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晚上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由貝嘉蒂(Sol Gabette)演奏的「艾加爾小調大提琴協奏曲,op.85」(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op.85),不期然令人想起傳奇人物積奇蓮.杜.普蕾(Jacquline du pre)的經典版本。

   

來自阿根廷的貝嘉蒂,拉奏一把珍貴的1759年瓜達尼尼(Guadagnini)名琴,她演繹的艾加爾大提琴協奏曲,曾兩度獲獎。

她當一身鮮紅晚服,十分搶目,剛坐下不夠數秒,就手起弓落,拉響了艾加爾最著名的宣調,單單聽這個引子旋律,就令人感念積奇蓮所奏的同一個宣調,兩者的分別何其大!

若果貝嘉蒂慢一點起奏,也許先低下頭沉思一會兒,這個原本應該刻骨銘心的宣調,便不會變成了偏向輕快躍動的引子了。每一個聽過積奇蓮唱片中拉響的同一個引子,都會認同積奇蓮的詮釋,最為接近艾加爾作曲時的心情。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況激烈,死傷慘重,搖撼歐洲整個大陸,艾加爾亦為這場巨變深以為憂,他曾向友人說:「那可怕的陰影在我們的頭上,我幹不了實事......」一九一八年三月,在大戰結束前八個月,艾加爾接受了扁桃腺切除手術,寫一首大提琴協奏曲的念頭由此萌生。在他身處英格蘭南岸靜養期間,他就動筆創作,翌年完成,第一樂章的慢板-中板的開首宣調,恰似一聲發自內心的浩嘆,撕心裂肺,一種難以排遣的劇痛。

吾生也晚,沒有機會親睹積奇蓮的現場演奏,但從YouTube上看她於上世紀的演奏片段,她處理艾加爾協奏曲的宣調,盡拉全弓,壓弓輕重變化間,帶出了幾許愁緒;於轉弓來回之間,發出了深刻的悲鳴,又在強烈的揉弦震音中,似一聲劃破夜空的長嘆,相信這正正是艾加爾作曲時的心境。

現今的世界,戰爭沒有消失,但世界大戰的巨大驚恐,畢竟與現代人有很遠的距離,那種巨大的惶恐,不是現代人所能了解的,強求現今的演奏家奏出當時人們的心情,無異於懸木求魚。貝嘉蒂演繹的艾加爾大提琴協奏曲,已經抹去了悲愴,是時移世易的產物,不應苛責。

讀者也許會質疑,積奇蓮生於上世紀的四十年代,與一次大戰相差三十多年,她不會感受到大戰的衝擊吧?若言屬實,筆者唯一的解釋,是她個人的聰慧,與艾加爾的心情融會貫通,奏出了他音樂中的精神世界,只有她有這種天份,迄今後無來者。積奇蓮把艾加爾的大提琴協奏曲,奏成為一個典範、一個峰巔,後來者難以逾越!




Lau Kwok Yip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