼爆發反戰抗議活動。抗議者的訴求主要集中在幾方面: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的襲擊,呼籲加沙停火;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要求所在高校切斷與以色列背景企業的資金聯繫,包括科研合作、對外投資等。

AP圖片

AP圖片

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高校曾舉行零星的反戰抗議活動。相比之下,本輪抗議之所以勢如破竹,或與美國政界在偏袒以色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及近來集中發生的多起事件有關。

4月1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决議,譴責巴勒斯坦支持者在抗議活動中使用「從河流到大海,巴勒斯坦終將自由」這一「反猶」口號。

17日,美國眾議院教育委員會舉行「大學反猶活動」聽證會,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承諾將採取嚴厲行動應對校園反猶主義。18日,哥大校長授權紐約警方進入校園强行清場,並逮捕108名抗議學生。

同在18日,美國在安理會上一票否决「接納巴勒斯坦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的决議草案。一天后,美國眾議院又通過援助以色列的最新法案。

面對校方、警方和政府的「多管齊下」,美國高校學生的不滿被點燃。18日起,多所高校相繼出現聲援哥大學生的抗議活動,如星星之火在全美各地引發連鎖反應。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自4月17日起,發生反戰抗議的美國高校分布圖。

究其背後,美國皮尤中心在2月的調查顯示,美國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更多同情巴勒斯坦民眾而非以色列民眾,這與50歲以上群體形成反差。

美國政治分析人士稱,越來越多的美國年輕人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美國對以援助以及加沙人道灾難遭忽視感到不滿。學校和警方的一味打壓,只會進一步加深校方與學生在上述問題上的分歧。

「大學校長正處於危機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前校長尼古拉斯•德克斯說,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他們作出的决定,包括求助警方,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是為了學生的最大利益,還是董事會、政治利益人士以及校友的最大利益?

隨著越來越多加沙平民傷亡,拜登對巴以衝突的處理方式和管控能力受到普遍質疑。正在蔓延的高校反戰示威活動,放大了年輕選民對拜登加沙政策的質疑聲。相關民調結果顯示,拜登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率領先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但他的優勢已沒有4年前那麽明顯。

政治分析師戴維•舒爾茨認為,大規模學生抗議可能影響拜登的總統選舉選情,「民主黨需要非常高的年輕選民投票率才能贏得選舉」,否則形勢將對共和黨有利。曾在2018美國中期選舉期間擔任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執行主任的丹•塞納也認為,學生抗議給拜登選情帶來挑戰,「我最擔心的就是年輕人」。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3月5日,選民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彼得斯堡的投票點參與投票。新華社圖片

明尼蘇達大學學生瑪吉•莫伊尼欣說,該校發起抗議的學生「不會投票給他(拜登)」,因為他們對拜登處理巴以衝突的方式極為不滿,「這就是為什麽那麽多人投票時勾選了『不作承諾』」。

「不作承諾」在民主黨黨內初選時被美國媒體稱之為「抗議票」,即選民只表達黨派傾向,但不支持某個具體候選人。在大選「搖擺州」密歇根州2月27日晚結束的初選投票中,拜登擊敗競爭對手,但超過10萬民主黨選民在選票上勾選「不作承諾」選項。因不滿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拜登政府「拉偏架」,密歇根州的活動人士發起投「抗議票」活動,以此向拜登抗議。

拜登的競選團隊試圖淡化學生抗議活動對競選的影響,稱示威者只是選民的一小部分,不過是「吸引了不成比例的媒體報道」。也有民調結果顯示,與巴以衝突相比,經濟等其他議題更受到年輕選民的關注。

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會官員直言,年輕人不斷在社交媒體上看到加沙戰爭景象、饑餓的兒童,以及拜登政府無節制軍援以色列的新聞報道,這對民主黨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媒數據稱,自哥倫比亞大學發起抗議活動以來,美國已有逾50所高校建起反戰抗議營地。更重要的是,抗議浪潮並無停止迹象,且正向歐洲和澳洲蔓延。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最近兩周,全球舉行反戰抗議的高校分布圖。

當地時間27日,數千名抗議者在倫敦市中心游行,高呼「停止轟炸加沙,停止轟炸兒童」等口號,呼籲加沙立即停火。據稱,這是「巴勒斯坦團結運動」在英國的第13次全國抗議活動。在那之前,英國以及歐洲的多所大學舉行一系列靜坐和示威活動,要求學術機構斷絕與以色列的關係。

在倫敦大學學院,數十名學生26日手持標語,高呼「不要再為以色列的罪行付錢」等口號,舉行反戰集會。

在素有「政治家搖籃」之稱的巴黎政治學院,數十名抗議者26日封鎖學院入口,手持巴勒斯坦國旗,高呼口號。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26 日,一名學生在巴黎政治大學外揮舞巴勒斯坦國旗。AP圖片

在澳洲,悉尼大學從上周開始舉行反戰抗議活動,數百名師生參與其中,要求校方切斷與以色列方面的聯繫。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24日,抗議者在悉尼大學門口示威。AP圖片

到目前為止,歐洲、澳洲等地的示威活動相對平和,尚未發生美國學生與警方間那般激烈的衝突。抗議者表示,在巴以問題上,他們「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